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之我思

2013-07-13 09:47:10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安徽芜湖241000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民乐民族音乐传统

黄 洁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 安徽芜湖 241000)

伴随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也一直演变与发展至今。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推进、时代在不断地变迁,被西方音乐文化特征所冲击的传统民族音乐,在发展道路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已经渐渐远离人们的审美观念,欣赏者日益减少,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被轰隆震耳的西方交响乐和繁花似锦的流行音乐吸引,民乐似乎变成老一辈的独家记忆。所以民乐是不可以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新元素,注入新血液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在此过程中,也要理性地应对经济效益的多种诱惑,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留其精华、吸其新端,让中国民乐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音乐身处低谷之时,一个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新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出现了,给观众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享受,这就是新民乐。是一种新的音乐观念,一直可以以它特殊时代性和通俗性得到广泛大众认可与欢迎的音乐,并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民族音乐家们想振兴中国传统音乐的愿望,表达着传统音乐在当下时代中需要的自我变革的态度。

一、不同的观念、相同的信念

新民乐的出现,虽然带动了中国民族音乐原有的发展,也让使其重新回到了文化的主流,但对于新民乐的看法却是褒贬不一,国内一直存在着争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作为一种新的民乐演奏形式,新民乐在诞生发展初期遇到各种评论也是必然的。

支持者认为新民乐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它只是继承加传承,是民乐总流分出的一个支流,并不是替代,是时代潮流,势不可当,是必然归宿;反对者则认为中国艺术精神中说最单调最原始的音是最好听的,应该保留住最传统最原始的东西,刻意去走流行音乐之路,不至纯,流行元素只是昙花一现,终将会被磨灭,哗众取宠,昙花一现,是不正宗的民乐。无论是赞同还是否定,其议论不休的焦点都是民族音乐该怎样传承发展、怎样弘扬,才不失传统的原样?其最终信念都是希望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可以将中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迎接更好的明天。

二、新民乐的优缺点

1.新民乐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同时新民乐的实践也初步显示出其发展的优势:

从音乐本质上来看,新民乐可以扬长避短,摆脱传统民乐的织体单调、节奏性不强、和声匮乏、段落不明显,拉近了平面与立体的差距。

从时代精神上来看,新民乐中添入了时尚流行元素和现代化电子设备技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人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力,使得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深受喜爱,“时代性”用现代方式展现给全世界。

从商业运作上来看,虽然新民乐的前期准备投入较大,如新意、舞作、服装、制作等,但后期投入资金少、队伍小、出行方便、也不再受场地的制约。

2.每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存在缺陷而渐渐之成熟:

从音乐本质上来看,电子声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族乐器原有音色的韵味和表现手法的细腻,缺少了专业的实力和内在的气质,曲口、和声、复调、配器以及演奏技巧上都缺乏深度,很难真正让人们折服和感动。

从时代精神上来看,新音乐在传统民乐的配器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提升或变换,这对习惯于传统音乐审美的人们来说是强烈的冲击,这些都是新民乐在经后的发展过程中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商业运作上来看,新民乐正处在襁褓中,火爆的市场效应容易让新民乐工作者们被胜利冲昏头脑,可能导致新民乐被市场利益所驾驱而产生本质异化。

三、新民乐发展之思

1.新民乐的表现

音乐的魅力不是音乐之外的形式,而更多的在于音乐中蕴含的艺术想象,目前却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曲体系来支配新民乐,因此在音乐的创作和演绎等方面,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合理、非艺术等问题。要合理地改编音乐和添减配器,适当地控制好现代节奏和电子配乐,表演者要把握好表现手法,不让音乐听起来杂乱无章,缺失民乐特性。

2.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必定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文化现象。以天地境界为哲学背景的中国音乐走向天地而式微,而几于沉没;以宇宙精神为哲学背景的西方音乐由客观宇宙走向主观宇宙,在交响乐的辉煌建筑中解体。然而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都承载了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情感,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特点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不能一味的以西方音乐模式来发展民族音乐,我们要在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上,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借鉴西洋交响乐队科学的音响编制,注入新的现代感和表现形式多元化,这样才不会让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断裂。

3.新民乐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传统民乐并不是被新民乐取代,而是与之相依共存。笔者认为,昙花一现的艺术闪耀,那不是漫长的中国文化所沉淀出来的新民乐,更不是一种非艺术的被市场利益所驾驱的产品,它是一种能够光耀地站在中国和世界音乐舞台上,可以尽情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深厚底蕴的新流行音乐样式。我们要做的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韵味,让世界音乐融入进我们中国音乐特色。

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逐步摆脱中国民乐自我欣赏的局限性,以顺势的心态去接受新然发展的时代产物,对各种外界文化艺术和新兴艺术,要始终秉持我们民族音乐的精髓,不去无知地崇拜和模仿而丢了自己的特色。面对新时代的大众群体,我们要利用好中国特色,把我好艺术根基,让音乐赋入新的时代元素,让它承载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去飞逸。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肖鹰.《中西艺术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民乐民族音乐传统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3:06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民乐国祥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