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3-08-05 11:17:46陆润泽薛晓嘉郑路路尹贻蒙张钦凤
关键词:依赖症理工科发生率

陆润泽 孔 青 薛晓嘉 郑路路 张 慧 尹贻蒙 张钦凤

(1.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山东泰安 271016;2.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

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等,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手机做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但也有部分人群对手机形成了一种病态依赖。手机过度依赖不仅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一定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本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泰安5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泰安三大高校2009~2011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问卷回收率92.7%。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保证调查质量。正式调查前选取20人预调查以修改完善调查表,删除多余条目,修改易误解条目,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等。

1.2.1 一般情况调查 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家庭所在地等。

1.2.2 手机依赖症倾向项目 借鉴研究文献确定调查内容[1-3]。判定是否有手机依赖倾向:①是否长期对手机特别敏感,可能没有任何声音刺激,却经常会感觉自己手机在震动或在响,要不停地去看自己的手机。②您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看,有时甚至手机老攥在手里才踏实。③如果手机铃声长时间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觉不适应甚至心烦意乱。④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总是怕漏过信息或电话。⑤听到自己的手机响时是否会出现急躁或焦虑不安的情绪。⑥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会感到心烦意乱并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⑦长时间使用手机会感到头痛或手指不适。⑧在上课收到短信时会立即查看信息并回复。⑨手机信号不好或自动关机后会感到焦虑不安。在以上9道选择题中,将“总是”、“经常”做为阳性表现,“偶尔”、“从不”做为阴性表现。九项选择中,有五项及五项以上阳性表现者,即视为有手机依赖倾向。阳性选择越多,手机依赖倾向程度越严重。

1.2.3 影响因素 开始使用手机的年龄、手机价位与功能、使用手机的习惯与用途等。

1.3 统计处理

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法”。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包括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511人,其中理工科172人(33.7%),文科 151人(29.5%),医学类 188人(36.8%);2011级213人(41.7%),2010级155人(30.3%),2009级 143人(28.0%);男生 182人(35.6%),女生329人(64.4%);农村人口数350人(68.5%),城镇人口数161人(31.5%)。

2.2 手机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使用一部手机的大学生362人(71.0%),两部手机的112人(21.9%),两部以上的34人(6.7%),3人(2.6%)无手机。手机价位在1000元以下有327人(64.1%),在1000~2000元有157人(30.6%),2000元以上为27人(5.3%)。每月话费30元以下266人(52.1%),30~100元219人(42.9%),100元以上25人(4.9%)。高中之前开始使用手机有48人(9.4%),高中开始使用手机有236人(46.3%),大学开始使用手机有227人(44.4%)。在调查的所有大学生中,247人(48.3%)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小于2个小时,186人(36.4%)为3~5个小时,78人(15.3%)大于5个小时。

在手机用途方面,见表1,使用手机玩“QQ、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平台(76.5%)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69.1%)”功能,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08),其中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三个学科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P <0.001)。

表1 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n(%)

使用时间方面的调查,见表2,在所有调查者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睡前”与“没课、休息或自习时”使用手机,表明对于大部分学生,手机的使用没有对学习造成太多影响,但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但是上课期间使用手机的比例,文科生要高于理工类和医学类学生,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理工类学生选择睡觉前玩手机的比例要高 一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表2 大学生手机使用环境分析 n(%)

2.3 不同专业与手机依赖情况

不同专业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不同,见表3,9项症状中,8项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会感到心烦意乱并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的调查选项中,有22.1%的人表现出了阳性症状。

表3 不同专业手机依赖常见症状发生率比较 n(%)

2.4 手机依赖症发生情况

2.4.1 手机依赖症发生率 在本次调查中,2011级具有手机依赖症的有57人,占总人数的26.6%;2010级有40人,占总人数的25.8%;2009级有30人,占总人数的21.0%。不同年级间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4,P=0.441)。不同专业手机依赖症发生率不同,见表4。经统计学检验,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8,P<0.001)。经χ2分割,理工科与文科依赖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医学类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发生率与理工科和文科均有统计学差异,医学类的发生率比较低。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发生率比较

2.4.2 手机依赖症影响因素分析 开始使用手机的年龄、所使用手机的价位以及所学专业是手机依赖症产生的重要因素,见表5。

表5 手机依赖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手机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因此而导致的手机依赖已经出现流行趋势。本调查结果显示,泰安在校大学生手机拥有率为97.4%,接近国内有关研究数据(99.1%)[4]。手机依赖率达到24.7%,与孙远等人调查的26.3%相近[5],经对比分析,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地域差异和所调查人群不同。手机依赖症人数已接近大学生的四分之一,有必要对这些大学生进行行为干预和疏导。手机依赖症的9项诊断症状中,具有“您是否经常下意识的找手机,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看,有时甚至手机老攥在手里才踏实”“在上课收到短信时会立即查看信息并回复”“手机信号不好或自动关机后会感到焦虑不安”三项的学生人数较多,显示这些症状可能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表现为一种强迫症的表象。如果手机依赖症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22.1%的大学生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会感到心烦意乱并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这与刘传俊等研究不同,他们结果显示40%的人觉得很不舒服,37.0%的人觉得无法忍受,一定要取回,可能是由于区域带来的影响,大学的层次不同,相应的课业及生活氛围有很大的差别[6]。在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手机依赖者的身上还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情绪急躁、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敏感等,从此可以推断长期手机依赖可能造成学业下降、精神不振等现象。因此学校和老师应多加关注这一现象,针对患有手机依赖的人群,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从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可以得出,开始使用手机的年龄、所使用手机的价位以及所学专业是手机依赖症产生的重要因素。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手机的初始年龄越小,产生手机依赖症的危险性越大。这一点同梁娜等人的调查结果相似,即使用手机年数越多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具体时间越长产生手机依赖症的可能性越大[7]。为此,学校和家长应尽可能的避免青少年过早使用手机,从而降低手机依赖的发生率。

当前,手机已经成了大学生彰显个性、追求前卫的工具,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纷纷购买高价、高性能手机,这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也为手机依赖的发生埋下了隐患[8]。是因为手机依赖症的产生而选择高价位智能机,还是因为使用高价位智能机而导致产生手机依赖,还值得进一步研究。无论如何,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应该把手机价位定在一个合适合理的范围,既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又能厉行节约,也有可能避免手机依赖的产生。

在理工科、文科、医学类三个专业横向比较中可以看出医学生手机依赖所占比率最低,理科生所占比率最高,产生这一点的原因可能有:一是理工科学生所学专业需要,使其经常接触和使用手机等数码产品,从而导致依赖的发生;二是理工科的课时安排较其他两个专业较为轻松,课余时间较多,因而使用手机的时间相应较长,进而导致依赖的发生。三是医学生学业比较繁重,课余时间较少,对手机使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手机发生依赖率相对比较低。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的相关症状已经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显现,避免青少年过早使用手机,购置合理价位手机,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有助于预防手机依赖。但手机依赖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多问题还有待更进一步探索。

[1] 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55-257.

[2] 王芳,李然,路雅,等.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81-384.

[3] 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252-254.

[4] 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预防医学版,2011,30(1):77-80.

[5] 孙 远,王珏 .武汉市居民“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杂志:健康心理学版,2012,32(2):129-131.

[6] 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等.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5):357.

[7] 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8]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猜你喜欢
依赖症理工科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16
摆脱依赖症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车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28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世界博览(2016年23期)2016-12-19 07:16:0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