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三亚市为例

2013-07-25 03:56李知默涂志刚李近元
中国矿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海岸带区划功能区

李知默,刘 岩,涂志刚,李近元,胡 克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海洋学院,北京 100083;2.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 100860;3.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203;4.中国国电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4)

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是主体功能区划的一种,它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项指标,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区域[1],并根据功能区定位来完善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发展政策,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区划,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除了遵循现有主体功能区划原则外,还要按照海陆统筹的原则,将海洋纳入国土主体功能区划[3]。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是以整个海南省海岸带为划分范围,按照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方法划分而成的。一级区划将海南省海岸带区域划分为若干空间区域,每个区域均属于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中的一种,笔者将其称为一级区划功能单元。

在研究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分时,按照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与技术划分成的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往往涵盖一个或几个市县的海岸带区域,这些区域的承载力、潜力和现状虽然十分相近,但经济发展与自然状况仍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不适宜采用完全相同的发展策略,因此需要对这些区划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即二级区划。

建立一套既适合海南省情又体现海岸带特点的海岸带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的基础工作,对于实现海南省海岸带区域资源合理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1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内涵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是以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中非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单元为划分范围的空间划分,属于对一级区划的补充与完善。

在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中,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往往包括一个市县或临近多个市县的海岸带区域,这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状况往往有所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的差异逐渐变大,若只进行一级区划,对一级区划功能单元采取均一发展的方式,则无法体现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区域的优势与实际发展需要,也不利于真正实现当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将一级区划功能单元细分,这些细分的区域,在总体功能定位上与一级功能区划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即在服从一级区划的定位的基础上,体现一级区内的差异和现状。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合理的分配资源,实现海南省海岸带区域的和谐发展。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海陆统筹理论基础之上,描述和评价一级区划功能区内部承载力、现状和潜力的指标集合。根据二级区划的目的和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总体要求,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选取指标要求名称简单,内涵科学准确[4]。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体现和反映被划分区域的地区特性,从科学的角度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一级区划功能单元的特点,着重反映一级区划功能单元的内部差异,独立性较强,涵盖角度全面,可以体现被划分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强度与现状或发展潜力。

2.2 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指标要考虑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最近10年的海南省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当地实测数据,或通过年鉴数据、实测数据简单运算而得。评价指标的数据计算量适中,可检验性强。

2.3 主导功能原则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的目的是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区分内部差异,需要服从一级区划的整体定位①因为二级区划不涉及一级区划的禁止开发区,所以一级区划的整体定位包括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三类。。一级区内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该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限制和重点上,即划分的结果反映的是该区域主导产业的功能性差异。

2.4 “留白”原则

二级区划划分范围不完全覆盖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只针对一级区划中最重要的陆地与海上区域进行差异性分析,以便更好的区分一级区内部的差异,突出二级功能区的特点。

一级区划功能单元是针对海南省海岸带整体情况划分而成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海南省的海域,一级区划将海南省的领海完全包含在研究区内部,但海南领海大部分的海域内部差异非常小,大多属于渔业开发区域,是限制开发区的一种,因此在区分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差异时,只需针对一级区划功能单元的陆域和近岸海域进行划分,即对其余的海域“留白”。

3 指标选取依据

在参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主体功能区区划技术规程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海南海岸带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特征,与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的指标形成继承与互补,选取能反映海南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差异性的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二级区划指标包括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和海岸带发展潜力3个子系统。

3.1 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

海岸带资源承载力是指海岸带区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与自然环境的条件内,以维持环境系统及其结构不发生质变并且环境功能不被破坏为前提,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5]。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综合考虑海岸带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指标。

海南主要发展方向是国际旅游岛,其中生态旅游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环节[6]。此外,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范围为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即已经为具有相当程度共性的区域。因此,二级区划中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主要从生态系统角度进行评价,将一级区划功能单元进一步细化。

湿地面积是直接反应资源供给的一项海岸带承载力指标[7]。在海南海岸带区域,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河流、海岸滩涂、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等[8]。

在这些湿地中,海草床、红树林和珊瑚礁是海南特有的典型生态系统。这三种生态系统在海南海岸带区域分布面积广泛,各区划单元均有涉及,也是海南旅游观光的重点区域,最能反应该区域的特征,并且不同区县的典型生态系统资源并不平均,适宜作为区分一级区划功能区内部区域的指标。

