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的阅读经验

2013-07-16 09:35洪砾漠
博览群书 2013年1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书刊书摊

○洪砾漠

我作为一个农民工,很乐意接受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秋禾)教授的邀请,参加第十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我十分高兴向大家谈谈我的阅读经验。

我的阅读经验就是,我感觉我过去读过的书籍、报纸和杂志没有白读,现在写起文学作品时如逢活水源,可以比较熟练又比较恰当地引述过去阅读过的书本知识。我写文学作品,往往先有了主题思想,再考虑用什么文体(如小说、散文、书话、文学评论、随笔等)来表现这个主题思想,第三个阶段就是组织和选择素材。如果素材太多,就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第四个阶段就是谋篇布局,下笔写成一段段文字,这是起草草稿的阶段。第五个阶段就是进行语言文字润色、修改,尽量使用一些好的修辞手法……在上述写作过程中,我就感觉在第三个阶段,组织和选择素材时,往往得益于过去阅读过的书本知识,熟悉地查找到过去读过的某本书某章某节或某一段文字……往往会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感觉。白先勇在和别人谈他写小说的经验时说过:他往往先有人物,再定主题思想,第三阶段才是组织和选择素材,虚构故事情节……我觉得白先勇写小说经验值得我学习。

比如,我最近写了一篇散文《台湾老兵的心境》。这篇文章的头一个素材就是看央视《新闻联播》时得来的一条消息(即一个报道):记者到台北采访到一个台湾百岁老兵的谈话。我觉得这个百岁老兵晚年心境恬淡得很,值得我敬佩。这样,就有了写作一篇散文的主题思想:谈谈台湾老兵问题、老兵的心境好坏……可是,我初始酝酿这篇文章时,觉得素材太少、太孤单;忽然想起白先勇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叫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写到台湾老兵问题,这样,我就多了一个素材,我可以摘引白先勇小说原作里的人物的一次对话,恰到好处地诠释我的这篇散文的主题思想。

我过去的文史知识积累很多得益于武汉市街头临时地摊上的旧书刊。我于1987年-1991年,1993年-1996年,先后两个时间段在武汉打工。夜晚,有时间到武昌中南路等街边散步。街边既有固定的长期性的私人经营的书摊,也有临时性旧书刊地摊。前一种书摊往往出售时下流行的畅销书,但书价贵,往往买不起,只得翻看一会就放回书摊,放回书摊之后,往往能够记住这本书的重要的东西(比如思想要点或一个精辟论点,精彩段落或一个奇妙的比喻句,再如钱锺书散文《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那样的新颖独特的构思,我的短篇小说《爷爷牵着一只金黄狗》就是受到他这篇散文的构思的启发而模仿成篇的……)。后一种书摊上的旧书籍、旧书刊,如人物传记,湖北省政协和武汉市政协等单位的文史委员会编写的文史资料,都很便宜,往往1元钱或2元钱可以买一本。我就买过不少这样便宜而有文史资料价值的旧书刊。拿回住处,捧读,或浏览,或细读。1997年春天到夏天,我在江苏省太仓市时思镇为动员拆迁户建造的安置房小区做木工时,买不到书刊和报纸,幸好我将一册花城出版社1996年版的《白先勇自选集》带在身边,我就细读、精读这本书。果然,我没有白费时间和精力。现在,白先勇的作品成了我的重要知识积累;我写过不少文章都引用过白先勇的话或文字。

这就是我个人的读书经验。我并不因为我是农民工而自卑。中共十八大的2268名正式代表中有26名农民工。党和政府承认农民工是当今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我们也要正视农民工自身的弱点和弱势地位,奋发进取,有所作为。(本刊略有改动)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书刊书摊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书摊老郑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书刊封面设计的重要性浅析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塞纳河畔的小书摊
书刊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