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欣
(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咨询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是我国对俄合作主要的贸易加工区之一。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园区,多年来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推进对俄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成为口岸沿边地区与中心城市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先行区。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自哈尔滨沿滨绥铁路、绥满铁路一路向东经过牡丹江直抵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东宁,进而延伸至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区内已建设特色园区18个,其中哈尔滨区段内建设10个园区,含国家级园区2个,规划面积346.04平方公里;牡丹江区段建成园区8个,含国家级园区2个,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以打造加工制造中心、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会展中心五个中心为重点,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园区建设健康发展,产业项目增势强劲。目前,18个园区建设总体运行良好。主要体现在:
1.规划日趋科学。很多园区结合本地优势和自身在省内产业空间布局中所处的位置,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反复论证的目标,编制、修订和完善发展规划,并逐渐做到园区规划结合城市发展、产业聚集、生态优化、民生便捷等因素统筹考虑。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2012年哈尔滨区段内10个园区、牡丹江区段内8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开工19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255亿元。
3.初步形成渐具特色的产业项目集聚效应。18个园区都逐渐形成了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一些园区渐具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和围绕主导产业布局配套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生产要素集中以及技术创新和优质服务园区的整体实力和国内外竞争力不断增强。
境外合作园区从宏观角度看,是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和发展角度看,境内外园区“一体联动”,互为依托、互为补充,拉长产业链,推动对外加工贸易。如哈尔滨市出口的鞋类产品中有45%是在境内园区生产,半成品在境外园区组装成成品销售。这一模式有效发挥了与俄毗邻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了与俄远东地区合作的互利共赢。
作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有机延伸,沿绥芬河至俄滨海边疆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沿线,黑龙江省在俄境内相继辟建了6个境外加工区。遵循俄罗斯法律,规范运作的境外园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进入俄市场的最佳载体和平台。在各园区的投资企业在俄境内注册了生产厂家、商标、销售公司。做到正规报关、合法生产、守法经营,实现人员身份、商品来源、经营活动“三个规范合法”。截至2012年底,6个境外园区累计投资26.19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37万平方米,累计建筑面积46.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达57户。
表1 黑龙江省“一体联动”的境外园区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最初制定的发展规划已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目前,尽管各园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独立的产业规划,但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产业同构、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影响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整体竞争优势的发挥。例如,绥芬河、东宁、海林、穆棱、宾西等均把木材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形成“多区一业”现象,且互相间并未形成上下游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链,相互间争原料、争投资、争市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重复建设,资金使用分散。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发展既要体现在增长速度、生产率、结构转换与优化、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时还要体现在投资、项目、建设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的基础和关键是企业实力和项目规模、层次和质量。就目前看,哈牡绥东境内外园区普遍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相对实力弱,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产业聚集度总体上偏低,缺乏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协作关系的产业链。各园区中小企业虽多,但要融合形成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仍需时日,多数企业缺少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优势。
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制约,加工区与俄相关的合作项目大都局限于粮食和蔬菜种植、建筑工程、林木采伐和加工,鞋类生产、餐饮等领域。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劳动密集型项目多,资本密集型项目少;传统项目多,高新科技项目少;低端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哈牡绥东境内外园区均处于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入大项目入驻的提速时期,征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要量很大,新建项目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计划投资与到位资金之间缺口普遍较大,资金不足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但在现行的金融体制运行框架下,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相应的授信额度支持。
大企业少,大项目少,是制约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快速发展的两块短板,政府应在政策、信息、资金方面大力支持园区内中小企业,引进大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更新理念、拓展经营范围。用好园区这一平台,将中小企业用市场、资本、产品、服务、技术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借助外力,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大引强(尤其要重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的引入)联营联合,快速做大园区内对俄经贸合作主体
1.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近年来,国家各相关部门对于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给予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在黑龙江省和蒙东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即将获得国家批准,上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之际,应该适时争取国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已经确定设立的由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和中国投资集团共同建立的有30亿美金额度“中俄合作基金”的较大份额。把哈牡绥东境内外园区项目做优做实,尽快获得中俄投资基金的资金支持。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哈牡绥东境内外园区建设项目加大贷款和保险的支持力度。
2.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指导、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园区企业上市培育专项基金。对纳入上市培育计划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相关部门定期开展企业规范改制、上市培训辅导和政策咨询服务,搭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平台,促进骨干、优质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快发展。二是偿试企业联合发债,重点面向哈牡绥东境内外园区中优势产业集群。选取成长性好、经营管理规范、信用度较高的企业,采取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方式,探索推进企业联合发债的直接融资模式。三是借鉴温州等地金融改革先行试点城市的经验,成立民间金融机构,为园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发挥哈牡绥东区域内现有的拍卖业和典当业的作用,使其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为企业和项目应急融资的功能。
中俄两国政经关系良好,2012年6月,中俄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互信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随着《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签署,标志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进入务实阶段。目前,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批示同意,规划编制工作已接近完成。黑龙江省应抓住这个国家级战略即将实施的历史机遇,提出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概念,抢占国家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布局中的战略高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相比其他省区同类园区优势明显。把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乃至绥满沿边开发开放带建成中俄自由贸易区先导区,有关方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努力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和两国长远经贸合作提供有利支撑。有鉴于此,应尽快将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以绥满铁路为轴的各经济开发区、加工区、工业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和跨境经贸合作区(俄方叫做综合经济体)等各类园区加以整合,真正构建起境内外联动、黑龙江省际、科技创新与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紧密结合的各类产业集群,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内部协调运行的中俄经贸合作的新格局,为促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实现领过领导人确定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1]安虎森,邹璇.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4(1):180 -186.
[2]吕拉昌.关于产业整合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27-30.
[3]安虎森.有关区域经济政策的一些思考[J].南开学报,2003(4):34-40.
[4]蒲璞.中西部出口加工区发展研究[J].财经科学,2004(3):88-91.
[5]周毅.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及其误区超越[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