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严 (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甘肃庆阳 745000)
从油画传入中国,中国就有了油画教育,关于油画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就一直成为美术教育中的热门话题。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油画教学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自己油画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观点。
现在美术专业的许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接受的是速成式的美术教育,上了大学后暴露出基本的专业能力不足,作画概念化、程式化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画形的能力差;其二,作画不注重感受。因此,摆在油画专业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从以上两个方面去思考,去开展教学。
现在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了画画不重视形的习惯。一幅画刚开始,可能还有些感觉,往后越深入就越被动,因为颜色已经找了许多,可画面上就是缺少深入细微的感觉,学生在这个时候常常表现出不知所措。鉴于此种情况我认为作为一名油画教师,应该从一开始上课就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形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给学生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大师的作品,以便它们对形的概念有个正确的理解。一幅画要画好形,不是说要画得跟照片式的准确,而是在意识上对形要高度重视,在表现上可能会因为自己性格与作画风格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安格尔的作品里的形讲究,但梵高作品里的形同样讲究。如若不信,我们可以看看他画的那些果园中的果树,一枝一叶讲究到位,令人信服。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可能会恍然大悟,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态度的问题。
另外光知道重要还不行,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强调,因为形上的进步是很慢的,学生一时看不到效果可能会丧失信心,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鼓励。例如一名学生的作品画不下去的时候,应该给他指出形上的问题,让他回到形上。当学生花了时间将形上的问题一一解决了的时候,画面舒服了,深入了,色彩也在不知不觉中到位了,这个时候他对形的概念一定会有了新的认识。一句话,就是要学生在实践中尝到甜头,他们才会主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感受力是一名画家十分重要的品质,艺术作品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每个艺术家对事物的感受不同,从而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塞尚说过“没有感觉就没有绘画。”在作画时注重感受,可以有效地抓住事物的形体与色彩特征,进行生动地表现,如果忽略感受力的重要性,就可能画得概念化、程式化,画面自然不会很生动。现在许多学生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抓不住事物的特征,作画时显得很麻木。作为油画教师,在这个方面应该对学生多做要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形与色的特征一定要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然后进行大胆地表现。例如,模特靠窗而坐,那就是背光,脸就是黑的,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画出较重的色彩感受;远处的东西看不清楚,那么就不要画地太清楚了。戈雅就曾经说过“我不会去数过路人的一根根胡须和他衣服上的纽扣,我的画笔也不应当画出比我看到的更多。”其次要告诉学生作画过程中不要想得太多,对于自己喜欢的画家的作品平时可以多看,而真正到了画的时候就要少想,要按自己的感受去画。柯罗说过“对大自然的表现,要单纯,符合您个人的感受,完全摆脱古代大师或当代大师已有的一些成法,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观众。”
油画源自西方,几百年来大师辈出,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大师的这些作品对于油画学习者有着永恒的价值。学习大师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去博物馆和大师的作品面对面,亲眼目睹其中的风采,有机会临摹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这对于大多数油画爱好者来说还只是暂时的梦想。因此,教师只能要求学生找一些精度较高的印刷品来观摹。现在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了大学后手头的美术资料还局限于高考的那一类,对于大师的经典作品没有概念,问其原因,回答看不懂。在油画学习中如果眼力不提高,自己作品的层次是不会高到哪里去的。每当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提高辨别能力。琴尼尼说过“……因为你的理性和你的手已经习惯于采摘鲜花,那就不会收集荆刺。”
在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向传统学习之外,还要引导他们关注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作品虽然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但里面不乏一些有思想深度和形式美感的优秀作品。它们更注重作者的生活体验,更强调自我的表达,更强调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在这一方面思想活跃的学生可能会自觉地对当代艺术有所关注,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介绍艺术家的作品,以减少他们学习的盲目性。而对于那些思想偏向于保守,眼界相对于狭窄的学生,教师更是要积极地引导,多与他们交流,给他们提供一些信息,以供他们选择。总之学生如果能从传统与当代两个方面来学习油画,并且能找到契合点,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由发展的欲望,但事实却是这种欲望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没有人来唤醒与激活它。
在油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一般来说在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做法,第一种,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从画框的尺寸到作画步骤都有统一的标准,更主要的是对作业的评判标准也是非常具体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整个班上的学生作品面貌非常接近,很显然学生已经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第二种,另一部分教师为了强调学生的自由发展,采取了大撒手的作风,没有明确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觉得只要画得和其他人不一样就是好的,结果看似面貌不同,其实之间差异很小。
那么,作为油画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土壤,充当园丁的角色。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与养分,而如何去成长却要靠学生们的本性,这样一来,整个园子里才会开满形态各异的花朵。在油画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宽松而有序的教学环境是最为关键的。这从课程一开始就要注意营造,采取适当的方式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学生认可这种模式,从而乐意接受这种模式。有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某些学生就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从欣赏者的角度去看他们的作品,在需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这样一来,学生自我表现的意识就会增强,创造的冲动就会得到提升。
以上只是我对于油画教学的一些感想与看法,许多问题可能思考地还不够深入,还需要与各位同仁来共同探究。
注释:
1.吕澎译.《塞尚、梵高、高更书信选》.1986年.第4页.四川美术出版社.
2.姚岳山译.《戈雅评传》.1983年.第10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3.张荣生译.《世界美术》.1980年第1期.第65页.
4.刘惠民译.《艺术大师论艺术》第一卷.1983年.第3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