在有效沟通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2013-08-13 06:47刘陈德丁文俊
前线 2013年12期
关键词:统一群众政治

刘陈德 丁文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又是我们党动员、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共识源泉,党和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通过政治沟通统一重大思想认识

共同的思想基础,建立在认识的一致上。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和挑戰、进步和落后、发展和僵滞等各种现象并存;国际与国内、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回顾35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从不是月下漫步、沙滩纳凉那样轻松悠闲,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有时难免“伤筋动骨”。今天,我们的改革到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民群众必然会对一些以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不同看法,继而导致各种认识的不同和思想矛盾的多样多发。

政治沟通是解决重大认识问题的政治基础,目的是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达到思想的统一,形成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思想作为行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特别是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全党上下思想和行动能否达到高度统一,直接关系到党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能否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否得到大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因此,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在解放思想、尊重实践、坚持真理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政治沟通,形成认识统一,牢牢建立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在统一认识,处理思想矛盾的时候,习惯用“打通”的方法。而当今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和提高,简单地用单向的“打”是行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也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思想政治工作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提高及时有效地沟通的本领,通过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沟通,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和理解,化解思想疙瘩。

要解决统一认识问题,首先就要推动人们的认识向已被实践证明的正确方向跟进,减少认识落差。坚持认识上的与时俱进,才有全党全国人民对新观点、新决策、新事物的共识,才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发展。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自己的路,干的是全新的事业,书上没有讲过,前人没有见过,别国没有做过。靠照搬本本、固守过去经验、抄袭别人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也都不能统一思想。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一个个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理论建树,哪一个不是认识更新的成果!由此可见,认识越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越容易统一。反之,越是抱着本本不放,停留在不合时宜的观念中,思想越难统一。坚持在认识上的不断更新,才能达到思想上的不断统一,并为政治上的巩固奠定坚实的基础。否则,一遇风浪,就会思想混乱,政治动摇。

认识更新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新的认识上,实现新的思想统一。马克思这样说过,一旦思想的闪电刺破地表,它就会引起整个地壳的运动。人类历史表明,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结出了思想统一的丰硕成果,并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力量。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没有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就不能正确认识、衷心拥护、坚决贯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观点、做出的新决策、实行的新政策,就难以实现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力量凝聚。在认识的更新中实现政治沟通,要明确把思想从哪里解放出来,解放到哪里去;用什么来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什么地方。政治沟通就是要帮助人们努力实现“三个解放”,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要帮助人们努力实现“三个统一”,即进一步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的自信上来,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统一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更好地做到“三个解放”,更好地实现“三个统一”,就能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坚定性,更好地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的新业绩。

以实践为标准统一人们的认识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实践发展到哪里,思想就要解放到哪里,思想也要统一到哪里。统一认识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的正确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的发生依赖于实践,认识的发展也依赖于实践,离开了实践标准,不仅不能统一思想,而且也失去了统一思想的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循环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求新的过程,即实践每前进一步,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认识产生,实践的时空发生了变化,认识也会随之变化。我国改革开放35年来,之所以在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新的历史時期的社会实践推动的结果。新的社会实践产生新的思想。然而,由于人们受着社会分工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所掌握的信息、了解的情况范围不同,以及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必然存在全局和局部的差别,对事态发展的判断眼光必然有近有远。因此,不同的人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具有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认识,必然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新的认识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掌握、接受,往往要经历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新的思想必须回到新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认识的发展,这个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富有创造性和革命性,为回答新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材料,为获得新的认知准备了条件;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主张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进而又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党和人民正是在不断解决这些课题中获得新知,获得认同。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党的这个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实践与认识无限地循环起来,不仅使党和人民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且使两者相互渗透和转化,是沟通认识、统一思想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征服人们思想、统一人们思想的强大武器。我们党历来靠真理的力量来领导人民、团结人民、凝聚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开创着前无古人的事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才能统一人民群众的意志。人们服从真理前,需要证实真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人们用正确的方法去检验真理。单纯的主观思想与单纯的客观事物都不能作为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用主观认识检验主观认识,势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客观事物本身并不能回答它是否已被人们正确反映。正确认识的特点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具备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什么东西具备这一特点呢?是实践。坚持实践标准在全党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以实践为标准,统一人们的认识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裁决,比任何人的裁决都公正,都可靠,都科学;坚持实践标准,全党上下才能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圈子中跳出来,对以往各种认识不迷信,倾听实践的呼声,勇于探索新问题。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实践的历史局限性,避免人们的认识绝对化,堵塞真理前进的道路。社会现象要比自然现象复杂得多,因此,实践对社会认识的检验带有更大的相对性,更加明显地表现为一个过程。对社会事物的认识,绝不能简单地依据一时一地的实践或个别人的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材料就断然定论。列宁说:“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总之,我们既要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又要看到它的不确定性,把握好实践检验真理的历史过程,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思想沟通就能更科学地向正确认识靠拢。

畅通沟通渠道走好群众路线

在长期执政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出现了新特点。从执政党方面来说,由于党的中心任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党的定位与角色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其政治功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党利用传统的行政权力手段体现自己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小,必须以协调、沟通、服务的方式来增强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成为社会整合的领导者。从人民群众方面来说,由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等价交换等原则的渗透,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环境变化和人口流动,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趋势的影响,由于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等等,过去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产生的群众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大大减弱,独立性、民主性、多元性大为凸显。这就相应地需要党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政治要求执政党成为有效沟通公共权力与民众之间联系的主要桥梁。从更广的视角看,民主政治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社会转型中的摩擦与冲突,也要求执政党和政府培育正常健康的民间社会,并创造形式多样、畅通便捷的民意表达宣泄渠道,通过表达与沟通来促进社会稳定,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因此,在有效的政治沟通中,要建立起由政党、政府、社团、大众传媒主导的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加强对社会舆论的调控与引导,更好地发挥人民信访、舆论监督、社情民意研究调查等组织的作用,减少政治沟通过程中的“噪声干扰”和信息失真。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要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使群众的意愿能够真实、迅速地反映到决策机构;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关注群众切身利益,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建立起更为牢固的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华北电力大学。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统一群众政治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意味着什么?
办公室政治
淝水之战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统一方向 瞄准目标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