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中的杠杆

2013-08-09 07:30孙宁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刀叉大禹筷子

孙宁

上初二的时候,一次,父亲问我:“物理课教到了什么地方?”我说:“杠杆.”他沉吟了一会,说:“让你猜一个谜语.听好:兄弟二人一样高,五条光棍搂抱腰.扳过头来亲个嘴,一个绊子绊倒了.打一物.”当时我没有猜出是何物,但你现在一定能.

传说中的筷子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呢?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堂堂中华古国,却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点滴资料,不知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还是记录筷子的书籍遗失殆尽?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四个字.当然,研究筷子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笔者搜集到几个有关筷子起源的传说,其中较为有趣和现实的是“大禹与筷子”.

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去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虽然“传说”主要是通过某种历史素材来表现人民群众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法和感情,而不是严格地再现历史事件本身,但大禹在治水中偶然产生使用筷子的最初过程,使当今的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情形.

物理学中的筷子

如果有人对你说,中国人从小就学会一只手同时摆弄两件机械,你信不信?不是笔者故弄玄虚,事实是:包括你我在内,中国人从小便学会使用筷子,而每根筷子,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样简单机械——杠杆.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褒扬筷子时是这样说的:“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巧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既然筷子是杠杆,那你们可知道: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和阻力又在哪里?动力臂和阻力臂又是如何画出来的吗?从原理上来说,这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真要说明白,却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不同的人拿筷子和使用筷子的方法千差万别,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两个人拿和使用筷子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有如此不同,但两根杠杆又和谐相处地被每位中国人使用,所以筷子在外国人的眼中就显得无比神奇.

外国人眼中的筷子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欧洲人,喜欢中国文化,当别人问他中国人如何使用筷子时,他根据从书本上得到的认识解释说,左右手一手拿一根.这则笑话,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方使用刀叉进餐时,就是一手拿叉一手拿刀.这则笑话,也说明臆断的不可靠.

与刀叉相比,说明筷子虽小,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一位外国学者从研究筷子的力学结构中发现,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运动,还能激发大脑,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发挥.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帜.

所以,使惯刀叉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从孩童时代起就能驾轻就熟地使用筷子是十分羡慕的,甚至把中国人誉为天生的外科医生.其理由就是从小用筷子不但可以使人手巧,还有训练大脑的奇效.现在不少家长不惜重金雇名师,把孩子送去学习弹钢琴、拉提琴,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大脑的灵活性,他们未必知道,孩子们从小使用筷子,实际上已经在开发大脑的这一种潜能了.

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早在唐以前就传到了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韩国从1995年下半年起,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筷子课”,并向教师提出了“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豆子”的教学方法.风格独具的中国筷子,已成了国际友人来华访问前的“必修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其用筷的娴熟,成为记者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里根和夫人访华前,尽管花工夫练习用筷,但在国宴上,仍被鱼丸子给难住了.世界拳王阿里1985年5月访华时,因不会用筷子,显得尴尬而又好笑.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风格独具的重要餐具.

文人眼中的筷子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宋代文人程良规的这首诗,是对筷子那种奉献精神的生动描绘.筷子作为中国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已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政道博士就曾经自豪地说:从我国人民使用独特的筷子这一点,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

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放在饭碗的正中.

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总在指着别人,就带有指责别人的意思.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别用筷子指人,是大忌.

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这种做法类似乞丐讨饭.手拿筷子,旁若无人,用筷子来回在菜盘里寻找自己中意的菜肴.这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

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这是不顾别人感受的严重失礼.

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这是大不敬.

环保要求中的筷子

虽然,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筷子,但无疑是竹制的筷子最为普遍,这不仅因为它经济,而且使用时也显得温暖.不用研究,我们也可得到这样的结论:制作一副竹筷子所消耗的能源一定远小于制作一副金属刀叉所消耗的能源.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使用竹筷子比使用金属刀叉就显得更文明.

但近些年来,使用筷子却出现一种看似文明其实却不文明的现象,这就是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大片树林和竹子被砍伐.为了抵制制作一次性筷子,有的人到饭馆就餐就自带筷子,以此表明自己支持环保、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猜你喜欢
刀叉大禹筷子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最后的晚餐
Chopp ed!
太阳应该怎么吃?
筷 子
筷子礼仪
第一次吃西餐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