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涛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1204)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金融制度也存在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良好的、完善的金融体系还没有根本建立起来,并且比较缺乏有关的中介机构,给资产证券化带来了诸多风险问题。所以,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对这些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准确的认识,在相应的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风险问题进行规避,才能顺利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促进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的研究以资产证券化理论作为基础,以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为主线,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作为切入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确定目标层(A层):这里的最高层也就是目标层是信贷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重要度。
确定准则层(B层):由于风险问题系所造成的损失以及概率的函数,所以在B层准则层当中我们要对风险概率进行尽可能充分的考虑。所以,在第二层的准则层中应包括风险概率,风险损失两个方面。
确定子准则层(C层):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各种具体风险。即违约风险,提前支付风险,利率风险,第三方风险,再投资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操作性风险八个方面。综上,构造层次分析结构如表1。
设上一层的元素B系准则,其支配的下层元素是C1,C2,...C8,那么,依据其对准则B的相对的重要性赋予C1,C2,...C8一定的相应的权重,也就是按照准则B对2个元素Ci,Cj进行比较其重要性。对其重要性的程度衡量依据1-9标度赋予相应的值。
表1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层次分析结构
下面对同一个层次各个元素当中上一层次某个准则重要性开展两两之间的比较,以此产生相应的判断矩阵。按照层次分析的结构图构造出的判断矩阵如表2、表3。
表2 风险A-B判断矩阵
表3 风险B1-C判断矩阵
A-B中,准则风险发生的概率B1和风险发生的损失B2都是风险重要度的衡量标准,其中相比损失,我们更多的是首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期望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从而使损失减小,所以这里我们认为风险的概率稍微比风险的损失重要。
B1-C判断矩阵权重确定的主导思想:
利率风险是金融市场上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任何一项金融工具都要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从风险发生的概率来看,利率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它是信贷资产证券化所有风险中发生概率最大的风险。
借款人在银行成功取得贷款后,要不就是按照贷款合同规定按时偿付本息,要不就是会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没能按合同规定偿付,具体表现在:没钱偿还或者提前偿还。前者会产生违约风险,后者会产生提前偿付风险,这两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几乎相同,但基于我国现在进入资产池的资产质量优良,而且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实行的是浮动利率制,随着我国近年来持续加息,并且加息预期仍在继续的情况下,贷款人还款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倾向于提前还款。所以提前偿还的可能性要稍稍大于没钱偿还,即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稍稍大于提前支付风险。
再投资风险是由于借款人的本息偿还的时间点与把这部分本利现金作为投资者的收益支付给投资者的时间点之间有个时间差造成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借款人的提前偿还,即提前偿还风险的发生会引发再投资风险,提前偿还风险发生,再投资风险有可能发生。所以说提前偿还风险发生的概率明显比再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大。
对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证券化参与主体除了借款人以外,其他各方都能在证券化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收益,并且参与者彼此之间不仅互相协作,而且还互相监督,同时我国目前进行证券化所选第三方均为信用高的企业,所以第三方中的每个参与者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很小,但第三方是对评级机构,增级机构,证券承销商,服务商等其他参与主体的集体称谓,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了信用风险都属于第三方信用风险,这无形中就会增大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他们之间一旦形成了某种“潜规则”,也会增大风险发生的概率。综上所述,第三方的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处于所有风险的中间状态。
法律风险是由于与证券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创新的金融技术,全新的领域使得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必须制定新的规定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在这个不断弥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法律条款的无法预测性,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同时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于2005年底刚刚开始试点,这更加扩大了与法律相关的风险性出现的概率。所以法律风险是仅次于利率风险可能发生的。
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未来走势及人们对此的预期都会直接影响着银行贷款,自然也会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这是必然的现象。故由此产生的政策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几乎与法律风险相同。
操作风险是在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缺少必要的后台技术或内部失控而造成的损失。我国目前处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初期,还缺乏完善的技术和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发生一定的偏差,但是这些可以随着试点逐渐的扩大及经验的逐渐累计而逐渐减少,所以我们认为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的规避。
表4 风险B2-C判断矩阵
B2-C判断矩阵权重确定的主导思想:
信贷资产证券支付给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借款人对贷款的偿还所产生的现金流,没有借款人的偿还保证,资产证券化根本无法进行。一旦由于借款人的风险使得产生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投资者的报酬,辅助机构的各项服务费等就不能按时支付甚至无法支付,结果导致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无人购买,资产池的售后管理无人执行,银行也得不到预计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所产生的损失从整体上说大于其他风险所产生的损失。
