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玖琴
导读:南京市成功示范了大棚早熟辣椒套种佛手瓜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设施,且管理简便,茬口安排合理,能避免连作障碍,当佛手瓜上架后可为辣椒遮阳,能有效地减少辣椒日灼病的发生,667 m2效益在8 000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大棚设施面积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何充分利用设施、避免连作障碍、合理布局和实现高效栽培是当前设施栽培重要的研究课题。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示范了大棚早熟辣椒套种佛手瓜高效栽培模式,其管理相对简便,茬口布局较合理,当佛手瓜上架后给辣椒生长后期遮阳,减少了日灼病的发生。实现了667 m2辣椒产量4 000 kg左右、佛手瓜产量3 500 kg左右,667 m2产值达12 000元,667 m2效益8 000元以上,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要选用较耐寒、耐弱光、耐湿、株型紧凑的早熟、优质的抗病品种,如苏椒958、苏椒5号(博士王)、洛椒98A等。
大棚温床(加电热线)育苗于10月初播种;温室育苗于12月底至翌年1月初播种,2月中下旬带花蕾定植于大棚内。
定植前深耕冻垡,以改良土壤和减轻病虫源。结合旋耕施入基肥,一般667 m2施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 kg或生物有机肥 200 kg,45%三元复合肥50 kg,硫酸钾15 kg。耕翻平整细耙后作畦,畦宽1.8 m,6 m宽大棚作2畦,8 m宽大棚作3畦,大棚两边各留0.8 m宽左右,铺设滴灌设备后盖好地膜准备定植。若采用温室育苗,定植前4~5天在大棚里炼苗。定植前5~7天扣好大棚膜并不通风换气,以提高地温。根据天气预报,当短期内无强冷空气,则选择晴天定植,株距 30 cm、行距 45 cm,667 m2栽4 000~5 000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并用细土将地膜口封好,及时搭好小拱棚,晚上覆盖薄膜和草帘保温。
①温度管理 9:00左右要揭除草帘和小拱棚,16:00~17:00 要盖好小棚膜和草帘,刚定植后 3~4天内尽可能保温,只是中午适当通风1 h左右,以利缓苗活棵。成活后至坐果前,白天保持温度在25~28℃,夜间不低于15℃;结果期白天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18℃。
②肥水管理 a.轻施苗肥。缓苗后追一次肥,一般667 m2追施尿素5~7.5 kg。b.稳施花蕾肥。现蕾后追一次促蕾肥,以三元冲施肥为好,一般667 m2追三元复合肥10~15 kg。c.重施花果肥。在辣椒大量开花坐果时应冲施一次花果肥,一般667 m2追三元复合肥15~20 kg,以后每采收2~3次果,追施尿素5~7.5 kg。在缺硼的情况下可根外追硼,或者喷施瑞培乐多元螯合微肥。
③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脐腐病、辣椒死棵等,防治措施是:进行种子及苗床土壤消毒,每1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 g加干细土1 kg拌匀撒于大棚畦面;大棚定植前大水漫灌后进行高温闷棚;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和钙肥;注意大棚通风排湿;尽早并彻底灭蚜,可减少病毒病为害,其他可参照辣椒病虫害常规防治。
大棚早熟辣椒一般在3月底开始采收,6月上中旬采收结束。
选留瓜质量200~300 g、完全成熟、无伤斑、无冻害、芽眼稍微突出的绿皮瓜品种作种瓜。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冲洗种瓜表皮,然后将瓜装入无菌塑料袋中,密封后放在15~20℃的条件下进行保湿催芽,一般经过15~20天,即可进行定植。
在大棚内侧的两边,每隔6~8 m挖长100 cm、宽60 cm、深100 cm的坑,将腐熟的农家肥与3 kg三元复合肥混合后施入,上面留20 cm用菜园土回填准备定植,每个大棚挖10~15个坑。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定植,定植前盖好地膜,每个坑移栽1株,及时浇定棵水。缓苗后选留3个生长健壮的瓜蔓,及时去除基部多余侧芽,避免养分消耗。
缓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追施1次缓苗肥;爬蔓后及时搭架引蔓,在瓜苗旁用竹竿引蔓,5月底揭除大棚膜并在大棚内侧搭高度为2 m左右的平架,要梳理瓜蔓,不能缠绕,爬蔓要相对均匀,有利于通风透光;在瓜蔓上架时追施1次上架肥,每株穴施三元复合肥1 kg,在开花盛期追施1次花果肥,每株穴施三元复合肥1 kg,叶面喷施1~2次0.2%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液。佛手瓜的病虫害较少,一般不需防治。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80天即可进入开花期,花后15~20天即可采收嫩瓜,一般每隔7~10天采收1次,花后50天左右即可采收成熟果实,一般每株可结果300~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