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阳
(梅岭中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课堂笔记是课堂中传统的教与学助手。编码-复习模式理论认为,课堂笔记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堂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储存;二是运用笔记于课后或考试前的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测试成绩的提高。新课改十余年来,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媒体辅助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改变,课堂研究也从关注教师的教更多转变为研究学生的学。伴随着课改的推进,初中生的化学课堂笔记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笔者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的现状,了解现阶段化学教师对学生课堂笔记的观点与管理,解读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的共性与差异,为化学教与学提供参考。
笔者设计了学生问卷,涉及化学课堂笔记的价值、态度、形式、用途等13个问题,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省扬州市直四所初级中学的学生,调查时间是在教学内容全部完成的中考前答疑阶段,共发放学生问卷629份,回收有效问卷612份。
对9所20位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访谈。内容涉及化学课堂笔记价值、要求、评价、改进等。我们还选择了不同性别、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比较和个别访谈,内容涉及对笔记的态度,最喜欢的形式,如何用笔记等。
通过对扬州市直学校的普查,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化学课堂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见表1)
表1 初中生化学课堂笔记形式
笔记必要性调查:根据一学年的学习体验,认为有必要记笔记的学生占91%,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约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而持后两种观点的基本都是男生。
笔记内容调查反馈:只有约2%的学生认为笔记内容应只是教师黑板上的板书或是教师课件上的内容,6%的学生认为只要记教师强调的,10%左右的学生认为笔记应该记录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82%的学生认为笔记应该包含板书及自己觉得重要和教师强调的内容。在习题讲解时93%的学生会在习题留白处记录注意点。
教师对笔记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48%的学生反映教师对笔记有明确的要求,而52%的学生表示教师对笔记没有明确要求,有9%的学生表示教师曾经查过他们的化学笔记,调查发现这与教师性别和教龄没有关系。
课堂笔记利用调查:能坚持每天作业前主动复习包括看笔记的学生人数较少,约11%;更多的是在做作业遇到麻烦时查课本和笔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在提问或考试前会翻看笔记。
课堂笔记整理调查:69%的学生表示会对课堂笔记进行二次整理,如将个人的理解备注在课堂笔记相关内容处,将作业或习题上出现的知识点理解偏差或难点剖析在课堂笔记上进行概括和分析,31%的学生则表示不对课堂笔记进行再处理。
课堂笔记形式意愿调查:46%的学生表示自己课堂上有专门的笔记本,28%的学生将笔记记在书上,9%的学生则喜欢将笔记记录在导学稿或学案上,约17%的学生表示以上记录地址都可以,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课堂笔记价值调查:84%的学生认为记笔记对他们的化学学习有较大帮助,但他们更多的是从知识复习和记忆角度考虑;少有学生从课堂效率和学习品质角度认识笔记的重要性;也有约16%的学生认为化学课堂笔记对他们的学习无明显帮助。
课堂笔记与教材比对:31%的学生表示每节课自己在做课堂笔记时都会有意识的浏览教材,50%的学生则表示有时会翻看,说明这部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已经比较明显。也有19%的学生表示自己做笔记时从不看教材。
学科笔记相似调查:调查显示46%的学生认为化学笔记与英语笔记最相似,其次是物理,有27%的学生认为很相似。
对教师指导预期调查: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对笔记的记录和使用给予指导。
笔者走访了扬州市直学校和一些外省市的教师,专门就初中化学笔记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老师们主要持三种观点和操作方法。
化学笔记应以拾遗补缺为宗旨 持该观点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采用注解补充式的笔记形式,即根据教学将相关注释或拓展部分记录在教材空白处,重点内容做上记号(如画波浪线)。通过询问和调查,这些教师所在的学校往往学生素质较好,而老师们认为要学好化学关键在课堂上的理解,过分详细的笔记耗时较多并不有助于初中化学的学习。
化学笔记需要完整系统记录 部分教师特别是来源于生源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师则强调化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往往要求学生备有专门的化学笔记本,课堂上教师也会示意学生按部就班的记录,模式基本是复制教师板书、口述或课件上的重点知识。其优势是学生的笔记比较系统,特别是到复习阶段,教师授课的脉络和整理的相关知识网络都有明确的记载,便于学生复习。
化学笔记应与校本学案一体化 学生笔记形式为填充关键式,主要是一些编写学案类的教师采用的方法,教师在学案上留白,给予学生笔记的空间,学生会沿着老师的精心预设将相关知识点、混淆点、提高点系统的罗列并加以关注,较之第二种方法无疑节约了时间。但也有学校因学案类学习资料编写周期短不够成熟而存在学案、笔记共存的现象。
调查中还发现有些老师在新授课与复习课期间会采用不同的笔记形式,如有些学校在新授课期间采用注解补充式,到了复习阶段则自编讲义采用填充关键式。
学生基本形成化学课需要课堂笔记的共识,这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是相关联的;化学课堂笔记呈现的形式除传统的课堂笔记本外还增加了学案(导学稿、活动手册)填充、教材空白处的注释等,反映了教学方法的多元;笔记来源除传统的板书、口述外还增加了课件播放,反映了电教媒体的进步;对课堂笔记的价值、态度、形式、用途、处理等观点和做法有差异,以此为切口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个性化的化学学习方法。
调查发现,在同一所学校的平行班级,不同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笔记要求,而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并无明显区别,说明化学课堂笔记的记录形式要求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一个具体表现,与学生的化学卷面成绩并不相关。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化学笔记的意义主要都是从防止知识遗忘和帮助复习的应试角度出发,关注课堂笔记形式会对学生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教师少,也少有教师利用学生的课堂笔记反思自身教学行为。
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将需要学生记录的内容全部设计在课件上,弱化了板书,显然这是个误区。首先该形式淡化了教师的垂范作用,须知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记录实际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对学生的严谨学习习惯养成有着潜移默化之效。其次,课件播放时往往室内光线较弱(特别是投影老化不够清晰时),易造成视觉污染,引发学生的各种眼疾。
教师应准确定位课堂笔记功能,不能狭隘地认为课堂笔记是知识点的备忘录。研究表明:学生记笔记会刺激产生,增加学生觉察课堂呈现信息的潜在结构的可能性,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
建议教师要加强策略指导,如对于注解补充式课堂笔记,补充的重要知识点、化学方程式或注释可以建议记录在指定的页码,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书本上没有专门的复习章节,相关的规律总结、方法技巧等的记录应加以指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和执行个人的课堂笔记策略,实现对笔记建构的自我监控。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留白和及时的课后再处理,特别是在温习功课时对课堂笔记进行个性化的零散补充或结构重整,因为这是学生重构知识网络的过程。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课堂笔记,建议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也可以是家长评价,更可以是学生互评,以此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互相借鉴与自我反思。
学生的课堂笔记是教师教学留下的真实痕迹,也是反思自身教学的宝贵资源,也许仅是被简化成了一些简明的术语和提纲,但课堂笔记本身仍能反映教师上课的程序和课堂结构,值得教师重视和研究。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化学课堂笔记反思自身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风格还是教学方式、教学程序乃至学生的感受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孙继民.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4,(8),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