违约风险直接会让用于支付投资者的本息现金流停止,而提前支付风险不会停止现金流,只会让未来现金流的产生从时间上比预计的提前,从数额上比预计的减少。现金流停止,资产支持证券就无法存在,而现金流的时间,数额的变化只会让资产支持证券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并且SPV还可以通过再投资等其他手段来让现金流恢复稳定。所以说违约风险的损失稍大于提前支付风险的损失。
当抵押贷款提前支付,SPV就会通过再投资来弥补提前支付对现金流的影响。SPV一般为信托,公司等形式,在金融领域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有专门的资本运营与投资团队,这些都给再投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得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降低,投资的损失也会较小。所以再投资风险的损失要稍小于提前支付风险的损失。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方是个庞大的群体,参与者众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发生的损失不容小觑,一旦其中有一方发生风险,会波及到其他第三方,恶性连带的后果使风险损失的总量不断扩大。所以第三方的风险所产生的损失也要引起足够重视。
至于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其对资产证券化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还具有时间上的不一致性,有些风险对资产证券化的负面效应马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而有些表现的就慢。正是这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重损失使得这三种风险中任一风险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都是重大和深远的,所以两两之间就风险损失的重要性而言都是大致相近,差别不大。
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可大可小,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但总的来说操作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控制,因此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将损失最小化。
采用根法计算相对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的方法:
⑴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2)计算 Mi的n次方根
则(W1,W2,...Wn)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即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5)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下面以根法计算各个层因素对该层其它因素相对权重,以EXCEL计算并对计算的结果开咱一致性检验,如表5、表6、表7。
表5 风险A-B相对权重计算及其检验结果
表6 风险B1-C相对权重计算及检验结果
表7 风险B2-C相对权重计算及检验结果
从上面的表5~7不难看出,所有的判断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这说明构造的判断矩阵是可靠的。
我们经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从而能够获取各元素对其他元素的相对权重。然而构建风险因素的重要度的排序层次结构,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获取各元素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尤其是最底层各因素对总风险的重要度这个目标的排序权重,也就是各个因素重要度的排序。之后就可以按照不同的要素重要性的程度采取措施,以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由前面的层次结构可知总风险的层次分析共A,B,C三层,所以计算C层对A层的重要度及其检验就是最终各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及整体的一致性检验。
根据表2所列公式模式计算得出结果,如表8:
表8 C层对于A层重要度的计算及检验
其中CI=0.0326*0.6667+0.0562*0.3333=0.0405
RI=0.6667*1.41+0.3333*1.41=1.41
CR=CI/RI=0.0355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具体的风险的重要度的CR小于0.1,说明层次总排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对上表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种具体风险的重要性重新整理后并进行排序整理的结果如表9。
表9 各风险因素重要程度及排序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的评价,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各个风险要素中,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借款人违约风险,借款人提前支付风险(重要度分别为0.2420,0.2096,0.1566,0.1542)的重要性位于前四位。从而这“四大风险”就构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所有风险中着重需要控制和防范的风险。若要想成功的预测和防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各种风险,前提条件就是先要对“四大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首先妥善的解决好这四种风险,才能对其他风险实施控制,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信贷资产证券化自身的优势,使得证券化过程中的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获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理论上可以将各种风险重新组合,将风险出让给那些能够并愿意接受风险的投资主体,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但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具体实践来看,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施需要有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内部服务体系等构成强大的金融体系和强大的投资者需求作为支撑。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发起机构、服务的机构、特设的机构、评级的机构、受托的机构、信用增级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多个交易主体,在不同阶段,不同的金融市场和不同的法律体系下演变出了多种交易结构和形式。证券化交易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决定了其具有的风险性,而且有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之前,我们只有对证券化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风险有所防范。
[1]操巍.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实施的前景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1).
[2]刘玄.资产证券化的信贷扩张效应——基于美国金融市场数据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1,(1).
[3]祁小伟,宋群超.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及中国的实践[J].科学与管理,2009,(3).
[4]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