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妙莲,段文娟,龙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疾病预防与保健科1、普通内科2,广东广州510700)
·疾病监控·
流行性腮腺炎934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谭妙莲1,段文娟2,龙硕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疾病预防与保健科1、普通内科2,广东广州510700)
目的了解934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医院报告的934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5~7月,病例占全年的41.33%;934例病例中,男性623例,女性311例,男女比例为2:1;发病年龄集中在3~14岁,共有病例771例,占82.55%;病例职业主要集中在学生,占48.39%;病例来源以本区为主,占78.59%。结论坚持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及病例综合管理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1]。该病特征是主要受累器官为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体及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并发症。为了解该病的发病及流行特征,现将医院2005-2011年诊治的93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1 调查对象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报告的93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1.2 调查方法临床医生在接诊时,对首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同时按照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疾病预防与保健科收集传染病报告卡用EXCEL表格将数据录入电脑,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2.1 发病概况2005-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累计为934例,各年份依次分别为133例、144例、92例、118例、95例、177例、175例;分别位列于医院各年度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排名的第四位、第六位、第五位、第六位、第七位、第七位、第七位(2008年新增了手足口病,并居年度报告传染病例数首位),分别占各年度医院门、急诊病例的28/10万、28/10万、17/10万、19/10万、15/10万、28/10万、27/10万。
2.2 时间分布各年度每个月均有报告,各月累计报告数为:1月49例,2月35例,3月53例,4月78例,5月134例,6月131例,7月121例,8月93例,9月59例,10月64例,11月70例,12月47例,发病高峰在5~7月,386例占全年的41.33%,见图1。
图1 2005-2011年934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时间分布
2.3 年龄、性别分布在2005-2011年报告的934例中,最小发病年龄为2个月,最大发病年龄为54岁,3~14岁病例有771例,占所有病例的82.55%,见表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男性623例,女性311例,男女比例为2:1;各年度报告的男女病例比例分别为:2005年1.77:1、2006年1.94:1、2007年1.86:1、2008年1.74:1、2009年2.28:1、2010年2.01:1、2011年2.01:1;各年度男女病例数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17,P>0.05)。
表1 2005-2011年934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年龄分析
2.4 职业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为452例,占48.39%;其他职业分布为:、幼托儿童273例,占29.23%;散居儿童160例,占17.13%;工人15例,占1.61%;家务及待业13例,占1.39%;干部职员及其他各5例,各占0.54%;医务人员、教师、商业服务人员各3例,各占0.32%;农民、民工各1例,各占0.11%。
2.5 地区分布病例来源以本区为主,共734例,占78.59%,具体为:黄埔街206例,红山街91例,大沙街150例,鱼珠街68例,文冲街110例,穗东街40,南岗街53例,荔联街6例,长洲街10例。本市其他地区183例;省内其他地区市13例;省外4例。
流行性腮腺炎是较为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医院诊治的比较主要的法定传染病,发病例数居于报告法定传染病总数的前四位至六位;本病全年均有发病,与一般的发病规律及部分地区以冬、春季为高峰不同,本次调查显示5~7月为高峰期,与黎桂榕等[2]报告的广东地区腮腺炎流行季节分布相同,这可能与广州具有亚热带气候有关。该病临床表现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部分并发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严重并发症,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3]。病例地区分布以黄埔街、大沙街等人口密度较大、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为主。病例职业分布主要为青少年,尤其是学生和幼托儿童,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4],由于他们处于人员集中的学校、幼儿园,一旦产生1例病例,其传播速度很快,进而引起大面积感染,所以应加强社区、学校、幼儿园房间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医院应积极治疗、隔离病例、做好诊室、候诊区通风换气、消毒隔离。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2008年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被列入广州市适龄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本次调查时间为2005年起,而且广州市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免疫空白儿童流入量大,未能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因此坚持对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及病例综合管理是控制疫情的关键[5]。
[1]成国明,吕金伟,王斐,等.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1(15): 978-980.
[2]黎桂榕,李洁妍.新兴县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10(37):60-64.
[3]杨慧.流行性腮腺炎的心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 (4):572-573.
[4]王德辉.2010年广元市利州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5(18):137-139.
[5]田际雄,李跃,侯启年.张家界市永定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2(18):261-26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934 cases of mumps in a general hospital.
TAN Miao-lian1,DUAN Wen-juan2,LONG Shuo1.Departmen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tection1,Department of General Internal Mendicine2,Huangpu Branch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Ye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0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mumps,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umps.MethodsThe clinial data of 934 patients of mumps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5 and 2011 were analyzed by epidemiological methods.ResultsThe mumps occurred around the year,mostly from May to July(41.33%).In the 934 cases,623 were male and 311 were female,the gender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1.The incidence of mumps in the patients from 3 to 10 years old was the highest (82.55%,771/934).Mumps mainly occurred in students at school(48.39%),and mostly from the district where the hospital located(78.59%).ConclusionMumps vaccination and cases control are very crucia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umps.
Mumps;Epidemiology;Control and prevention
R512.1
C
1003—6350(2013)01—013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3.01.0058
2012-06-30)
谭妙莲。E-mail:tanml196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