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胫针疗法对实验性小鼠痛阈的影响*

2013-07-20 03:18张卫华王正泽张小英李芳琴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咸阳712046
陕西中医 2013年10期
关键词:皮部扭体腕踝针

张卫华 王正泽 李 青 张小英 李芳琴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咸阳712046)

尺胫针疗法是张卫华教授积30年临床经验而发明的一种新针疗法。具有选取刺激点容易,操作简便,见效快,疗效佳,安全等特点,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痛症的治疗[1,2]。本文从实验角度观察该疗法对醋酸扭体模型小鼠的镇痛效应,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陕)2007-001。体重为20g±2g的小鼠,雌雄各半。在实验环境下,适应性喂养1周,将其随机分为尺胫针组、腕踝针组、模型组,每组10只。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冰醋酸(分析纯)由天津化学试剂六厂分厂生产(批号:091129);精密电子天平(JJ1100)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生产。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 配制0.7%醋酸溶液,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2mL/只致痛[3]。

2.2 处理方法 尺胫针组:在三阴交直上2mm、4mm 处及其相同水平小腿外侧前1/3的中点处各进一针,共4个点,针尖向下,以10°~15°平刺进针,穿过皮肤后将针身压倒与皮肤相平行,水平刺入长度约2mm,针身埋于皮下,留针20min,进针后10min及起针前各行针1次。具体行针手法为:上抬下压法(右手食指置于毫针与皮肤间,用拇食二指捏持针柄,向上抬25°~30°,再下压恢复,一上一下为1 次)6 次、左右摇摆法(拇食二指捏持针柄两侧,左右摆动各25°~30°,一左一右为1次)6次、捻转法(向前向后捻动针身,角度约180°~270°,一前一后为1次)6次、环转法(右手拇食二指夹持针尾,上抬后分别按顺、逆时针方向各环转1圈约360°为1次)6次。

腕踝针组:模拟人体腕踝针进针点取右下2、下4。取法:小鼠三阴交及相同水平小腿外侧前1/3 中央。进针方向、深度、长度、留针时间均同尺胫针组,留针其间不行针。

模型组:采取与尺胫针组相同方法造模、抓取、穴位常规消毒、固定,但不进行针刺。

2.3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注射0.7%醋酸溶液后至首次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期)、首次扭体至其后15min内的典型扭体(小鼠身体拉长、腹部内凹、一侧或两侧后肢伸展、臀部抬高)次数。计算其抑制百分率,即抑制率(%)=(模型组扭体次数-针刺组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100%[4]。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差异,P<0.01为差异十分显著。

3 实验结果 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实验结果显示见表1,尺胫针组腕、踝针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 <0.05,P<0.01),尺胫针组较腕踝针组更少(P<0.05);两个针刺组小鼠扭体出现时间(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P <0.05),而尺胫针组更长于腕踝针组(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镇痛作用,而尺胫针疗法镇痛作用更优。

表1 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与镇痛百分率比较(±s)

表1 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与镇痛百分率比较(±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腕踝针组比较,◇P<0.05。

组 别n 潜伏期(min) 扭体次数(次) 抑制百分率(%)10 4.20±1.45 27.50±14.5 0腕踝针组 10 7.60±4.35△ 14.40±9.7△48.75尺胫针组 10 9.30±5.5△◇ 11.00±8.9▲◇模型组63.64

4 讨 论 消化系统炎症、肠道机械刺激、心理应激等因素均可造成腹部疼痛,故可模拟多种因素复制疼痛模型。动物疼痛模型常用的有热刺激法、电刺激法、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方法等。冰醋酸引起的腹腔炎症可伴随肠道痛觉超敏反应,冰醋酸扭体法是研究镇痛作用较为常用而经典的方法,国内外已公认,故本实验采用该法造模用以观察尺胫针疗法的镇痛作用。

经临床观察尺胫针疗法可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尤其对躯体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疗效。其创立的理论依据一是皮部—络脉—经脉—脏腑及相应组织器官系统论。十二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也是整个经络系统的最外层,是脏腑经络机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当机体卫外功能失常时,病邪便可通过皮部深入络脉、经脉直至脏腑,反之,体内脏腑的疾病也可以通过其经脉及所辖的络脉反映到相应的皮部[5]。二是依据人体标本理论提出了上下对应相关论[6]。“本”为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标”为头面胸腹的有关部位,其特点是强调四肢与头面躯干在经络腧穴有上下的区别与联系[7],重在联系。依据此理论,刺激位于人体四肢下端的尺部或胫部皮部,一方面治疗局部及邻近部位(本部)病症,一方面治疗远端头面躯干部(标部)病症。本法与腕踝针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均将人体划分为上下两段和左右两侧,治疗时均按区进针,刺激的深度均在皮下,且均留针。区别点在于尺胫针以十二皮部及其相应络脉、经脉、脏腑和组织器官为一体,将人体划分为十二个系统,在尺或胫部相应皮部不同水平面进针,进针数量不拘个数,以疼痛缓解为前提,或多或少,但不离其尺胫部皮部,同时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摇摆、左右捻转、环转四种手法,意在加大刺激,故针刺局部常有微胀感。而腕踝针进针点仅固定在腕横纹上两横指环腕一周或内外踝以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周处的各6个点,进针后不行针,以无针感为标准。本实验证明了尺胫针疗法在延长醋酸扭体模型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增加其疼痛抑制率方面均明显优于腕踝针疗法。可能是尺胫针疗法激活了小鼠体内一系列的镇痛体系,使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参与,损伤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而达到镇痛作用的。对其镇痛作用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究。

[1] 张卫华,李芳琴.尺胫针疗法探析[J].陕西中医,2012,33(2):224-226.

[2] 张卫华,李芳琴.尺胫针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00例.陕西中医,2012,33(3):338-339.

[3] 刘和莉,李月玲,薛永志.不同温度和醋酸浓度对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137-138.

[4] 赵永烈,王玉来,高 颖,等.TL-Ⅰ号方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37-38.

[5] 贾成文,王宗柱.皮部理论在针刺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2):50-51.

[6] 姜劲峰.根结标本理论在针灸治疗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2002,18(2):1-2.

[7] 孟 红.论根结标本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4(2):6-8.

猜你喜欢
皮部扭体腕踝针
付于皮部浅刺针法理论探析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皮部浅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性脊髓炎临床体会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艾可合剂与艾可胶囊药粉镇痛作用对照研究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补佳乐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