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宿迁人民踊跃支前

2013-08-08 08:12吴慧玲宿迁市宿豫区档案局江苏宿迁223800
档案与建设 2013年1期
关键词:淮海战役解放区宿迁市

吴慧玲(宿迁市宿豫区档案局,江苏宿迁,223800)

淮海战役中宿迁人民踊跃支前

随着淮海战役展开,宿迁接近前线,成为解放大军的兵马走廊,京杭运河及海郑公路、宿新公路成为后勤运输通道,支前任务尤为繁重。宿迁党政军民由繁忙的恢复生产,转为紧张的支前行动。

宿迁既要做好前线的物资运输供应,又要保证伤病员的抬运救治,同时承担外地物资的接运、转运、囤存任务。此时宿迁全境共设粮秣供应站16处,其中官庄、卢圩、陆集、卓圩、唐庄、侍庄6个大站由县委直接领导掌握。仅淮海战役期间,计供应人民解放军面、米344.3万斤。在丁庄、张大庄、卢集、顺河集设4个草站,从事过境军民的粮草补给,计供应草372万斤。全境还设6个接收转运站,共接收沭阳、涟水、泗沭、淮阴、潼阳、东海、灌云及五分区办事处的大米717.9万斤,麦面115万斤,玉米面138.9万斤,合计971.8万斤。转运支拨给宿北、窑湾、睢宁、安徽等地粮食672.8万斤。其间,动用民工28.3万人,包括妇女、儿童及半劳动力。

当时宿迁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劳力(包括部分妇女)都编入了常备民工队,实行脱产服务,随时应调。淮海战役一开始,宿迁县东解放区即组织800多副担架、4500多名民工奔赴前线,转运伤病员,运输弹药、被服、医药等物资。据不完全统计,运东解放区计出940副担架、890辆小车、380多副挑子、185头毛驴,动用民工6155人。

宿迁人民大力保障交通运输的通畅。全县除修补宿沭、宿新公路外,还修筑了穿城到大兴、宿城,韩集到太山、史集,丁嘴到大兴、陆集等道路9条,计300余公里,参加修路民工(大部分是妇女)计1.36万人。在京杭运河的车渡口建造了一座载重15吨大桥,在赵渡口、高坎头、张王渡口、陆家大桥等处造浮桥6座。总计用木材2774根,动用民力2.46万人。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人民群众还在道路沿线,组织了由166人组成的24个护路小组。

淮海战役中,宿迁妇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支前工作中。有的组成磨面组日夜为我军磨面,有的组成缝纫组做军衣、军鞋,有的组成运输队为前线运送米面,有的组成担架队、护理组转运伤员、护理伤员。她们一次次完成了各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卓著功勋。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过程中,宿迁县(运东)、宿迁市(宿城)、泗宿县部分区的妇女日夜奋战,共磨面248万斤,源源不断送到前线,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宿迁县刘集区(今沭阳县刘集镇)1800名妇女运送大米80多万斤。顺河区(今宿迁市宿豫区顺河镇)1500多名妇女磨送面粉16万斤。妇女担架队也受到部队和地方政府的表彰。苗圩区(今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支援碾庄战役的男子担架队64名队员死亡过半的消息传到村里后,死者家属王段氏、王赵氏、周王氏等化悲痛为力量,会同王文兰、王传翠等8人自动组成担架队,毅然奔赴前线。时值雨天,路滑难走,跌跌爬爬赶到碾庄,立即抢救伤员。过河时她们把担架举过头顶,伤员寒冷时她们脱下自身棉衣给盖上,运送伤员直至战役结束。在淮海战役中,大批伤员路过宿迁沿途区乡,妇女积极接待护理。大兴区200多名姊妹团员配合学校师生组成5个伤员接待站,连夜套500多床新棉被给伤员盖,并为伤员洗血衣、端水、喂饭。

淮海战役后,宿迁组织担架队随军出征江南,支援渡江战役。共出担架100多副,每副配备5人。宿迁担架民工第7营共有1098人,营长韩介禄,教导员苗子青,副营长岳明远,副教导员林峰。由第三野战军卫生总部管辖,待命使用。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22日,宿迁担架民工营随三野卫生总部到四马镇。26日,担架营过江阴,先后到武进、太仓、昆山等地,然后参加吴淞战役,转运1000多名伤员。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新解放区不断开辟,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开展新区工作。淮海战役后,华中工委决定从苏北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市、县、区各级整套班子,随军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宿迁干部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南下。宿迁干部组成了1个县级、10个区级的整套班子共240名干部,由县委书记陈云龙带领,于3月17日随军出发,为加强新解放区的军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淮海战役解放区宿迁市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解放区的天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①(1949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