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的朴素美学解析

2013-07-13 09:47:10陈晓鹏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大众文艺 2013年24期
关键词:质朴朴素面料

陈晓鹏 韩 枫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朴素是构成中国美学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辞海》对朴实的解释是“质朴而无彩,又做简朴、不奢侈”。“朴”指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引申为不加修饰的、原初的意思;“素”指没有染色的白绢,本色,引申为本来的、质朴的、未加修饰的意思。朴素在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广受重视和提倡,老子提出的“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中,将“朴”作为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返朴归真是真常之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提出了抱朴守道,遵从自然,素淡清真的审美观。庄子在《庄子·六道》中提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也”,并在《庄子·刻意》中指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认为事物的本源是自然、质朴的真美。儒家也强调不过分追求雕琢的繁缛之风,强调文与质的和谐统一,即“文质彬彬”。

魏晋以来,表现作品清新自然、淡泊宁静气质的“初发芙蓉”逐渐成为主流的审美追求,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评论道“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其中“芙蓉出水”指的就是素朴、自然、简约的风格。中国传统美学中“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范畴,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追求自然本质美。在造物活动中,作品最完整的体现既要浑然天成、顺乎自然,又要达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外表上的朴素无华体现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看似简单浅显,但实则含蕴丰富,单纯中隐含着丰沛,质朴中透出真意。

素朴大方、至纯至简的出水芙蓉之美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向往原始本真的心情相呼应,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以朴素美为特征的服装从面料、色彩到造型和意境等方面传达“尚朴”的文化意蕴,体现淡泊雅致的气质,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朴素的面料美

道家美学认为,美是自然之美,本性不加装饰之美,大象希声、大象无形是艺术的灵魂。朴素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朴素之美是自然之美的体现。

在服装设计中,朴素美的表达需要发掘材质的天然美感,返璞归真,同时配合造型和款式的单纯和简约。

服装面料是体现服装整体特征的重要角色,无论服装的造型还是服装的色彩,都依赖材料来实现,它是设计理念付诸实施的载体。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原料构成、组织肌理、表面色泽、物理性能等多方面认真体会,在设计中表现出面料的天然质感。每一种面料都有自己的语言,面料要发挥本身的特质,融入服装成为风格表达的有机组成。

服装面料的朴素美可以从多方面体现。首先,选择以天然纤维为主要成分的面料,如棉、麻、丝、毛等,或者有机天然纤维、绿色纤维等制成的面料,这些面料穿着舒适,质感自然,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其次,在面料肌理的处理上,不用附加多余纹饰,减少图案,追求清新、质朴。总体而言,质地柔和且无光泽的面料更显朴素;面料的后整理中,通过水洗磨毛等方法可以作出怀旧和质朴的效果;一些新型的面料,如玉米纤维、牛奶纤维等,用其制成的服装柔软、轻薄、自然悬垂,服装轮廓舒展,有柔和自然的美感。

在面料朴素美的体现上,服装品牌“天意”的体现非常突出。天意的设计师将“天人合一”的追求贯穿于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在服装中大量运用麻、棉、丝、毛等天然面料,尤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的开发和使用,取材天然,以手工方式制作,肌理和质感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感。

二、朴素的色彩美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中,朴素的色彩美别具特色。老子认为“五色令人色盲”,在道家人的眼中,质朴纯粹的色彩为美之极致。朴素的色彩是对自然的追随,体现了洗净繁华后,摒弃绚丽外表、追求内在的精神体验。在朴素美学影响下的艺术和设计领域在色彩上以淡为尚,明度和纯度低,清净雅逸,别有风趣。如宋人的陶瓷色彩“静谧雅素”,青白瓷更是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把这种清淡、自然、娴雅的色彩运用到服饰中,能够表现出清雅、恬静,端庄的气质,体现浑然天成、内敛而不张扬的朴素美。

“自然”给人朴素的联想,所以朴素美的服饰色彩通常从自然中选取。例如:选用纤维材质本原色,利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彩,不施以人工着色;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色彩也是朴素美学的色彩来源,如大地、木头、岩石、植物等的颜色,会给人朴素的印象。