森林资源是反映自然资源承载力中重要生态系统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3]。

海南拥有全国最大的热带雨林资源,生态环境良 好[9]。 海 南 人 均 有 林 地 面 积 0.21hm2,蓄 积9.95m3,稍高于国家平均水平(面积0.14hm2,蓄积9.36m3),但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0%和12.5%,所以海南仍属于森林资源较贫乏的区域之一。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三亚、万宁、乐东、琼山等7市县,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琼山、万宁、琼海、澄迈、文昌、儋州等6市县[10]。因为这个指标既体现了海南省海岸带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又有分布不均匀、能体现一级区划功能区内部差异的特点,所以该指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3.2 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子系统

海岸带开发强度反映的是海岸带区域开发的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开发强度,是综合反映区域内土地总体利用程度和承载密度的指标类别[11]。海岸带开发现状主要从资源利用情况、社会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并重点考虑旅游业情况。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即综合考虑海南海岸带的开发强度和开发现状。

与全国海岸带区域相比,海南省土地开发强度仅海口市接近平均水平,其他市县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15],水资源等开发强度相对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也较低。因此,海南省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子系统重点从开发现状方面选取划分指标,着重从海洋经济和旅游角度考虑。

主要海洋产业是海南省重要的经济支柱,不仅现在极其重要,在“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海洋开发战略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2]。海南各市县的海洋产业侧重点不同,如东部发展旅游业的沿海区域中,文昌以航天城为重要发展项目,琼海博鳌重点发展会务[13],各相邻区域发展侧重不同会导致主要海洋产业的增速有一定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因此,分析主要海洋产业对区分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差异性和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产业结构是一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国际实证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第一产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则呈上升、震荡、再上升的过程[14]。海南省各市县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大,海口地区的第三产业总值达66.2%,但昌江县只有17.7%,约为海口地区的1/4,而且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地区GDP总值普遍较高[15]。因此,分析海南产业结构既可以体现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差异性,又能准确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密度是衡量海岸带开发的重要指标[3],海南未来建设方向为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收入是区分各规划区域的重要指标。海南省沿海区域的旅游资源并不平均,2008年,三亚市旅游收入约为64969万元,但排名第二的陵水县旅游收入只有5975万元,最少的文昌县只有10万元,差异巨大[15]。因此经济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二级区划评价指标。

3.3 海岸带发展潜力子系统

区域发展潜力指区域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支撑体系正常运转所具备的潜在能力[16]。海岸带发展潜力即研究海岸带区域的发展潜力,其指标主要有海陆统筹优势指标和其他指标两大类[3],具体到海南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指标主要从旅游潜力、交通状况和能耗情况考虑。

海南拥有度假滨海旅游区、观光滨海旅游区、生态滨海旅游区、休闲渔业旅游区、游艇码头旅游区和综合海岛旅游区六大类型共65个潜在旅游区,而且这些潜在旅游区的分布不均,各市县有一定的差异性[17],旅游业又是海南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潜在旅游资源是重要的潜力指标。

交通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公路(航运)的总里程数。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内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性关系,与区域人均收入增长同样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各个地区在发展早期阶段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得的收益更大[18]。

海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其他沿海区域薄弱,基础设施对当地发展潜力影响较大,并且现阶段海南各市县交通密度不均,拥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该指标适宜作为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的评价指标。

单位GDP能耗反映了能源的使用效率[19],是反应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

海南未来的定位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和谐旅游岛建设,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单位GDP能耗的高低对规划区域的发展潜力有一定影响。海南省东部主要发展旅游产业,而且各市县主要发展方向有一定差异;西部主要发展工业,各市县发展的具体产业也不相同[13]。这种发展产业的差异导致各区域的单位GDP能耗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单位GDP能耗适合作为海南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的发展潜力指标。

4 指标体系构建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和海岸带发展潜力3个子系统(表1)。

表1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

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包括典型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2项指标,这2项指标重点考察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区域的生态系统差异性。海南省是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国际旅游岛,无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还是禁止开发区都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这各子系统主要考察各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区域是否适宜大规模的旅游开发,以及能承受的生态开发的程度。

海岸带开发强度/现状子系统包括主要海洋产业、产业结构和旅游产业经济密度3项指标,这3项指标重点考察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区域的社会经济差异性。海南省各沿海市县经济均不相同,发展情况有较大差别,为实现一级区划的整体功能定位,各市县的发展现状决定该区域是应保持或加强现有开发强度,还是需要进行限制和优化。

海岸带发展潜力子系统包括潜在旅游资源、交通密度和能源利用状况3项指标,这3项指标重点考察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功能单元内部区域的发展潜质差异性。海南省海岸带区域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潜力巨大的区域可能因过快的发展而需要对发展定位进行微调,因此需要根据这种潜质综合判断该区域的情况,预见性的确定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完善一级区划的整体功能定位。

