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6)
混凝土抗裂性能差,出现裂缝的概率较大。混凝土开裂会导致构筑物的耐久性降低、功能失效等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与使用性能。所以从设计到施工到养护都要给予高度重视,把裂缝控制在国家现行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潮湿、腐蚀侵蚀、水压力水位变化等等因素,由于环境类别较高,对地下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B50108—2008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严格规定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 mm。
许多混凝土结构出现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表明,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肉眼可见的裂缝范围一般为0.05 mm,不小于0.05 mm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宽度小于0.05 mm的裂缝对使用都无危险性,故假定具有小于0.05 mm裂缝的结构为无缝结构。
结构混凝土裂缝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混凝内外温差过大时会产生温度裂缝,也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其水化热为165~250 J/g,随混凝土水泥用量提高,其绝热温升可达50~80℃。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体积大,集聚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这样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在外表面产生拉应力,由于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低,有可能产生表面裂缝。在降温变化时,混凝土浇筑后经过一段时间,混凝土从较高温度逐渐降温,引起混凝土收缩,同时由于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碳化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导致产生开裂。2)由荷载作用产生的裂缝。当荷载产生的混凝土拉应力其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时,则引起结构开裂。这一类裂缝在设计阶段均进行了核算和控制。3)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等设置不合理,甚至取消设置,照成结构超长,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4)施工没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计量配料,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等因素。
2.1.1 钢筋的配置
根据经验,在温度应力较大处配置一定数量的温度构造钢筋;在应力复杂位置,如突出的墙体、突变的墙段、开孔洞及埋套管的部位适当增加一些构造钢筋,作局部增强处理。另外,对受力钢筋进行优化,遵循“小直径、小间距”有利抗裂的原则,在通过钢筋等强度代换后,建议将水平钢筋间距控制在100 mm左右,一般不宜超过150 mm;水平钢筋常放在竖筋外侧有利于减少墙体竖向裂缝开裂。
2.1.2 水泥的选择
宜选用中、低水化热、干缩性小的品种,宜选用普通硅酸盐非早强型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用硅酸盐(纯硅)水泥。在满足强度、抗渗及和易性要求下,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适量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
2.2.1 混凝土备料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控制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在140~160 mm范围内,大于160 mm坍落度的混凝土不得超过10%,严禁现场加水。因为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稍加振捣即出现石子下沉,浆体上浮,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同时由于在混凝土拌合物有多余水量,混凝土硬化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比较容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
2.2.2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是指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过路途运输、泵送浇筑、振捣等工序后的实际温度。如果浇筑温度过高将会引起较大的干缩,因此应合理组织混凝土的供应,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在浇筑时应尽量扩大浇筑工作面,降低浇筑速度和减小一次浇筑厚度,且在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防止混凝土沉落。严格按施工规范保证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14 d。在冬季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外镶贴聚苯泡沫板,同时加挂一层阻燃保温被,在两模板接缝处再加挂一层保温被进行搭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墙体顶部覆盖保温被;30 h后拆除模板立即用温水在混凝土表面喷雾,然后加挂一层较厚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外根据温度情况再加挂1~2层阻燃保温被,保温被彼此搭接不出缝隙,搭接处用钢筋绑扎连接,进行保温、保湿养护14 d。
2.2.3 设置后浇带、膨胀带
当超长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困难时,可以采用设置后浇带的办法。后浇缝又称为后浇带,仅存在于施工期间,间距一般控制在30~40 m,后浇带应贯通顶板、墙板和底板,宽度为700~800 mm。它有效解决设立永久性伸缩缝带来的弊端,且对结构抗震和防水有利,可释放部分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应力,简化了建筑构造,便于施工,可节约一些建筑防水材料,无伸缩缝结构的漏水处理也比设伸缩缝漏水处理容易。当上部结构在地下室内柱网排列不均匀或建筑平面不规则,致使部分区域无法设置后浇带时,可增设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混凝土采用C40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长海县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净水车间,平面长79 m,宽41.8 m,地上2层,建筑高度11.35 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层东侧12~13轴之间有个2.35 m高的错层。为满足水工和工艺流程需要,不能设置伸缩缝。结合该工程,从结构布置、温度作用两个方面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
历年来对超长结构的研究均强调合理的结构布置的重要性。此工程利用车间内水工构筑物,采用周边楼盖搭接到池边的结构布置形式。沿跨度方向布置次梁,并与池边用30 mm苯板聚硫密封胶填塞,形成一端固定一端交接的受力体系。楼板设计成单向板,与次梁整浇,这样受力方向就降低了温度应力影响,体现了结构“抗”和“放”的设计原则。
目前《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超长结构,建议采取设置伸缩缝的办法来控制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无法设缝的情况并未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法。此工程结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思路,对框架结构进行温度变化对结构内力的分析。
梁板式结构如施工期间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时,可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考虑使用期间的温度作用。根据《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长海县属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10~220 d,年平均气温9.8℃,最高气温33.4℃,最低气温-22.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9%;每年7月份相对湿度最大,平均达91%;11月至次年3月相对湿度在60%左右。
首先,结构构件使用期间所经历的季节温度变化可按下式求得:
其中Tpmax=33.4℃,Tpmin=-22.5℃,
再将混凝土收缩等效成收缩当量温差,与最大季节温差相叠加,作为最不利温差施加于结构。对于此工程:△Ty=εcs(t,ts)/αc,其中 αc: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 1×10-5。εcs(t,ts)=εcs0βs(t-ts)。
混凝土收缩应变的计算:
混凝土收缩应变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收缩当量的温差计算:
图1 混凝土收缩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图
其中:εcs0为名义收缩系数;t1 取 1 d;h0=150 mm;h 为构件理论厚度,h=2A/u=0.02A/u=1.35,其中A为构件截面面积,u为构件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βsc依水泥种类而定的系数,对一般的硅酸盐类水泥或快硬水泥为βsc=5;fcm为强度等级C20~C50混凝土在28 d龄期时的平均立方体抗压强度,C30 时 fcm=0.8fcu,k+8 MPa=0.8×30+8=32 MPa;fcm0=10 MPa;ts为收缩开始时的混凝土龄期,可假定为3~7d;RH为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取RH=69%;RH0=100%;βRH为与年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的系数,适用于40%<RH<90%。
对于此工程,构件开始受荷时混凝土龄期t0取为7 d,计算温差△T=△Tt+△Ty=55.9+45.8=101.7℃。可用MIDAS等软件通过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温度计算,当结构整体分析时直接输入降温温差 101.7×0.35=35.6℃。
1)底层框架柱受到地基基础的约束较强,收到到温度作用产生的抗力也较大,其余层框架柱上下端位移差较小,温度作用的内力也较小。可见,温度作用产生的内力与构件的约束刚度有关。
2)框架梁温度内力最明显位置是,纵向变形零点处的框架梁,该处承受温度作用下的最大轴向拉力。根据分析结果,施工时可在该处设置后浇带并加强养护。
3)温度作用在框架的端部较为明显。
裂缝控制属耐久性的重要方面,以前往往被忽视,其中对裂缝的控制会影响到工程的后期使用,尤其在水利工程建筑物中,往往都是重要类别的建筑,使用年限也较普通工业与民用建筑高,这就对裂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治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综合的问题,需要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方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1]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
[2]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DLT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5]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海县跨海引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