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文(中共连云港市委研究室,江苏连云港,222000)
宋绮云烈士
1927年,连云港地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党组织活动,但后来,由于他们热衷于在国民党机关内做官,被当时的中共江苏省委开除出党。江苏省委为了加强对连云港地区的领导,1928年6月,调中共邳县特支书记李超时到连云港地区开展工作,重建党组织。在李超时的领导下,连云港地区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打开了局面。在连云港重建党组织的历史上,有一个悬案一直没有解开,那就是著名革命烈士宋绮云当时到底有没有到过连云港,或者是否担任过连云港地区党的领导职务。
宋绮云烈士,原名元培,字复真。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杲堂村一个贫农家庭。1920年考入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书记。1929年由党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他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1941年9月回陕西探亲时被捕,先后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白公馆。1949年9月6日,他和爱人徐林侠、年幼的儿子宋振中一起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电影《在烈火中永生》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就是他的儿子宋振中烈士。
海州近郊的白虎山,就是当年李超时、惠浴宇等人成立东海特支的开会之处,屹立于山顶的“建党亭”让人肃然起敬。就在亭子的前方,有当年建立党组织后首批发展的党员之一、90高龄的冯若愚老人亲笔题写的纪念碑文。碑文中明确指出,当年在这里开会的三个人为李超时、惠浴宇、小叶。
后任江苏省省长的惠浴宇1987年撰写的回忆录《海州岁月》写道:“我回到海州几天后,李振华(李超时)同志和宋元培(即宋绮云)同志就来到海州,住在南门外的一个小客栈里。一天夜晚,我和他们在海州城二营巷的一个姓杨的家里接上了头。元培同志自我介绍说:‘组织上叫我化名小叶,以后叫我小叶吧。’振华同志说:‘我化名文龙,卧虎藏龙嘛!’振华同志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全国形势,指出海州党要坚决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与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积极开展政治教育,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我们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我们研究了深入农村,放手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任务;并且决定成立中共东海、赣榆、沭阳、灌云四县特别支部,由李振华同志担任特支干事会书记,元培和我分任宣传、组织干事。这就是海州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组织会议。”
不久,惠老的散文集《朋友人》出版,书中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和《海州岁月》大同小异:“……元培同志自我介绍说:‘组织上叫我化名小叶,以后就叫我小叶吧。’振华同志说:‘我化名文龙,卧虎藏龙嘛!’我们相约在城边的白虎山碰头。爬到山腰的一块大岩石下,我们席地而坐……决定成立中共东海、赣榆、沭阳、灌云四县特别支部,由李振华同志担任特支干事会书记,元培和我分任宣传、组织干事……”
看来,惠浴宇回忆录中确认连云港重新建党的领导人为:李超时、宋绮云和他自己,而宋绮云就是小叶。惠老的回忆和连云港早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的记忆有很大的差异。如当时担任中共东海支部联络员的李成章就不赞成惠说。1984年8月17日,他在和连云港地区老党员李铁民谈话中明确表态:1927年海州即有地下党的活动;小叶的真名叫叶子钧,是四川人,不是宋绮云。
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孩子
由东海县委党史工办编写的《东海县革命斗争史稿》也提出了不同意见:“1928年夏秋之交,江苏省委派李超时(又名李振华,邳县人)、叶子钧(四川人)两同志来东海开展建党工作。李、叶二人来海州后与东海中学学生惠美琬接上关系。李、叶、惠三人接头之后,于八月的一天,冒着绵绵细雨,来到海州城外的白虎山上,在一块峭然屹立的大石头下,召开了秘密建党会议,就在这次会上,成立了中共东海特别支部,由李超时任书记,叶子钧任组织委员,惠美琬任宣传委员。”
