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道歉,个体反思弥足珍贵

2013-08-09 08:03:04
现代阅读 2013年8期
关键词:批斗道歉信红卫兵

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位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广告称“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

“红卫兵道歉”,此非第一例。2010年6月,申小珂等8名红卫兵学生写道歉信,向当年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程璧“请罪”。当时程璧在回信中说:“你们带了个好头。”回头看这句话,令人唏嘘,因为后面并未出现更多的追随者。

“文革”是许多亲历者终生难以逾越的心坎,也是中国必须直面的历史心结。“红卫兵道歉”,促使人们反思个体在集体行动中的责任。在当时的环境下,参与作恶的红卫兵不在少数,但迄今为止,公开道歉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因此人们更加珍视这些道歉的样本意义。

刘伯勤能意识到,个人作的恶不能全推给大环境,殊为可贵。这种反思不仅具有个体救赎的意义,亦是整个社会需要的。刘伯勤还说“不对的事,就应该道歉”。朴素的话包含着普适的道理。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文化大革命”性质已有定论:“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整体否定之下,个体的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更关键的是,只有足够多个体的清醒、自觉、担当,才能保证我们不再误入歧途。

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众多曾经参与破坏、批斗的红卫兵,与稀寥的道歉者形成强烈反差。道歉之难,在刘伯勤身上也可见一斑。家人告诉他:“你一道歉,人家反而认为你是恶棍了。”四五年前他就有道歉的想法,但当时他顾虑和他一块做“那些事”的还有其他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刘伯勤的道德勇气,也能感受沉默者的心态。

刘伯勤值得尊重,坦然面对过去,不遮掩不回避,向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为自己犯过的错承担责任,这一切并不容易,见光的道歉信背后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道歉是自我救赎的必然之途。希望更多的人懂得这一道理。

(摘自《新京报》 本文作者:程仕才)

猜你喜欢
批斗道歉信红卫兵
给大家分享四封道歉信
电子竞技(2022年7期)2022-03-17 08:43:58
道歉信写作攻略
替老师挨斗很光荣
做人与处世(2017年5期)2017-04-19 10:13:10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我曾经被批斗
韩国慰安妇团体逼安倍发道歉信
环球时报(2016-09-20)2016-09-20 06:32:31
80后辣妈写给孩子的道歉信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42
红卫兵的性恋观念及行为
浙江境内红卫兵“破四旧”行动所造成的古旧书资源损毁
天一阁文丛(2014年1期)2014-10-13 07:59:35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Nogo-66 receptor gene silencing for repair of spinal cord inj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