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勍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在山西省现有的四十余所高等院校中,开设日语专业的本科院校仅5所,且都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主。在当前我国日语高等教育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的背景下,山西省日语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大幅落后于全国水平。厘清山西省日语高等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缩小与发达地区日语高等教育的差距,是目前山西省高等日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山西省目前开设日语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共有专职日语教师36人。5所院校共22个教学班,生源以省内调剂为主,第一志愿生源很少。
各校日语专业专职教师人数依次为:山西大学9人,山西师范大学9人,山西财经大学6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7人,太原科技大学5人。从全省日语教师职称分布来看,36人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8名,讲师15名,其余的为助教。
各校均有一到两位老教师,其余基本是年龄在30岁左右、毕业不超过5年的新教师,且面临评职称、在职读学位等非教学任务的压力。在教学和科研上各校普遍缺乏中层骨干力量,这一点从职称分布即可看出,大部分教师是初中级职称,同时许多为在读博士、硕士等,这些都影响了各校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对比北外、上外等院校,山西省高校日语专业在教师层面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客座教授2人,顾问教授1人,名誉教授1人,获国内外博士学位者13人,同时还有日本专家2人以及多名交流教师执教。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则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日本教师6名以及校内外兼职专家教师多名。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有教师7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33人,硕士学位教师60人,所有教师均有在日本进修、学习经历(截至2012年12月数据)。
在CNKI检索“日语教学”关键词时,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共检出文章6 308篇,其中山西院校教师的成果为18篇,所占比例非常少。另外,在专著方面,不仅成果少,而且缺乏系统性和组织性,尤其近两年的成果基本为零。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编写的《新编日语》几乎是全国所有日语专业教学使用的基础教材,其他还有列入教育部“十五”计划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的《日语》、《日语泛读》等,同时平均每年出版辞书1部、教材6部,发表论文36篇。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先后组建了日本诗歌研究中心、中日比较语言文化研究所、日本语教育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本语应用语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各研究所均有独自的研究项目,平均每年出版著述10部,发表论文50篇,学院还创办有《日语知识》杂志。
造成这种差距的很大原因是山西省各高校日语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人员只能勉强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2011级日语专业学生共45人,编为2个教学班,每班每周共有专业课程16节;2009级日语专业学生共48人,也编为2个教学班,每班每周共有专业课程8节;每周还有校本部英语专业和三本学院英语专业各2个年级共12个班的48节第二外国语课程。这些教学任务,都需要仅有的6位教师完成。此外,这6位教师还需要指导校级本科生科研课题研究以及45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这样留给教师的科研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国语言文学类名目下仅有“日语”专业(专业代码050207)。山西省各高校日语专业名称也均为“日语”,仅山西财经大学为“日语”(经贸方向),且授予学位仍为文学学士。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1],高年级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日语实践能力”,“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2]。根据当前大纲的要求,各校日语专业课程主要仍以语言习得为主,着重于语法、写作及阅读的教授,主要课程也大致相近,基本为精读、泛读、翻译等。以山西财经大学经贸日语专业为例,其部分专业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日语专业课程
(续表1)
从表1可知,虽然山西财经大学日语专业加入了商贸日语函电等专业选修课,向专业化日语教学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但所占教学比例很少,重点仍然是语言相关课程。由于教师基本都毕业于日语语言专业,经贸专业课程的讲授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第八学期没有安排专业课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求职、复习考研等活动。可以看出,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安排,都体现了目前高校日语教育普遍存在的两个趋向,即学术性回归和现实性回归[3]。二者虽然指向不同,但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反映了目前高等日语教育探索道路的艰辛与漫长。
山西省各高校的日语课程大同小异,所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较陈旧。以基础日语为例,5所学校使用的都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高年级精读课选用的是编写于1986年的《日语》,教材内容陈旧落伍,脱离当今生活。或者虽然开设了新课程,但也有找不到合适教材的尴尬情况,如山西财经大学商贸日语报刊选读使用的就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
教材陈旧与缺乏,教学又趋于僵化和应试化,这些都与外语教学所要求的紧跟时代、学以致用及与时俱进的精神严重脱节。几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束缚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了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上,山西省各高等院校的探索步伐已经远远落后于一些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由于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化日语(主要是商务日语)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设置方面,结合地区产业规划,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专业课,以模块类课程方式,专门细化了汽车、办公、贸易、金融、营销、管理、商法等日语专业课程[4];授课方式方面,设计实际场景进行基础日语教学,将原声影视剧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引入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5]等。
以目前高等日语教育的现状,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根据山西省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虽然各有侧重,但目前山西省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均停留在日语语言文学上,并且以语言习得为主,学生毕业时授予的学位为文学学士。在当今日语教学研究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培育的重点逐步为学界所重视,并成为新修订的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目标。修刚指出,“面向今后的激烈人才竞争”,“日语专业必须在两方面进行转变,其一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其二是培养日语+α能力的人才。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得日语专业毕业生具备了不但可以从事日语相关的工作,还可以具有从事更广泛工作的能力与视野”[6]。结合山西省的具体情况,可以在今后的日语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特有资源,不断细化培养目标,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走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各日语专业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不同:山西大学为综合类院校,基础学科较强,专业建立早,专业建设经验丰富;山西财经大学为专业财经类院校,学校特色为商务与财经、管理;山西师范大学为师范类院校,师范类教育是学校的最大特色;太原科技大学为理工科特色院校,与机械产业相关的专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虽然为三本院校,但学校体制灵活,同时努力走商务路线。