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英 (浙江省嘉兴市文化馆 浙江嘉兴 314000)
民族民俗文化陈列展示的内容包括外部展示(指建筑物及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和内部展示(指序厅环境、展厅环境和实物展示、内涵演示)。外部展示和内部展示是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
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外围环境至关重要。地理位置和其周围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两相结合,使之既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大景观,又可成为体现陈列主体和陈列展示的先导,让观众一进入民族民俗博物馆,即可感受到文化的亲和与魅力,并由此产生参观的欲望,进入参观状态。江南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的古镇,如桐乡乌镇、嘉善西塘和嘉兴月河、芦席汇等街区,都利用了江南水乡特色的古色古香的江南民居建筑群,再配置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遗存,将建筑物与民俗演示、陈列与环境融为一体,在优美的环境中对江南水乡特有的民居、民风、民俗等进行充分的展示。
既然是民族民俗展示,其展示场所建筑风格必须反映民族民俗文化特点,这是民族民俗博物馆最基本的条件。另外,民族民俗博物馆也可以特色建筑的原有形式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装饰,即可作为馆舍或陈列场所而发挥其建筑特色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充分利用古建筑的优势设计出了完美的民族服饰展览。苏州民俗博物馆利用了其古色古香的苏式建筑群,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有机统一、将建筑物与民俗演示、陈列与环境融为一体,将建筑物与民俗内容、装饰艺术合理配置,让人有一种置身于当时情景的感觉,进而成为其民族民俗博物馆一大特色而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民风、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这部分文化资源,有计划、系列地收藏,把这些宝贵的遗存真实地记录下来。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和系统展示。
注重建筑特色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包括与内部的陈列环境和外部整体环境的协调。因为建筑的内部环境是陈列展览的重要阵地,不但对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对陈列的展示也有相辅相存的作用。而建筑的外部环境与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整体,更应相互协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能互相矛盾。
序厅类似书的前言。因此,无论陈列内容的展示,还是形式设计的艺术体现,序厅都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即是陈列内容的浓缩和高度概括,也是陈列主题的集中表现与升华,更是联系博物馆内部和外部的关键。因此,它必须以恰当的方式,以概括的语言,设计出具有特殊艺术魅力和个性的最佳艺术效果来高度概括陈列内容,反映展览特色,打动观众心灵,赢得观众信赖。所以,序厅环境不但要构思新颖、引人入胜,而且要言简意赅、浓墨重彩,以让观众产生一种艺术的感染力。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的序厅环境,要以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为主基调。展厅包括各展厅及其相互衔接的环境和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对观众来说,良好的陈列环境是观众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因此,不仅对陈列构筑物的装饰材料进行合理运用,还要对展室空间色调、版式、背景音乐以及建筑的层高、分割进行最佳的搭配,对各展室间过渡环节做出精细的构思,并达到其特有的艺术效果。由于民族民俗博物馆文物的特殊性,必须有引人入胜的环境艺术效果,才能将民族民俗文物或文化展示给观众,让观众在这里获得民族民俗文化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得到快乐;才能充分满足观众的求知、求新、求奇、求异、求美、求乐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和鉴赏要求,赢得观众的认可。另外,还应在其内部采用场景化的陈列,置文物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让观众在一种全新的载体里与展品对话,从而成为观众进行知识性旅游的一个景点。除了展示,讲解接待、学术报告厅、餐饮厅、休息厅、商店、寄存处等在内的各种服务设施也是博物馆整体环境展示的一部分,也要打造好,与其整体风格统一。
民族、民俗博物馆该如何打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环境呢?
(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因此,我们在营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环境的时候,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考虑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适、实用的设计原则,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髓,为观众营造自由舒适的文化、休闲环境。做到一切以观众为中心,通过问卷等各种形式,了解观众的文化需求,把民族民俗博物馆打造成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休闲环境。
(二)需要策划人员必须懂得民族民俗博物馆的相关专业,拿出科学的设计(策划)方案来。因此,专业化、高水平的环境设计人才就成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环境好坏的关键。
(三)由于民族、民俗文物的独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可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文化创意产品。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市场的运作,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群,结合民间收藏家丰富的藏品,以合办、租赁等形式吸收资金,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包装好,以旅游项目的方式进行挖掘、开发,这也是增强其资金保障的有效方法。其次,还需政府加大对民族民俗博物馆的投入,使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