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

2013-08-05 11:17:46牛光荣
关键词:针头乙肝针刺

牛光荣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山东新泰 271200)

针刺伤是指被各种注射针、穿刺针、缝针等针头扎伤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1]。80% ~90%的健康医护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是由针刺伤所致[2]。护理专业学生(护生)临床实习期间更容易发生针刺伤。梁晓芬等[3]调查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为88%。护生发生针刺伤后,焦虑、担心、恐惧、害怕是其较常见的心理反应。认真分析发生针刺伤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杜绝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7名护生为调研对象。其中男生1名、女生6名,年龄18~22岁。针刺伤护生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7名针刺伤护生一般资料

1.2 方法 以7名针刺伤后护生为调研对象,在针刺伤发生后2个月内进行调研分析。询问前,向针刺伤护生说明调查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其同意和支持。为保护针刺伤护生的隐私,调查结果采用匿名方式,姓名以字母代替。调查记录内容主要有:①针刺伤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②你当时最担心的是什么?③你知道处理针刺伤的正确方法吗?④你最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⑤你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了解多少?

2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2.1 心理素质不稳定 护生刚从学校转向临床,因为对陌生环境及工作节奏的太快而不适应,操作不熟练,紧张而导致针刺伤发生[4]。学生A:“我在急诊科实习时,由于是第一个实习科室,急症、危重病人很多,工作很忙,拔针时同病房又有一病人也需要拔针,慌忙中就扎到了自己的手指。当时被老师看到后,老师立即指导让我按正确方法处理刺伤皮肤,并查看患者的病历及化验单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自己很害怕会传播上疾病,带教老师立即给我抽血化验,当天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请示控制感染科后给予乙肝疫苗注射加强一次。自己才放心工作。”学生B:“在小儿科,由于患儿哭闹,家长在身边看着,自己很紧张,拔针时手忙脚乱,患儿手乱动就扎伤了自己。自以为是1岁的小儿没事,当时没在意,仅做了一下简单处理,也没有和带教老师说。2周后才告诉带教老师,老师让我抽血化验证实自己有乙肝表面抗体。”

2.2 违反操作规程 护生没有严格执行操作原则,发生针刺伤。学生E:“给患者注射肌肉针,拔出后未及时将针头放入利器盒内,由于工作忙,清理治疗盘时不慎扎到手指。按照带教老师指导的处理刺伤皮肤的方法处理后,查看患者的病历及化验单发现患有乙肝,当时就哭了,很恐惧和担心。护士长立即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执行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学生C:“由于患者输液完毕拔针集中,中午值班者少,拔针后未及时封盖针头,走路匆忙,出病房门口时不慎被进门的探视者物品碰撞而刺伤自己的手指。带教老师指导我正确处理刺伤处后,立即查看患者的病历及化验单证实无血液传播性疾病才放心工作。”

2.3 防护意识薄弱 护生初下临床,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容易发生职业暴露[5]。学生D:“我在给患儿拔头皮针后未及时将针头插入瓶塞内,其家长拿衣物时将针头碰到我的手背上刺伤皮肤,当时冲洗和消毒后,没有告诉老师,自己看了患儿的乙肝六项化验单正常,当时没在意。但过了1天后,总是怀疑患儿的化验会不会有误,甚至影响睡眠一段时间,3周后自己到化验室抽血化验肝功及乙肝六项正常且有乙肝抗体后才放心。”学生F:“我在处理针头时,不小心被利器盒里的针头扎伤手指。当时很害怕、担心会传播上疾病,立即告诉护士长后,报告医院感染控制科,执行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2.4 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知识 教材及课程安排上缺乏职业安全防护的内容,带教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讲解和考核,对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护生临床实习之前和扎伤时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扎伤处的正确处理方法,在扎伤后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处理。

2.5 护理人员缺编,工作量大,带教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护生讲解和强化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护生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工作忙乱中易发生针刺伤。

3 预防应对措施

3.1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护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是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在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授课的同时应将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课。护生在下临床科室实习之前应先有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再次给予讲解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并结合以前的带教经验详细说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问题,指出有效的预防措施。让护生进一步加强对针刺伤的认识,强化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2 关心护生,因材施教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渴望得到关心和重视,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刚到科室时,应多关心学生,多讲解有关安全防护的知识及处理流程,适当调整护生的工作量,消除护生的紧张情绪。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应提醒护生重视,以提高其防护意识。在护生为特殊患者进行一般操作时,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而对于特殊患者的复杂操作,老师则应亲自动手,一旦护生发生职业暴露,应积极处理伤口,关心其心理变化,按流程汇报院感办。让护生感到被重视和关怀,使带教更人性化。

3.3 重视操作训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护生刚进临床,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带教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资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在带教过程中认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强化操作细节,如拔针前先叮嘱患者勿动,给小儿拔针时让其家属握住患儿的双手,拔针后第一时间将针头插入输液瓶口塞内以封闭针头,防止患者手动和在取回过程中不慎碰撞引起刺伤。

3.4 增加护理人员编制,确保带教到位 对护生操作时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护生的不良工作习惯,减少护生工作忙乱而引起的针刺伤。

3.5 针刺伤后的应对措施 ①当发生针刺伤时,尽可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在伤口的稍上方轻轻挤出破损处的血液,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2%碘酊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②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查患者的血比对,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等。③针刺伤发生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程序。确定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做局部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必要性和方案,处理情况向主管行政部门报告,暴露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针刺伤发生后给护生的身心会造成不良影响,加重护生的思想负担。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传播血源性传染病。而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对减少针刺伤尤为重要。分析在护理工作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发生后及时执行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可有效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降低传染率,最大限度的保证护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临床护生的工作积极性。

[1] 李长英,邓云模,林代琼.护生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2):375-376.

[2] 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3] 梁晓芬,杨桂勇,陈向坤,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83-183.

[4] 王海燕,胡艳,赵君健.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5] 胡聂,陈博,沈端端,等.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9-131.

猜你喜欢
针头乙肝针刺
乙肝知多少?——带您走出乙肝误区!
肝博士(2024年1期)2024-03-12 08:38:56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护理研究(2022年7期)2022-04-29 07:43:10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家庭医药(2022年3期)2022-03-24 23:04:53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2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9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4
报复
现代企业(2014年3期)2014-05-22 23:38:12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