5 三亚市海岸带区域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实例研究

三亚市是海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在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中属于优化开发区域,二级区划要符合其定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三亚市是不设区的地级市,所以二级区划的划分范围选择了三亚市旅游业最集中的三个区域:亚龙湾、三亚湾和这两个湾之间的其余三亚市沿海地带,陆域界限为三亚行政区边界,海域界限为最大低潮线。

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带入相应数据,可以得到这三个地区的数据矩阵(表2)。

表2 三亚市海岸带区域原始数据矩阵

利用熵权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表3)。

标准化公式为

根据标准化矩阵的数据,计算熵和熵权。

指标计算中,第i种指标的熵定义为

指标计算中,第i种影响因素的熵权wi定义为

当i固定而j取不同的值时,yij的值相差越大,表明该指标传递的信息越多,作用也越大,其权值也越大。

将标准化矩阵X=(xij)m×n与熵权相乘即得到加熵权的标准化矩阵。

得到加熵权的标准化矩阵后,根据待选区域的数据选定理想解。

然后,分别计算最小评价单元指标值与理想值的距离和贴近度,利用贴近度的指标统一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差异。

待选区域指标值到理想值的距离d为

待选区域指标值到理想值的贴近度T为

利用上述公式分别对最小评价单元的承载力、现状和潜力计算,根据算出的贴近度T值,对最小评价单元进行承载力、现状和潜力的排序,T值最小的区域就是最佳区域;若T值相等,则用d加以区别,选择d值小的区域,最终得到关于承载力、现状和潜力的三大类别排序(表3)。

表3 三亚海岸带区域熵权法计算结果

通过计算,三亚湾区域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最低,开发现状最好,发展潜力最好,需要对当地进行优化处理。这与三亚湾区域是三亚市市区所在区域有关,当地旅游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需要严格遵循一级区划的整体定位,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开发。

三亚其他沿海区域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好,开发强度/现状最差,发展潜力最差,需要限制其开发。据海南908专项调查资料显示,由于人为影响较大,该区域内大东海处的珊瑚礁覆盖率已经出现下降[20],凤凰岛的建设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该区域的环境压力,因此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是需要限制开发旅游业的区域。

亚龙湾区域海岸带资源环境承载力中等,开发强度/现状中等,发展潜力中等可以进一步开发。亚龙湾是近年来开发迅速的区域,并且还有大量的开发潜力,适宜在服从一级区划整体定位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旅游业。

三亚市的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可以区分一级区划的内部差异,并且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该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6 结论

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是划分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的基础,也是完善和补充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一级区划的必要保障,对当地的划分实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笔者在剖析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确立了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阐述了指标体系中具体指标的选取依据,构建了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三亚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划分,以期为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提供理论基础,为海南海岸带区域综合区划提供依据和支撑。然而,海岸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素众多,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研究海南省海岸带主体功能区二级区划时,既要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确保选取的指标能体现一级区划功能单元的内部差异。另外受基础资料的影响,可能会降低最终选取的指标体系的代表性与科学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具体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樊杰.解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作用[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7,22(3):194-201.

[2]吴箐,汪金武.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热带地理,2009,29(6):532-538.

[3]石洪华,郑伟,丁德文.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8):88-92.

[4]王忠蕾,张训华,许淑梅,等.海岸带地区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动态,2010,26(8):28-34.

[5]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在湄洲湾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8(S1):70-73.

[6]王斌.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蓝色生态屏障建设[R].中国生态前沿报告,2010:27-29.

[7]刘康,霍军.海岸带承载力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1.

[8]周祖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湿地旅游发展思路[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395-397.

[9]周祖光.海南森林旅游景观特色与开发利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8(6):21-23.

[10]陈磊夫.海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11]尧德明,陈玉福,张富刚.海南省土地开发强度评价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86-87.

[12]杨坤汉.海洋产业——海南发展之路[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2):15-18.

[13]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 ― 2020)[EB/OL].http://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0/06/105367/,2010-06-21/2012-6-10.

[14]彭志龙.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J].统计研究,2001(3):22-27.

[15]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6]马仁锋,王筱春,沈玉芳,等.区域发展潜力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118-130.

[17]陈扬乐.国家海洋局908专项——潜在滨海旅游区评价与选划[R].海南大学,2010.

[18]符安平.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9]蔡锋伟,储东涛,严斌剑.单位GDP能耗、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化[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1):72-79.

[20]王道儒.海南省热带典型生态系统调查报告[R].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猜你喜欢
海岸带区划功能区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以宁波市为例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我国海岸带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动态特征——以东海海岸带城市为例
基于砂质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试验分析研究
海岸带弹性初探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海洋空间综合评价的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
宁夏水功能区管理工作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淮河流域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达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