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珀璇 张丽华 王丽华 陈冬梅 钱 茜 冯新云
张珀璇:女,本科,主管护师
急性脑梗死在初次发病后近期的复发率很高,综合的二级预防措施,如饮食调节、锻炼,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和他汀类药物等,可减少80%以上的复发[1]。但是,脑卒中后两年内患者持续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比例常迅速下降[2]。国内研究也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偏低[3],所以,亟待通过改变患者的认识和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高脑卒中后用药的依从性。本研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其对改善患者出院后3 个月时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年)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 和(或) MRI 检查证实,并排除脑出血或其他非缺血性疾病。入选标准: (1)年龄≥18岁。(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24 分。(3) 存在以下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等。排除标准:(1) 存在意识障碍。(2) 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3) 可能为心源性脑栓塞。(4) 伴有严重心脏病、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5)不能完成随访或不合作者。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64 例,男166 例,女98 例。平均年龄(70.2 ±10.9) 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31 例,研究组13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指导,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
1.2.1 健康教育 出院前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宣教,采用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等形式,内容涉及脑卒中的基本知识、主要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识别和控制、脑卒中复发的特点和危害、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用药量、服药方法和不良反应、复诊的注意事项等。同时对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相关教育。
1.2.2 电话随访 建立随访卡,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月2~3 次。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是否遵从了出院时的医嘱和健康指导,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有无不良药物反应,并向患者提供防病治病知识及生理心理支持,提醒按时到门诊复诊,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咨询,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等。
1.3 评价指标 出院后3 个月,由专门的护士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当时的服药情况。调查的药物种类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调脂药物和糖尿病药物服用情况。随访时如果不能从患者本人获得信息,则从患者家属获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随访结果 3 个月后对照组死亡10 例,失访17 例,研究组死亡9 例,失访16 例,完成电话随访且资料完整者对照组104 例,研究组108 例。
2.2 两组患者3 个月时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的比较 出院3个月时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服用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在抗高血压药物服用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出院3 个月时二级预防药物服用率比较 例(%)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的药物,国内的最新指南推荐,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予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预防复发[4]。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出院3 个月时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为72.12%,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似[3],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3 个月时服药率达91.67%。对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认识不足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在电话随访中,我们除了强调服药的重要性、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的监测外,还对患者宣教脑梗死的基本知识、复发的危险因素和危害等,可以使患者充分认识服药的意义和目的以及遵医嘱的重要性,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
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压药物治疗是预防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对降压药物依从性不良可能导致血压控制不达标、血压波动等,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对照组和研究组3 个月时降压药物的服用率无明显差异,国内随访脑卒中出院后1年时仍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比例为77. 9%[5],国外随访4 个月和两年的服药比例分别为95.5%和74.2%[2],说明新发脑梗死患者短期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性较好,而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依从性。
本研究还显示,电话随访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对调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另外,血糖控制对2 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对大中血管病变同样有重要作用,血糖控制不良也与脑卒中复发有关[5]。通过提高对他汀类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将有利于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电话随访是出院后督导的有效方法,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性[6]。电话随访打破了以往局限于院内治疗的模式,督促患者遵从医嘱;随访中可以对出院后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调整;通过电话随访可以给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配合用药。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为了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护士要不断学习脑梗死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脑梗死二级预防方面的国内外进展,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电话随访进一步与出院患者沟通,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丰富了沟通技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随访,不仅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同时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析讨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质量提高,提升了服务形象。
综上所述,电话随访在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用药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电话随访可以改善患者对药物治疗认识上的不足和依从性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将有利于改善护理干预方法,更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改服药依从性。
[1] Hackam DG,Spence JD.Combining multiple approache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events after stroke:a quantitative modeling study[J].Stroke,2007,38(6) :1881-1885.
[2] Glader EL,Sjolander M,Eriksson M,et al.Persistent use of secondary preventive drugs declines rapidly during the first 2 years after stroke[J].Stroke,2010,41(2) :397-401.
[3] 马锐华,王拥军,王春雪,等.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研究及90 天随访[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7) :2618-2622.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 :154-160.
[5] 吴 敌,马锐华,王伊龙,等.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依从性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 :506-608.
[6] 俞桃英.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 :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