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薇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 116036
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下,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在网络产业集群下培养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创新提出利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院校学习2年+1年企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中职学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网络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
21世纪,高科技时代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专业需求,信息产业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技术。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也越发不可阻挡。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有关数据表明,目前中职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网络技术的实践知识和职业技能,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在网络技术人员的供求之间形成巨大的缺口。
目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研究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生走向社会,来与企业双向选择的时候,企业和学校都遇到了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招聘不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甚至希望学生踏出校门之后不参加培训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节约财力物力人力,而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都会出现动手能力差、适应工作角色难的问题;
其次,对于院校来说,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的课程实验和实训部分虽然可以让学生练习,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但是还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企业调查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调查分析表
续表
综上,很多省内外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找到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切入点,很多学校也都在积极的与公司企业联系合作,来推进高职学生实训、实习等教学的关键环节,我校也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也将1年在企业培养的方式纳入到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当中。
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来说“2+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可以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的方法,开展对校企多元化合作办学机制的实践探索,开拓校企合作的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同时,在实践教学上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跟上并超越时代前进的步伐。同时要充分利用大连地区优厚的网络企业资源,继续拓展校企合作。
长期以来,由于公安专业的定向培养因素,我校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没有做过太多研究和探索,但是随着我国就业环境的改变,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我校更需要去积极探索,来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的研究正是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解决企业和高职院校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尤其是一年在企业的订单培养,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就业角色,在企业中通过综合实训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来渐渐进入工作状态,提前完成学生到就职者的角色转换。
高职学生的3年培养中,有2年是在高职院校进行,有1年是在企业中进行企业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的综合实训和项目实践,更好的达到工学结合的培养目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2+1”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模式
在2年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大量邀请企业讲师来讲授专业基础课并加强实践教育,解决教学与实践相脱节问题;同时与企业讲师一起来研究课程讲授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实践教学方案,打破了以往“2+1”人才培养模式中“只把学生送到企业”,而实现了“不仅把学生送到企业实训,还将企业讲师请进学校来”的双轨道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此次研究的一部分,请企业讲师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以“够用”为原则,2年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也与企业所需求的基本知识相结合,确保所教即为社会所需。
面向产业集群的计算机网络“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提高就业率;对企业而言,可以按需招聘;对学生而言,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因此,面向产业集群的计算机网络“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谢峰,邵兴忠.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
[2] 王静霞,余菲,赵杰.基于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弹性化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1.
[3] 李曼,周海明.关于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