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波,蔡桂荣
(1.辽宁省建平县深井镇林果服务站,辽宁 朝阳122400;2.辽宁省建平县富山街道林果站,辽宁 朝阳122400)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集水土保持、生态调节、采收果实于一身的优势造林树种,位于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建平县有世界最大人工沙棘林,在防治土壤沙化、保持水土中显示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功能,不仅如此,沙棘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已获得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市场对其果实的多样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稳妥有效地加快沙棘原料基地建设,实现沙棘“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化经营,近年来,我们对采果生态兼用型沙棘园的营造技术及其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采果生态兼用型沙棘园的园址应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缓坡地。园地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排水较好,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土壤质地为沙壤。地势低洼的沼泽土、黏土、酸性土壤均不适宜选做种植园。有坡园地坡度应以小于15°,迎风设置防护林带,内置道路和水渠,以便经营作业。
沙棘建园前,应平地筑埂,坡地修成水平梯田,地形复杂的地块修成复式台田或畦田。梯田、台田、畦田行距3.0m,株距2.0m。栽植坑规格40cm×50cm×50cm,表土还原,打碎拍细,捡出树根及石块等。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5000~225000kg·hm-2。
2.2.1 雌雄株8∶1配置模式 沙棘行应呈南北向,以保证光照和温度。具体配置如模式1(●为雌株,★为雄株):8∶1模式的授粉面积为24m2,授粉斜向3.6m,直向3.0m,需雌株1440株·hm-2,雄株210株·hm-2。株行距为2m×3m。
2.2.2 雌雄株5∶1配置模式 具体配置如模式2(●—为雌株,★为雄株)5∶1模式的授粉面积为12 m2,株行距为2m×3m,需雌株135株·hm-2,雄株300株·hm-2。
辽西北地区属于春季多干旱无雨或少雨的气候特点,沙棘栽植后,在10~15d内,若无降雨,需逐坑适时灌水,以灌足灌透为宜,以确保成活;对于栽植多年的沙棘园应及时实施春季灌水,保证沙棘树体的养分供应,促进树体正常生长、结果。
采果与生态兼用的沙棘园,要保证树盘内土壤疏松并无杂草,严格防止杂草与幼树争水、争肥。沙棘是浅表性根系,松土深度8~10cm为宜。
3.3.1 虫害防治 沙棘木蠹蛾是危害沙棘的主要害虫之一,可采用白僵菌、利用天敌、应用物理防治等各项防治技术。采用白僵菌的菌株进行人工繁殖后,降雨后湿润的天气施放。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毛缺沟寄蜂(Lissonotasetosa)、猪獾等天敌,用以消灭沙棘木蠹蛾。物理防治主要是采取灯光诱杀。沙棘木蠹蛾发生盛期的5月下旬至7月下旬,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天开灯时间为20:00~23:00,每3hm2设置1盏诱虫灯。
3.3.2 病害防治 沙棘的病害则以镰刀菌危害最重。镰刀菌侵入沙棘植株后,会导致沙棘树体全株死亡。雨水集中是导致沙棘镰刀菌肆虐入侵的环境条件,因此,生长季节的雨季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栽后第二年要追肥,在降雨前或灌水前一天进行。多追磷肥,适量追氮肥,并且随着沙棘生长,追肥数量相应增加,以保证生长期营养和结实需要。若在结果前追肥,则利于果实增质量。
沙棘进入盛果期,可适当进行修剪,剪去过密、过弱、焦梢的枝条,以促进结实,增加产量。
沙棘的用途领域极其广阔,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优势和林权改革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行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扩大栽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是一项集水土保持、生态绿化、防抗沙化、经济利用的优势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应不失时机加以开发。
[1]王晓桃.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09(3):39
[2]曲佳伟.沙棘木蠹蛾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