朴素美学的服饰色彩设计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色彩的三要素配合要得当,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单纯、低调的颜色会带给人们安静感,如灰兰色、灰米黄等颜色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弱,具有温和、沉稳的气质。无光泽的色彩适合表达质朴的效果,通常以面料的织造肌理形成黯哑的效果,或者经过水洗做旧工艺实现。在色相方面,冷色给人沉静、内敛的感觉;相较于有彩色系色的华丽生动,无彩色系色具有质朴感;相对于多种色彩的搭配,配色少的服饰给人简单、自然的朴素感。

服装品牌江南布衣 (JNBY)的设计风格追求 “自然、健康、完美”,其产品的材质以不同肌理、质感的纯天然面料为主,把沉稳雅致的颜色如棕、绿、兰等作为基本色系,凸显了与自然相容的理念。

三、朴素的造型美

朴素之美中,“朴”更多地注重作品的自然与真实,墨子尚“质”、尚“用”,摒弃华而不实、矫揉造作。尚朴不仅仅是“简化”,而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文”与“质”的统一协调。朴素美学中的造型设计以简洁、自然、含蓄为特点,注重实用,关注本质和功能,常从经过岁月考验和沉淀的“经典”与“日常”中学习。

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和谐文化,服装宽衣博带、遮掩人体,强调均衡对称统一,以规矩、平衡为美,在造型上要求含蓄、内敛、不夸张。道家认为自然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服饰造型应顺应自然,趋向自然,展现自然的人格精神。服饰的造型宽松、离体、无束缚,在与自然贴近的过程中,使人们身心自由,无拘无束,形成休闲惬意、轻松自在的舒适感。

现代服装设计中,朴素的造型用简单的形式语言,表达服装的整体韵味,既考虑穿着者本身的形体、气质,又考虑服装与人体的协调关系。朴素的服装造型设计以人体为基础,在服装的外轮廓结构、内部线条组织以及部件设计上注重简洁实用;廓形自然、流畅,舍弃繁琐复杂的分割、多余的褶皱和不必要的结构线。艺术心理学认为:越是简单的图形,越具醒目的视觉效应,服装造型的简洁,增添了朴素美的内涵和表现力,突出了单纯的视觉效果。

朴素美学的服装造型注重经典实用,在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功能性,注重结构和形式、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追求造型、面料、色彩、结构的和谐统一。朴素美学的服饰造型设计推敲斟酌每一个细节,以小见大是其特点。

网络服装品牌“本相织物” 以“着初相,衣本素”为设计理念,追求事物最原始的形态,即“本相”,其服装以最简单的款式、最基本的形态表现服装纯朴的一面,同时也让穿着者展现出自己的自然和真实。

四、朴素的意境美

朴素的审美观追求深远的审美意境,影响了众多艺术和文学创作领域。朴素美学精神意境的特点是“返朴归真”,朴素美学的作品以静化动,突显生命的内在活力。

服装意境用“形”与“态”来表现“意”。 服装的朴素美意境要求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物的层面上,更要上升到主观的精神的层面上,表达特有的意境,追求质朴的回归和素雅平淡精神境界。服装朴素意境美的呈现需要把握“素”与“朴”的精髓,结合面料、材质、造型和色彩等多方面的考量,结合穿着的方式和姿态、穿着装的整体形象设计、穿着的场合等,融合朴素美学的理念,营造深邃的精神空间和无限回味的意境美。

我国著名设计师吴海燕的礼服作品“富春山居图”整体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情与景交织的朴素典雅。作品以灰、白、黑三色为主色,春水、丘林和山峰的虚实、疏密变化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中国特有的意境,山水的自然美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形成的服装是淡雅、朴素的意境美的情深呈现。

结束语

朴素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其独特的精神理念和悠久的艺术创作成为服装设计的宝贵借鉴。把握朴素美的内涵和形式法则,在材质、造型、色彩和意境等方面掌握朴素美学的精神实质,体现朴素美的独到神韵,能够为服饰设计增添美学内涵,使服装设计的方法得到扩展和丰富。

[1]庄子.诸子集成: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晓莉.服装设计本土化初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 (5): 128-131.

[4]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2.

[5]华梅.中国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6]李慕南,张林,李丽丽.服饰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64-67.

猜你喜欢
质朴朴素面料
隔离朴素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48
朴素的安慰(组诗)
四川文学(2020年11期)2020-02-06 01:54:30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8:04
山有桂子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38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02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