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
——以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为个案研究

2013-07-24 18:45:14王仕虎李章芳费晓艳孙璞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航海职业高职

王仕虎,李章芳,费晓艳,孙璞子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
——以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为个案研究

王仕虎,李章芳,费晓艳,孙璞子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职业体能作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与社会的重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结合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教育特点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探讨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要素,构建了具有创新性、实用性与有效性的职业体能教学新模式.

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模式;航海类专业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更具体的目标要求.如: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体能、清晰的职业理念和过硬的职业心理等.其中,职业体能因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迫切性,它的重要性已被众多高职院校所认同.

航海类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特殊专业,它的体育教学或职业体能教学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独特性.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充沛的职业体能储备才能胜任船员岗位.

1 概念的界定

1.1 体能与职业体能

体能又称体适能、体质或体力.当前学术界对“体能”一词的定义争论较多,但普遍认同的体能定义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1].

职业体能是指与职业(劳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技能以及在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2].它与高职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息息相关,是为能胜任工作、为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职业体能活动相对于一般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运动的相关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终身性等方面.

1.2 体育教学模式与职业体能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3].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下位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体育教学模式概念内涵的外延.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为满足未来工作岗位需求,依据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与原理,形成的具有规范性、相对稳定性的教学过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体系.科学实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均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4]等特性.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就是为实现良好的工作岗位耐受力和适应能力而构建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构建要素分析

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有明确的指向目标,有严谨的教学组织程序和有基本保障实施条件.航海类职业体能教育模式也必须满足相应的模式构建要素.

2.1 职业体能教学目标取向

2.1.1 基本运动目标取向.职业体能教学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教学,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必要补充.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价值目标取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功能,职业体能教育均具有,甚至在某些方面体现的更加明显.职业体能教学在教学形式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渠道、多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职业体能系统学习,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基本职业运动技能;最后逐步提高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水平等.

2.1.2 职业目标取向.职业目标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岗位主导价值与职业发展价值上.职业体能运动项目选择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基本身体素质条件要求和相应工作环境条件要求进行的.要求所选项目锻炼价值明显,能充分体现职业实用性与职业可持续性.每一个项目或一组项目都能“学以致用”,发挥应有的职业功效,既能满足工作强度基本需要,又能为拓展工作空间,创造更大价值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在身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为职业发展做准备与打铺垫,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满足个性需求,培养个性发展.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职业价值目标主要是满足工作“船”环境的需求,当“船”环境中发生各种常见或突发事件时,良好的职业体能储备可以提供必要的体能支撑,及生理、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支撑.另外,船员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船”环境中,容易造成孤僻、狭隘、自我等不稳定情绪状况,积极参加适宜的职业体能项目活动,可以缓解、改善这些不良状况,保持基本工作状态.

2.2 职业体能教学组织程序

2.2.1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特点.航海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有很大区别,是由航海职业特点决定的.航海职业具有环境高风险性、知识高密集性、岗位高实践性、组织纪律高度服从性、团队成员高国际性等特点[4].船员的培养教育必须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规定.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中,部分航海类专业院校获得ISO 9000标准的认证,也有部分院校通过移植和应用ISO 9000标准理念建立了相应的《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来保障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培养目标的实现.

2.2.2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内容选择.在航海教学改革推动下,航海体育职业体能教育必须符合航海教育特点,职业体能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航海职业体能运动项目健身特点,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选择.首先,满足职业基本需求,以水上运动项目为主,如游泳、跳水、救生等;其次,选择对应职业体能运动项目,如太极拳、乒乓球、健美操、攀爬、拳击、越野障碍跑等;再者,选择基本运动能力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羽毛球等;第四选择心理辅导与体验式练习项目:如拓展训练、瑜伽和有氧健身操等;最后,选择体育卫生理论教学知识,包括:体育基础理论、职业体能运动处方、职业疾病防治与运动疗法等.

2.2.3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组织形式.现代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纷繁复杂,但多数依然以传统班级教学与选项小班教学形式存在.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汲取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精华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需求,教学效果优劣获得及教学资源等诸多状况,重新组合、分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如:模块教学、俱乐部教学、兴趣小组教学及拓展训练教学等.对于航海类职业体能教学项目的繁多种类,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利于突出各项运动的锻炼价值,取得不尽相同或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2.4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考核与评价.职业体能教学考核与评价是对职业体能教学效果的一个具体化过程,将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数据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鉴于目前教学评价模式的多样性,评价方法与技术各有不同优缺点的状况,为保证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必须把各种不同的评价技术进行综合、组合、改进和创新,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不同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如耐力练习的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抛掷缆绳练习的模糊与精确结合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评与他评结合评价等等.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的规定.指标量化必须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在评价操作过程中,还应将评价的教育功能体现出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

2.2.5 职业体能教学理念创新.在职业体能教学时,不但要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进行教学、练习、巩固与提高,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体能理论教学.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对体育或职业体能的一个全新认识,树立一种体育新观念.然后,将职业体能学习推向一个新高度、新层次.人们常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对体育锻炼目的、锻炼方法、锻炼效果最好的诠释,也可以理解为对职业体能练习的最好诠释.同时也体现一个人的运动观念或是运动理念.每一个人对体育或者是职业体能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在职业体能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观念或理念.首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快乐体育教学理念,通过创建或模拟一定的场景与环境,在课程中融入时代与潮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与练习兴趣,并体验练习过程带来的喜悦.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职业体能的学习与职业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体能能为职业的促进与发展提供帮助,也能帮助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最后,教学过程中摒弃以“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指导观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上来.只有这样,职业体能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职业体能教学课程的生命力与价值.

2.3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实施保障

2.3.1 基本条件配备.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与师资做基本条件支撑.航海类的职业体能教学分为涉水项目部分和其他项目部分.涉水项目需要的场地与器材主要包括:游泳池、跳台、浪木、软梯、救生设备等;其他项目的场地器材主要包括: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体操馆,乒乓球、拓展训练场、越野场地等.师资的配备也很重要.教师应具备基本项目教学能力和职业体能专项项目教学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甚至可以要求教师有登陆船舶进行实地考察船员工作环境或从事职业体能运动项目练习的经历.这样教师可以根据调研与体验结果,更加合理的选择职业体能运动项目,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促进职业体能教学的发展.

2.3.2 教学过程控制.航海类职业体能教育必须受控于《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等相关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运行必须致力于达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即:模式运行必须符合和遵循已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程序;模式运行应保持教育活动处在连续的过程控制状况,实现闭环管理;模式运行有效受控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机构、反馈机制和修复机制,能不断进行质量改进,达到既定的质量培养目标.

3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基本结构模型

根据航海类教学培养目标,结合职业体能教育教学特点,选用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出航海类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结构模型.(如图1)

图1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结构模型

4 结语

职业体能教学为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课题,也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确立了新方向.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建只是高职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一个特例.在实施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重收集模式实施效果,及时改进、完善教学模式,逐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然后,将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达到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增加职业体能储备与岗位竞争力的目的.更好的为岗位服务,为职业服务,为职业发展服务.

〔1〕《体育大词典》编委会.体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胡振浩,张溪,等.职业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肖焕禹,等.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吴智林.对航海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园月刊,2010(15).

G807.4

A

1673-260X(2013)11-0218-02

2012年度安徽高校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122)

猜你喜欢
航海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大航海争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古代航海有多牛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航海博物馆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