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国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教育不可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方法训练为主,只能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生活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 理论 创新
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进行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本人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充分利用身边资源
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课本中的许多实验我们很容易做。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进行观察实验。例如,教学“放大镜下的昆虫”时,教师提前做好安排。三四个同学一组周末时一个纸盒子和带上大头针到田野里捉几只昆虫。用放大镜观察互相交换着观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又如,教学“种子的一生”时,本人让学生在家里做实验。先找一个塑料的饮料瓶(饮料瓶便于观察、安全性强),将上半截截掉,再装适量的水。然后放进几颗豆子。第二天开始,将每天记录观察到的情况让老师检查。看到豆子发芽长根后,在塑料瓶里放入泥土,隔几天浇一点水,使泥土保持潮湿。等豆子长出绿色的叶子时,把它拿来课堂上让大家评比,老师进行详细的总结。这时,我让学生猜想这棵豆子将来会怎样?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知道,将来它们会开花、结豆荚,长出新的种子。这时候实验基本结束了。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使生活经验和自己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总之,我们学习科学就要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去观察研究,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激起不断探索的欲望。这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真的落在实处。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探索,得出了比较科学完整的概念,有时候还要通过再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结论。比如,六年级科学“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课。前面所学的:物体对太阳热量的吸收,简易太阳能的结构、制作,简易太阳能怎样更有效地吸收热量。我们要对这三课所学的内容及科学概念再一次进行综合的检验。本人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根据课本的提示自己根据猜想制作。制作要求就是前面的科学理论,即黑色物体能更快地吸收太阳热量,保温是太阳能最重要的装置。制作完成后,评比谁做得更好(结构和外观)并一起拿到室外太阳底下进行检验。每位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实验结束后回到教室再针对每个太阳能和数据体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找出自己制作的哪些地方不合理,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科学,需要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懂得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需要实践的检验,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创新和完善。
三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置之不理而伤害学生的探索精神。比如,我们在塑料瓶里做了种子的发芽实验,学生就会问:是不是种子可以不种在土里?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的想法,可以让他自己再做一做实验,还可以让他问一问爸爸妈妈家里吃的豆芽是怎样长出来的。老师还可以告诉他“无土栽培”的简单原理。又如,学习了小学六年级科学“沉和浮”之后,有学生问老师:两个同学一个会游泳在水里不会沉,一个不会游泳会沉,为什么?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这种善于思考的精神,明确这个问题肯定与沉和浮有关,但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游泳是一种运动技能,有这种技能在水里就不会沉。
总之,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实践活动中做出的不一样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有时候,也许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期来很荒谬,但是老师应本着一颗宽容之心鼓励学生。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为了让学生在科学启蒙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面对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面对一个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疑问,老师应该做的就是鼓励,要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的身边。
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二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在本市的就业岗位,使他们不至于远离家乡外出打工;三要尝试建立农村社区儿童集体化教育和监护体系,实行乡(镇)主要领导对留守儿童监护责任制,将其列为对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四要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民生问题,也是制约教育长远发展和均衡发展的教育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可能会越来越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下,用真爱为他们筑起温暖的港湾,让他们和城市同龄人一样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共享花样年华。
参考文献
[1]周兴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2(12)
[2]《中国生育健康》编辑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J].中国生育健康,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