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娟 刘文卫 汤永谦 刘海 廖乐琴 马可忠
近年来,起搏研究的热点是寻找更符合生理的起搏位置或方式,主要是生理性起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生存都有意义,有观点认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septum,RVOTS)是较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 arapex,RVA)更接近生理性起搏的位置[1]。本文选择血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作为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对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术后12 个月血NT-proBNP 水平进行观察,探讨两种不同起搏方式对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选择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2 月因病窦综合征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首次安装VVI 起搏器的患者,共100 例,随机分为2 组,RVOTS 组和RVA 组各50 例。此前剔除NYHA 心功能2 级及以上或术前血NT-proBNP 水平大于2 000 pg/mL 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器质性心脏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为同一手术组实施起搏器安置术。
起搏器及电极均为Medtronic 公司产品,选择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径路,RVOTS 组螺旋起搏电极主动固定于右心室流出道高位间隔部,RVA 组翼状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应用Medtronic公司的程控分析仪测试起搏阈值、电阻抗值及R波幅度等参数,测试结果满意后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导线连接好,脉冲发生器埋藏于患者左胸前皮下囊袋内。
在患者实施起搏器安置术前及术后12 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NT-proBNP 水平。抽取1 ~2 mL 静脉血,标本置于EDTA 抗凝管中轻轻混匀后常温静置0.5 h,取上层血浆用于NT-proBNP 水平测定,仪器为深圳瑞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SSJ-2 多功能免疫检测仪,采用胶体金/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NT-proBNP 水平,检测范围为250 ~15 000 pg/mL。
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VVI 起搏器安置随访时间为术后1 个月、6 个月及12 个月,对比两组心室起搏比率无统计学差异。仅将安置术前、术后12 个月血NT-proBNP 水平的比较列出(表1)。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OTS 组较术前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VA 组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2 个月血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VVI 起搏器安置术前、术后12 个月血NT-proBNP 水平对照 pg/mL
脑钠肽(BNP)主要在心室合成与分泌,反映心室压力与容量负荷的变化,同时也受机械和神经刺激的调节[2]。BNP 对急性血流变化更加敏感,而NT-proBNP 相对稳定。除此之外,NT-proBNP 半衰期更长、血浆浓度更高,是一个理想的指标。有研究表明,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时,血浆NT-proBNP 的水平增加比BNP 的增加更加敏感,说明NT-proBNP 是一项更好的检测指标[3]。
右心室心尖部是植入起搏器最常用的位置,但其缺点是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导致左右心收缩不协调,影响了心脏收缩功能。所以自上世纪80 年代,就有研究探索接近生理的起搏位置及模式。选择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作为起搏位置,是因为其更靠近希氏束,可获得接近生理性心室激动顺序,是近年来生理性起搏研究的热点[4];特别是主动电极技术突破,促进了该起搏方式的发展。
本文通过观察起搏器安置术后12 个月血NTproBNP 水平,借此评价不同起搏位置对起搏器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VOTS 组心脏收缩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RVA 组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说明RVOTS 确是较RVA 更接近生理的起搏方式。王秋林等[5]观察Ⅲ度房室阻滞患者两组术后3个月末、12 个月末、24 个月末血浆BNP 水平变化,本研究结果与其12 个月末结果一致。
本研究入选病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未进行术后起搏依赖程度监测评价,起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样本量不大,观察时间较短,对心脏收缩功能的长期影响而言RVOTS是否为较RVA 更具有优势的生理性起搏位置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耿仁义,朱中林,华伟.实用心脏起搏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85-192.
[2]Sudoh T,Kangawa K,Minamino N,et al.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 Nature,1988,332(6159):78-81.
[3]Clerico A,Fontana M,Zyw L,et al.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and the N-terminal part of the propeptide of BNP immunoassays in chronic and acute 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Chem,2007,53(5):813-822.
[4]陈乔,傅春江,杨立,等. 右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VVI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1):39-40.
[5]王秋林,周鹏,蔡国才,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对照研究[J].西部医学,2011,23(3):4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