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曦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说起长笛,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的古典乐器之一,好像是只有中国才会有的乐器,而事实未必如此。长笛究竟起源于哪个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况下被人们发现?人们为何要将长笛运用到音乐中?
长笛最早的时候是由德国人罕德尔和一个名为律利的人发明并创造的。1817年,波姆利用自己家的首饰店里的工具和设备,尝试制作了第一批的长笛,后来波姆又在长笛方面不断改革,建立自己的小型长笛制作的工厂,他将长笛这一乐器拿到伦敦和巴黎等大型音乐会上演奏,独特的演绎技巧和音色得到普遍赞誉。
波姆是著名音乐家和改革家,他将长笛改革架构并使之趋向完美。波姆从长笛的音色和指法开始改革,他 把长笛的笛管由原来的圆锥形改变为圆柱形,并且严格要求了长笛笛管的音控位置和和粗细程度,除此之外,他加装了音乐键盘的装置以此来调整音色和音准并扩大音域,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增强乐器带给人们的表现力。
在1847年,音乐家波姆规定了长笛的长度应该是66厘米,因为它是内径2厘米的大概30倍,这样就使长笛这一乐器完全的被标准化。这些不断的改良能够使长笛不断趋向完美,这种波姆长笛已经具备了音域方面宽广的范围、音色方面明亮柔和丰富的特色,所以音质的美感使人们过耳不忘,一直流传至今。
长笛和短笛,以及双簧管、单簧管、英国管、萨克斯管、大官等乐器一起组成了“木管乐器组合”。长笛和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组成“弦乐器组”。长笛也和大号、中号、小号、萨克斯号、圆号一起组成“铜管乐器组”。长笛和其他乐器的完美配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音乐人士的一致好评。
长笛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很多惊人的作品,他们或委婉、或悠扬,都给听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长笛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大多数都表现出草原辽阔的景象或者人民生活的境况。一般情况下,长笛适合小型的生活场景的演奏,让人闭上眼睛静静听,似乎是会带人走进辽阔的草原,或者是在看着一个活生生的故事的展现。
《牧童短笛》是我国场地发展史上不可不提的优秀作品之一。在建国初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还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乐器的使用和社会认知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这首由长笛来独自演奏的曲目应该说是首次的真正的音乐会上出现的。1951年,中国著名的长笛演奏家、指挥家韩中杰先生接受了中共文化部的委派,跟随来自全国各地、各省的200多名成员组成的名为世界青年的联欢节文艺工团,这些人一起参加了德国柏林的世界青年联欢会。韩中杰先生在此次联欢节上表演的中国长笛作品《牧童短笛》,悠扬的声音、清晰的音质获得了在场所有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 了长笛表演的银质奖。这是中国民族曲目的一大盛事,一种骄傲。
上世纪的60年代是我国文化方面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人民在经济上逐步建立后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积极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很多民族乐器被积极推广,成为广大人民喜爱的乐器。音乐作品也在这个时期随之逐步的发展起来。这个时期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长笛作品,比如:马思云的《怀念》、罗孝敏的《村笛》、廖胜京的《草原上的牧人》等都是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不断涌现使中国的长笛教学事业丰富了,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长笛乐器的音乐创作和发展,这些作品中的很多曲目还被广泛运用于中外的文化交流中。
后来中国处于经济、文化不断改革的事情,对于革命的热潮和积极响应,使当时的音乐人士创作了很多革命歌曲。比如:《井冈山上太阳红》《阳光灿烂照天山》等,这些经典曲目都被改编成了长笛独奏。不过这些曲目对于当时来说,都带有很大的历史限制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不经常被人们演奏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阳光灿烂照天山》这首长笛的独奏曲还是会经常被用到长笛的教学过程中。这支乐曲主要是赞扬天山南北的劳动人民和各族人民,也表达了作曲者本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一片深情。整体的曲风结构很严谨,而且感情表达真挚,很有青春和活力,是我国长笛音乐的作品中为之不多的珍品之一。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发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长笛作品也出现百花争放、多彩缤纷的场面。在作曲的技巧不断开阔和作曲家们的理念不断革新的情况下,中国关于长笛的音乐作品,其创作思路渐渐远离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对现代流行的作曲技巧和演奏技巧都进行了很大胆的革新。在时期的代表作有:黄安伦的《舞诗》、赵晓生的《天国童吟》等,这些作品都采取了很现代的作曲手法和音乐词汇,这就使长笛作品的表达和演绎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个时期中国的长笛创作家们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作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中外场地文化的差距,也使中国的民族旋律长笛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我国长笛的教育事业在整个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是发展比较缓慢的。从最早期人们对于文化方面的不重视、不积极,到后来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冷漠、淡忘。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笛教育事业还是在曲折中发展着、壮大着、强盛着、倔强的生长着,直到现在,人们不得不对长笛重视起来。
据调查显示,中国关于长笛的音乐作品普及程度和推广力度不及小提琴、钢琴所创作的音乐作品,长笛并没有对人们的意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长笛在人们的文化中教授者没有小提琴、钢琴的教授者多,学长笛的人也相对比较少,所以,这是长笛教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钢琴的演奏者比较多,对钢琴研究的人也相对多,所以为钢琴创作的曲目也很多,这些人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钢琴的发展。而长笛因其了解的人不多,所以,教学事业举步维艰。
这几年,国内的大学生和艺术生不断增多,民族文化也在大力弘扬,这样的环境给长笛的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国内学习和研究长笛的人数不断上涨,各类乐器比赛、学术交流也随之不断开展。中国的长笛作品唱错工作已经像其他乐器医院受到了大家的很大重视,并且开始了有组织、有方向的创作和学术研讨,这样就逐渐的培养了属于长笛的创作团队,树立了长笛特有的创作风格和体系,推出一系列紧扣时代了、有影响力的长笛作品,成为人们愿意参与、非常关注的话题。
长笛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都出现过很多让人惊叹的优秀音乐作品。长笛丰富多彩的演绎方式,百搭的乐器配合、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力,与我国的民族音乐的旋律、色彩搭配和谐。许多的长笛演奏家和创作家不断创作关于长笛的音乐作品,这是对我国民族温暖的传承。这种传承应该是建立在非常广泛的汲取了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上的,还要充分发挥长笛的特有的音质这一优势,将长笛的演奏艺术与现代作曲的技法相结合,这样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并接受优秀的长笛作品。
[1]严萍. 论长笛的形制对其艺术发展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1,(07)
[2]彦艳丽. 美的音色——如何演奏长笛[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3]王蕾.蔡少坤. 长笛演奏中如何运用好正确的音色[J].大舞台.2011.(08)
[4]刘品. 浅谈长笛演奏艺术[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
[5]徐航. 高校长笛音乐演奏和教学方式探微[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