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辉,刘 涛 ,关眀 华,孙士可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但资源日益枯竭,而且重质化和劣质化加剧,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环保法规日益严格需要生产大量轻质清洁燃料[1]。生物油脂作为可再生资源,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利用酯交换的方法生产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柴油)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但是由于脂肪酸甲酯氧含量高,尽管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了生物柴油的标准,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内燃机[2]。生物油脂通过加氢的方法生产马达燃料,即将氧全部除去或者部分除去生产符合马达燃料标准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满足现有市场的要求[3]。
植物油加氢制备柴油组分过程通过加氢饱和、加氢脱氧、脱羧或脱羰反应可以得到长链饱和脂肪烃,但经过不同反应途径得到的产物有所不同,加氢脱氧反应得到的脂肪烃为偶碳脂肪烃,而脱羧或脱羰反应得到的为少一个碳的奇碳脂肪烃[4]。 植物油加氢制备出的柴油组分主要由 C12~C22的直链烷烃组成,其十六烷值可达 90以上,可以与石油柴油以任何比例调和,无硫,无氮、无氧、无芳烃,环境友好,储存稳定性好,可以作为高十六烷值柴油添加组分使用[5]。
工艺研究所用的原料油主要有大豆油和棕榈油,其性质列于表1。
表1 原料油的主要性质Table 1 The main properties of feedstock
以大豆油为原料油,在相同压力和氢油比,体积空速为0.6 h-1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列于表2。
表2 反应温度的影响考察1Table 2 The research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1
以大豆油为原料油,在相同压力和氢油比,体积空速为1.0 h-1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列于表3。
表3 反应温度的影响考察2Table 3 The research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2
以大豆油为原料油,在相同反应温度、体积空速、氢油体积比的条件下,考察了压力等级的影响,结果列于表4。
表4 反应压力的影响考察Table 4 The research of pressure influence
表5 体积空速的影响考察Table 5 The research of space velocity influence
以大豆油为原料油,在相同的压力等级、反应温度、氢油体积比条件下,考察了体积空速的影响,结果列于表 5。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体积空速的增加,转化深度降低。从物料平衡数据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丙烷的量比较大,说明反应比较完全。C4、C5、C6的量较少,说明发生裂解反应的比较少。CH4、CO和CO2的量较少,说明主要发生脱氧反应,而脱羰基只为很少的副反应。从生成水量可以看出,在较苛刻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完全反应。
以大豆油为原料油,在同一工艺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体系的稳定性,结果列于表6。
表6 运行周期的影响考察Table 6 The research of operational cycle time influence
为了考察本技术对不同原料油的适应性,选用棕榈油进行了工艺研究,在相同的反应温度、体积空速、氢油体积比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列于表7。试验结果表明本技术对原料油有较好的适应性。
表7 原料油适应性的影响考察Table 7 The research of feedstock adaptability influence
选择合适催化剂体系和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可以直接将动植物油脂转化为高质量十六烷值调和组分。4 000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体系耐受H2O蒸汽和CO的能力较强,加氢活性没有太大损失,能够满足要求。以棕榈油为原料油的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体系有较好的原料油适应性,可以加工不同的植物油。
[1]韩崇仁.加氢裂化工艺与工程 [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2]闵恩泽,杜泽学,胡见波.利用植物油发展生物炼油化工厂的探 讨[J].科技导报,2005,23(5):15-17.
[3]韩德奇,常聪芳,陈明.柴油低硫化技术及对我国柴油低硫化的建议[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19(4) :8-14.
[4]Jennifer H,Rich M,Chris G, et al. A.new development in renew-able fuels green diese [M]. NPRA , 2007 ,AM-07-10.
[5]堃赵阳,吴佳,王宣,张晓昕,孟祥 .植物油加氢制备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26(10).1391-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