这些学校的专业各具特色,所拥有的资源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为日语专业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山西财经大学日语专业为例,一定要以山西省内最高水平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母体为依托,专一发展经贸与商务日语方向,修正之前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主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加强学生掌握更广阔领域的人文、社科及国际商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素质日语人才,从而改变之前过于侧重于语言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日语专业的不断发展,专业教育教学科研也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逐步推进。高等日语教育理论日益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在语言文学、商务日语、日语翻译、日语教育管理、跨文化交际、高职高专日语等领域和方向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为高等日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到目前为止,山西省高等日语教育的科学研究一直缺乏重大突破。繁重的授课任务严重束缚了各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占去大量的科研时间。加之参与国内学术交流少,接触学科前沿动态的机会也很少。缺乏科研与学术思考反过来又影响了教师日常教学的效果,使山西省高校日语教学长期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之上,与日语教学顶级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虽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如果从目前起步,综合已有成果,山西省高等日语教育科研仍然可以从一个较高的起点出发。各院校日语专业应该鼓励教师积极研究现有的日语教育研究成果,结合本院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几个切入点深入开展科研活动。同时,各院校也应从人员、经费以及工作量上予以大力支持。
以山西财经大学经贸日语专业为例,可以在现有的专业框架下,鼓励教师结合目前课程探索新领域,例如从“ビジネス日本語”语用的微观角度出发研究语言[7],将商务日语与语用学相结合,既与目前的“日语”专业相适应,又开拓了专业化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阶段,山西省各高校日语专业仍旧以语言学习为主,无论是课程安排、教材使用还是教师教法,都是从语言习得能力教育为出发点的。如果调整培养目标,使专业更加细化,就需要结合各校特色,从本专业教学大纲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以目前教育部确定的日语专业学科目录来看,只有“日语”一项,所以总体上说各校仍需要在语言文学的大范畴下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李爱文指出,商务日语或其他日语语言方向应“属于特殊用途的日语”,“更具体的说也是特殊用途的语言交际的一种形式”[8]。这就要求我们应结合当前国内外关于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最新成果,重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确定培养目标后就需要更新已有教材,尤其是基础教材。由于目前各日语语言方向仍旧从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所以语言教学还是教学的重要基础。从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商务日语方向来看,已有商务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出版的成套基础教材,虽然基本满足了该方向的专业教学需求,但针对低年级语言基础阶段的专业教材还是非常缺乏的。如果再结合各自的日语教学方向及培养目标,专业教材缺乏的现象更加严重。
对于基础教材,在寻找合适的既有教材的同时,各校教师可以在现有教材中,加入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不断将其形成体系,力争形成满足自身专业需要的新教材。在此方面,可以参考并借鉴英语教学中关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相关成熟理论,明确以实用为目的的“特殊专业领域”的专业日语教育有别于一般的日语教育[9]。在编撰或选择教材方面,可以更加侧重语言应用和社会语言能力的养成,以利于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兄弟院校在教材选择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南开大学日语专业的精读课程虽然也使用《新编日语》,但会话课程却采用日本原版教材,高年级开设的商务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日本文化、日语翻译等都采用了自编教材,课程和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使用的同样也是大量自编教材,同时将《人民中国》作为教材引进课堂和图书资料室。
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改变过去“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授课模式,发挥多媒体与网络的优势,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弥补教材的时效滞后和语言环境的不足。同时,可以引入问答授课法,不断提高问答的反复和循环次数,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提问和被提问的机会,也可以促进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语言掌握[10]。
在课程安排方面应该做出更多的尝试。以山西财经大学经贸日语专业为例,目前除基础日语之外,还开设了日语函电、日企文化、商务礼仪等相关课程,并组织学生利用“素质拓展周”、“教学实践周”去当地日本企业参观,听取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介绍。虽然并不是常态化课程,但也是有益的尝试。建议学院和学校教务部门协商沟通,将日企实习作为高年级实践课程固定下来,设置相应的学分和评判标准,使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够进一步结合。还可以依托学校外事部门,与日本相关合作学校讨论学生交换事宜,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日语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水平。
师资培养方面,由于当前各校日语教师基本为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尝试专业化教学,就需要引进复合型教学人才。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2011年新聘日语教师即为毕业于日本某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同时拥有英语和日语专业教育背景。复合型新型人才的引进,成为该校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还要立足于现有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照本宣科、现学现卖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11]。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教育能力,还要针对自身学校的专业特点掌握专业化日语知识,提高专业化日语教学能力,做到融会贯通,成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1]大纲编写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3.
[2]大纲编写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
[3]修 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1-5.
[4]潘 静.高职院校商务日语教学改革路径[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9-40.
[5]姚绚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193-196.
[6]修 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1-4.
[7]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性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3):40-46.
[8]李爱文.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7-13.
[9]胡小春,陈 岩.商务日语教育的指导理论、教材编写方针及内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1):73-80.
[10]铁 军.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53-56.
[1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