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建曼
摘要: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为了使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与教育教学同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在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等方面都对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了影响,进而也影响了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转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坚持多元化、个性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客观评价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要在高校、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系统。除了要有系列评估指标,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将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有机结合起来,用评估作为机制运行的手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后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22-04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的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为了使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与教育教学同步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长期以来,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在质量及社会认同上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危及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成人高等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主渠道,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是成人参与高等教育的体现,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后大众化时代的特征及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后大众化时代,其典型特征是非传统的成人学生入学率持续增长,其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传统学生。这不仅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更预示着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功能结构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在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及办学目标等方面都对成人高等教育产生了影响,进而也影响了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特征
从1999年我国大学大规模扩招开始,于2002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至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江苏、浙江等省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北京、上海等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这些经济发达省、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其他省、市、自治区紧随其后,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走向一个后大众化时代。后大众化时代必须对已经走过的大众化历程进行反思,加强公众监督、呼唤社会责任,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以帮助政府和高校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走向。
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是在终身教育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后大众化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倡导社会成人终身参与学习的必然结果。后大众化理论给我们的启迪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直线过程,而是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稳定期,此时高等教育发展并非继续走向普及化而是转向终身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后大众化理论的提出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观的转变,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这也是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二)后大众化时代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
在后大众化时代,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在时间上得到扩展,非全日制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特点。由于后大众化时代教育资源的提供会相对丰富,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大量成人学员会多次进入学校学习。学员在选择学校时能有更大的余地来考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课程设置,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资源也往往会更多地惠顾一些优质的学校,因而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将处于更加多变、动荡的竞争环境中。
后大众化时代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尚处于进一步整合和多元探索时期,如何改革时代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的自主制度创新等问题,都给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
(三)后大众化时代对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影响
当高等教育步人大众化时代,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必然选择。要逐渐建立起政府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估制度。由于成人教育对象具有分散的特点,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网络化远程评估系统,将成为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发展趋势。
在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既要重视数量指标,也要重视科学的比较分析,从注重学历教育转变为更多关注不同层次岗位技术需要和社会发展中不同人群的需要。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反映国际化要求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追切需要有理论研究的支持和趋势预测的启迪。需要广大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围绕质量标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工作。
二、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价值取向
教育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失去质量的教育是迷茫且无价值的活动,在界定教育质量时,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满足社会需要,还要考虑学员个体发展需要。学员构成的复杂性,给成人高等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坚持合理的价值取向是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一)转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稀缺产品,成人高等教育也基本完成了“学历补偿”的任务,所以必须转变唯学历教育的观念。成人高等教育所指的“高等”,不应仅指学历层次的高低,其培养方式、手段、内容等内涵的前沿性和高端性才是“高等”的实质性内涵。学历教育可侧重培养技能(技术)型专门人才,大学后教育、高端培训要侧重于培养研究型、工程型领军人才,闲暇教育部分则主要放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方面。
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必须首先转变理念、理清发展思路,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跳出既有思维定式,把服务对象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向更新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保持其职业创造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服务。同时,协调好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共生与发展,要善于发现与培植新的增长点,增强社会服务活力,统筹与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与配置,形成新的发展结构。
(二)客观评价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应取决于“人们是否实际地学到了什么,即他们是否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推理能力、各种技能以及价值观念”。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必须以教育的基本标准为基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与价值判断,不能仅局限于为社会培养学历教育人才的社会服务价值观,而应转向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急缺的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术,直接而及时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以短期培训为主、学历补偿教育为辅。由此,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树立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统一的质量观,突出高层次成人教育的服务意识及教育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学习者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坚持多元化的质量评价标准
成人高等教育要逐步建立一套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形成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分项评价的体系。在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应当随着其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时应坚持多元化标准。社,会需求是多元化的,就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每一所学校有其特定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要将学校已有优势与社会需求对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四)突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个性特色
建设学习型社会赋予成人高等教育以新的使命,要把学历补偿教育转型为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和制度保证,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标准。因此,必须改变评价标准,把开展培训及为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效,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制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市场和职业需要分清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学员的培养规格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
三、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指有效协调质量系统各要素的整体行动方案,要在高校、政府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三位一体、相互协调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每部分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推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完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从而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成人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