灌云县委党史办编印的《灌云县革命斗争纪略》(1919年——1949年)是这样表述的:(1928年)“秋,中共徐海特委派遣李超时(又名李振华、李文龙)、宋绮云(又名叶子钧)到东海建立了中共东海特别支部,李超时为书记,宋绮云为组织委员,惠浴宇为宣传委员。”1990年10月编印的《一代雄风》内部资料中,由王朝阳、郑世昌二人撰写的《东海区早期党组织初探》一文对此进行了修正:(1928年)“7月15日,省委巡视员罗世藩到邳县视察工作时,委派原中共邳县特支书记李超时以及叶子钧(亦称小叶,大西南人)赴东海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找到20多名党员,建立了中共东海特别支部。”
由此可见,叶子钧曾经担任过连云港重新建党时的领导人已经被党史部门所认可。《东海县革命斗争史稿》执笔人之一尚爱民说过:东海县委党史办对自己所采访的老同志全部都有录音,撰写的材料力求对历史负责。连云港市委党史办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时明安对这一历史“悬案”也曾经进行过细致的调查,他说:因为对“宋绮云”这一问题有不同意见,省委组织部还专门组织过市、县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讨论,结果东海县委党史办的材料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
海州白虎山山顶建党纪念亭
新沂县委党史办公室编印的《新沂县革命斗争史》(第二稿)中这样表述:“1927年7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罗世藩到邳县视察,主持改组了中共邳县特支。特支干事会由宋枫叶(宋元培)、徐峰(徐丽芳)、李一民(李觉民)三人组成。”邳州市委党史办编印的《中共邳县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述为:“1928年6月下旬,中共江苏省委调李振华去东海县从事建党工作,接着,省委巡视员罗世藩来邳县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根据邳县特支书记已经调离和大部分共产党员仍在国民党机关任职的情况,于7月15日主持改组了邳县特别支部。新的邳县特别支部干事会由宋枫叶、徐峰、李一民3人组成(均系化名,真实姓名未详)……”
省委巡视员罗世藩在将原邳县特支书记李超时派到连云港地区工作的同时,也改组了邳县特别支部。两个县的材料不约而同指出,邳县特支的领导人为:宋枫叶、徐峰、李一民。而新沂县党史部门的工作更为仔细,他们考证出这三个人的真实姓名:宋枫叶即宋绮云,徐峰即徐丽芳,李一民即李觉民。其中徐丽芳就是宋绮云的爱人徐林侠。从邳县没有将化名调查清楚来看,他们之间没有互相引用的嫌疑。
当事人之一的李一民也就是李觉民的回忆更证实了一点——李超时和宋绮云是相互接班关系,而不是共同调动关系。在他撰写的《宋绮云在邳县的革命活动》一文中这样写道:“不久,李超时调赴东海,绮云则接替了邳县党的特支书记。同年秋,邳县县委会成立,绮云是县委主要领导人之一。”
宋绮云没有在连云港担任领导职务已经弄清楚了,那么连云港早期建党时很多老党员都回忆出来的叶子钧到底是何许人也?虽然他在连云港地区工作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李铁民、李成章先后都提到此人。据了解,叶子钧出生于1906年,比宋绮云小两岁,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受江苏省委派遣,与李超时一起来到连云港地区进行建党工作。他主要负责到驻扎在海州的国民党军独立第六师和第九师去开展士兵工作。但是后来叶子钧脱离了党的领导,返回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供职,历任上尉区队副,步兵大队炮兵少校区队长,第十三期第二总队炮兵大队中校大队长。抗战全面爆发后,随校迁成都,任中央军校第十五期炮兵大队上校大队长,中央军校第二十期炮兵科上校科长。1948年7月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少将高级教官。1949年秋随校去了台湾。
惠浴宇的回忆之所以产生误差,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宋绮云当时的化名是宋枫叶,与叶子钧的小叶产生了混淆。宋绮云和李超时是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他们于1926年同时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7月受党派遣,回家乡建立邳县特支,特支成立时,李超时为书记,宋绮云为组织干事。李超时1928年7月15日受命到连云港重新建党,而惠浴宇则是同年7月25日在灌云县新安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也就是说,在惠浴宇入党的时候,李超时可能已经在连云港地区开展工作了。据李成章老人的回忆:李超时因为杨国勇母亲的关系,当时住在海州谢雨生家。二是惠浴宇对叶子钧后来的经历比较了解,作为一个脱离党组织、最后回到敌人阵营的人,按照惠老嫉恶如仇的性格,惠老是看不起叶子钧的。因此,他干脆将这个“小叶”从自己的回忆录中彻底抹去。但是,这一“抹”给连云港重新建党的历史增加了一个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