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耀兰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疾病控制中心,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为特点,有些慢性病几乎不能治愈,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等。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对疾病的防治能力刻不容缓[1],下面该院进行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防治知识认知现况调查及采取的对策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我县辖区乡镇卫生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的慢性病老年患者132例,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包括高血压42例,冠心病33例,糖尿病27例,慢阻肺22例,其它8例。
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但其病变的积累往往从青少年开始。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占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到68.6%。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规划显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
我们对选取的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患者防治过程有很多认识误区和不足,具体如下。
1.4.1 疾病认知误区 由于健康教育不足,患者对疾病认识不全面,如高血压不仅要求降低血压值,还应该达到目标值。
1.4.2 积极服用药物 忽视其它因素 大多数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在发病后都会配合医生的嘱咐,依据不同的症状服用相应的药物,但是不对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简单地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摆脱慢性病的困扰。
1.4.3 营养摄入紊乱 不少患者控制主食,长期吃素,这往往造成营养不均衡,免疫力下降,脂肪摄入过多诱发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
1.4.4 用药不规律 一些老年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擅自停药或减少服药剂量,不能坚持吃药,而一些极端病例甚至滥用降压药,频繁换药。
1.5.1 积极进行三级预防 向群众进行不间断健康教育,对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开展群众性的健康促进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防范于未然,组织对抗慢性病的第一道防线。对各种慢性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5.2 用药咨询 定期派医院专家下社区进行用药解答,并培训社区全科医生慢性病用药,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做好监控。
1.5.3 全面补充营养素,保持良好饮食结构 多吃蔬果、粗粮、肉类,深海鱼和坚果等健康食品也要注意摄入。培养“膳食补充”概念,根据需要进行复合维生素制剂的补充。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老年慢性病患者干预效果比较(n=132)
从我们展开的调查来看,老年患者对慢性病防治有着很大的认识上的不足,除上述阐述内容外,有的老年患者求医问药不问根本,导致疾病防治走弯路或直接导致病情恶化[2]。有学者曾指出,其实慢病防治误区就在患者自身,自行诊断治疗对病情有害无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老年慢病患者往往有着极强的心理特点,患病后,注意力转向自身,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而情绪反应严重,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 对医护人员的用药事宜和亲友的相劝也常半信半疑,甚至无端怀疑医护人员。综上,随着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长,对于疾病防治知识认知存在很多误区,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1]陆芳,杨芬红,赵新平,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防治知识认知现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0:247.
[2]曹心芳,郭秋兰,王松耀.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卫生服务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