评估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目标的重要手段,创新评估方式是规范高校办学的突破口。评估不仅包括学员的考试模式,而且包括对教师、课程、资源的评估,健全、完善、创新评估体系,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整体的综合概念,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分成一系列具体的质量衡量指标,其中,每个质量指标是评估教育质量的基本单元。
1 教育教学条件的投入
教育教学条件投入包括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管理条件等三项指标。硬件条件指办学基地(教室、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的投入,能否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正常教学;软件条件指制度建设,即:办学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有关政策制定是否到位,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教材建设是否与时俱进;管理条件是指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岗位职责、教师职责是否明确,分工是否合理,教学运转是否正常有序。从学校来说,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学校是否确立了科学合理的建设目标、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及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首先要培育质量文化,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单位的质量文化,是有效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这是国内外教学质量保障实践的重要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也是建立与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教师、教材及教法质量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自身素质、学历状况、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情况。教材质量是指教材是否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难易程度是否适中,知识内容是否过时,教材体系结构是否合理等。教法质量是指教师能否根据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先进,能否有利于学员有效掌握知识及能力水平的提高等。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组织学习的系统,教师、教材及教法质量主要由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进行评估和监控,可以与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进行。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大都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其人才培养模式难免会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方案,与现代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要求显得不相符。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发展目标,更强调市场开发、项目设计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等能力,对于长期从事学历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者而言,将是严峻的挑战性。因此,必须进行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的整合,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培养目标转变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学员实际能力的培养,要做到学有教、教有用。
3 学员素质及学习质量
学员素质是指学员入学前的知识掌握情况、理解接受能力以及身体与心理素质等,学习质量则包括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等状况。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估应该成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顶点课程”的成绩、专业课的成绩、学员的学习档案袋及学员(校友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自我报告等材料,也包括反映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其他材料。因此,要加大教学服务和支持的力度,为各类学员提供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
学习质量可以由社会上的评估机构或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价进行,即:学员通过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知识是否增长,实际能力是否提高,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并将结果反馈给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作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的参考。成人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活动,应该主动向社会开放,欢迎校外人员参与校内的质量控制。
(二)成人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
成人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主要体现在办学效果方面,根据成人高等教育不断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的特点,在制定评估指标时,必须考虑产学合作状况、社会用人单位及受教育者的评价、成人高等教育对地区发展的贡献等内容。当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期,成人高等教育也呈现一个多样化的体系。量的发展比较容易做到,而质的提高则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好教育质量的外部评估工作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
1 教育主管部门评估
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对高校成人教育的评估,教育主管部门评估作为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基本教育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引导高校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增加办学投入、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质量、增强办学活力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遗憾的是,这种评估仅开了个头,以后就再无人问津。宏观管理的缺位,也造成了成人高等教育受发展停滞不前的境地。
2 学员社会适应能力
从学员层面而言,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及体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并对改变做出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为提高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的挑战,必须创新对学员的评价目标和方法。可借鉴课程作业评价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评价。
3 社会满意度
社会满意度指学员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后,对社会的贡献而产生的社会对其的满意情况。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学员毕业后是否能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问题。学员学成之后,只有在工作的能力及水平上都有了质的提高,被工作单位和社会所认可,同时具有服务社会理念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学校要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创造条件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收进来,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监控体系
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除了要有系列评估指标,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从更高层面控制教育质量。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种机制,外部监控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的监控,内部监控是成人高等教育内部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只有将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有机结合起来,用评估作为机制运行的手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外部监控体系
外部监控属于宏观层面,包括:国家法律政策和教育行政管理的规章及监控管理、社会知名度、市场信誉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建立长期有效的检查评估制度,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管理。可以通过经费投入、项目定点培训等方式调控办学单位,鼓励办学有特色。质量高的学校实施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否满足消费对象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应受到各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企业界、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学员等)对其质量进行外部评价、监督、评判和督导。
在外部监控机制运行过程中,社会舆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的作用。可以考虑建立由社会评估机构、用人单位所构成的信息反馈、测评体系和相应的质量监控组织,加大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力度,通过开展年度检查评估,对成人高等教育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并定期发布检查评估结果。对管理混乱和教学质量低下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对达不到要求的要取消办学资格。
(二)内部监控体系
内部监控体系包括学校监控(中观层面)和教学监控(微观层面)两个层面。学校监控从教、学、管等三个方面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包括专业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学员入学、教学实习直至毕业的全过程。教学监控包括不同学习方式的组织与指导、实验实习环节的安排、课程考核(查)、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质量保证。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其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制定上要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要求要充分反映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新趋势、新成果。要确保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管理到位,力争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必须建立(修订)一套完善的、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大都建立了教学状态数据库,通过教学评估部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数据来监控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借鉴这种用数据评价来监控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
就微观层面而言,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更为快捷和方便的载体形式,同时也为网络化管理和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可能。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函授教育和业余教育,进行网上答疑和作业指导等交互式教学活动,解决“工学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加大课件软件、管理软件、试题库等的开发研制,并制作与管理软件相配合的网页,为教师、学员、管理者提供多方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