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革 吴丽华
水溶性维生素是能溶于水的有机营养成分,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1等,是患者机体相关生化反应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成分,在临床上作为辅助用药使用。水溶性维生素在使用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作者对南阳油田总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1.5~67岁,患者平均年龄36.9岁。其中10岁以下患者21例(32.3%),10~50岁患者13例(20%),50岁以上患者31例(47.7%),患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后均出现不良反应。
1.2 用药情况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治疗,其中39例患者将水溶性维生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静脉滴注,12患者采用水溶性维生素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进行静脉注射,9例患者采用水溶性维生素溶于10%葡萄糖进行静脉注射,其余5例患者采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稀释后注射。患者均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对患者不良反应现象的消失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统计分析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患者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在维持人体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必备的物质成分,然而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容易随着尿液被排除,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人体内维生素量超出人体所要后会自尿液中排除,这种自动调节功能避免了维生素聚集所引起的中毒情况。水溶性维生素作为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肠外营养的重要物质,能够满足人体每日的基本生理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力,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较好疗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普遍使用。随着水溶性维生素在临床辅助治疗的广泛推广及使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因此对水溶性维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对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自身原因,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一些过敏性体质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程度较高,目前进行临床药敏测试时,主要是针对药物进行而忽视了维生素的测试。水溶性维生素的药物成分比较复杂,无法准确的测定过敏原,这就导致一些高过敏体质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可能对某一成分过敏从而产生的严重过敏现象。2.水溶性维生素有自动调节功能,多余部分能够自行排除,因此一些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滴注时对药物剂量不够重视,未严格掌握,导致患者体内出现大剂量的维生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受到损害。3.水溶性维生素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在临床治疗中,认为水溶性维生素安全性较高,因此毒性通常被忽视,较大剂量的药物使用对患者的肠胃造成严重刺激,患者肠胃功能紊乱,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现象。因此在使用时应该严格遵照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用量,对于不同年龄、体重的患者给予不同的用量,体重在10kg以上的儿童或者成人每天一瓶,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在药物使用时,每天给药均为两瓶,严重超出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在静脉滴注时,滴注速度过快超出患者的可承受力,患者体内血药含量过高,对于一些体质虚弱及过敏体质患者来说,药剂已经超过患者可承受的安全范围,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及幼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高于年轻患者,这是由于两类人群身体较为虚弱,药物耐受力较差,因此在药物使用时,针对此类人群用药的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患者滴注时,医护人员随时观察,对患者药剂滴注速度及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采取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用药时,要准确掌握药物的适应证,药物禁忌等,对于可发生反应的药物禁止同时使用,对于高过敏体质患者用药时,医护人员要谨慎使用。患者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要立即停药对患者进行紧急处理,缓解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进行安抚,减少患者的紧张心理,医护人员对停药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若情况严重立即进行急救。
[1] 张黎娟,崔静静,王燕,复方水溶性维生素过敏反应1例.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52.
[2] 吕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业,2013,22(2):75.
[3] 彭玲.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致不良反应30例分析与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