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特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意蕴——以《印度之行》为例

2013-07-12 23:25:53宿桂艳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广西柳州545004
大众文艺 2013年4期
关键词:阿齐兹穆尔殖民者

宿桂艳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广西柳州 545004)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联结”主题是《印度之行》中显著的文化表征意象,《印度之行》不仅在标题承接了惠特曼同名诗的“联结”意象,而且更为全面、细致、深入的拓展了“联结”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印度之行》中繁杂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意蕴,从而揭示出小说内在蕴育的复杂人际关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英国殖民者之间 “联结”

从《印度之行》的文本叙事结构来看,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英国殖民者的“印度之行”。而从英国殖民者“印度之行”的时间维度来区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代表英国政府长期在印度实施殖民统治者的殖民者,如特顿市长、卡伦德上校、朗尼、菲尔丁等人;另一类是从英国本土来印度临时探亲和想了解真正印度的英国人,主要代表是穆尔夫人和阿德拉。这些殖民者之间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审美旨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隔阂和冲突,因此,探讨这两类不同英国殖民者之间“联结”的困境与可能性成为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的主题之一。

(一)阿德拉与朗尼之间的婚姻“联结”

阿德拉与朗尼之间的婚姻“联结”是《印度之行》表征殖民者之间的“联结”的最直接的表现。《印度之行》以穆尔夫人与阿德拉从英殖民帝国来到印度经历为主要叙事线索,阿德拉来印度的主要目的就是看望自己的未婚夫,并决定是否要嫁给他。小说这样描绘到:“奎斯蒂德小姐在英国已经很了解朗尼,但她仍然觉得还是应该接受别人的劝告,在决定做他的妻子以前应当去印度看看他……在英国时她一直渴望有机会一下子飞到他的身边。”可见,阿德拉来印度之前,其内心与朗尼是始终“联结”在一起的,同时也有进一步深入“联结”的渴望和意愿。然而,当阿德拉来到印度之后,朗尼的形象令她大失所望,原先温情脉脉心灵相通朗尼在印度已经变成了一个“骄傲自大、好吹毛求疵、缺乏敏锐洞察力”的粗鲁、冷酷之人,阿德拉与朗尼心理之间的“联结”出现了不小的“裂痕”。尽管阿德拉与朗尼在印度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交底谈心”,仍旧未能弥合他们之间心理“裂痕”。“马拉巴山洞事件”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联结”彻底断裂。可以说,阿德拉的“印度之行”是她与朗尼爱情与婚姻“联结”的断裂之行,也表征着殖民者之间的现实“联结”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二)穆尔夫人与朗尼之间的亲情“联结”

探讨穆尔夫人与朗尼之间的亲情“联结”是《印度之行》表征殖民者之间的“联结”的另一种表现。俗话说“母子心连心,知子莫过母。”尽管穆尔夫人的“印度之行”有着想了解“真正的印度”的目的和意愿,但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朗尼和阿德拉两人之间的关系才来这儿的,这才是她访问印度的真正重要的目的,这才是正题。”因此,穆尔夫人与朗尼之间的亲情“联结”很具有象征意味,它是殖民者之间“血脉相承”的“联结”象征。从《印度之行》的整个文学叙事来看,殖民者之间的这种“血脉相承”的“联结”也是以失败而告终。朗尼对印度人们的种族歧视、偏见与傲慢使穆尔夫人倍感震惊,而穆尔夫人劝说朗尼要以一种上帝之“博爱”来对待印度人们的行为,使朗尼深感忧郁和焦虑,他甚至认为这是母亲年老所致,是一种“不好的征兆”。“马拉巴山洞事件”之后,穆尔夫人与朗尼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激化,朗尼吉利阻止穆尔夫人出庭为阿齐兹作证,并将其送往英国。穆尔夫人在回国途中的不幸去世,标志着穆尔夫人与朗尼之间的“联结”的彻底失败。

(三)印度英国殖民者之间的“联结”

探讨长期居住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之间的“联结”也是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关注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小说中,福斯特通过叙述菲尔丁与朗尼、特顿、卡伦德等人之间“联结”关系,揭示出了殖民者内部“联结”的现实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印度之行》中,菲尔丁是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们之间沟通与“联结”的“桥梁”式人物。小说这样描述到,菲尔丁“不敌视这里的居民,他不像其他英国官员那样对印度人总是冷嘲热讽……他与什么人都谈得来,什么东西都吃,许多印度人都愿意接近他。”他非常盛情的邀请首次接触的穆尔夫人和阿德拉参加他的“茶会”,并乐于帮助她们去了解“真正的印度”,他不仅没有狭隘的种族歧视,而且富有平等思想。然而,菲尔丁对印度人们和同胞的友善之举遭到朗尼、特顿、卡伦德等人的非议与嘲讽,被他们认为是“恶魔一样谋士”和“具有破坏性力量的人”,到处受到排挤和压制,马拉巴山洞事件后,菲尔丁陷人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们之间两面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可见,长期居住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之间的“联结”也是矛盾重重,充满困境。

二、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的“联结”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对于殖民者与殖民地人们之间“联结”可能性的探讨,主要是通过描绘穆尔夫人、阿德拉、菲尔丁与阿齐兹之间的友谊“联结”来进行的。

(一)穆尔夫人与阿齐兹之间的“联结”

穆尔夫人是福斯特精心营构的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联结”情结的人物形象,她来印度的主要目的除了看望儿子朗尼之外,就是想借“印度之行”了解神秘的印度。她没有种族偏见,尊重印度习俗,具有“博爱”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清真寺中,穆尔夫人尊重印度传统习俗,拖鞋进入寺内,与阿齐兹倾心交流,赢得了阿齐兹的好感与尊重,被其认为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士”,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东方人”。穆尔夫人与阿齐兹在清真寺的邂逅和深入的情感交流标志着殖民者与印度人们之间沟通与“联结”的现实可能性。马拉巴山洞事件后,尽管英、印之间矛盾被激化,但穆尔夫人作为象征英、印之间的“联结”的桥梁意象并未因此而结束。在审判阿齐兹的法庭上,穆尔夫人被视为拯救阿齐兹和挽回民族尊严的希望。福斯特在小说中这样写到:“穆尔夫人这个有了新的含义的名字像旋风一样冲进了法庭……(法庭上印度人们)呼唤穆尔夫人的声音接连不断,人们像念咒文一样地重复着她的名字,可并不懂得那几个音节包含着什么意思。‘穆尔夫人’这几个音节已经印度化了,人们喊出来便成了‘埃斯米斯——埃斯米斯’”在印度人们的心目中,穆尔夫人成为了印度女神埃斯米斯的象征,随着印度人们呼喊“埃斯米斯——埃斯米斯——”节奏感的加强,这种呼喊声很快成为了一首“圣歌”。穆尔夫人成为印度人们的一种精神救赎意象,给英、印之间重新寻找“联结”的起点带来了希望。小说在最后叙述了穆尔夫人去世后,其子女重返印度,重新延续与阿齐兹交往的情谊,这预示着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们之间的“联结”将在新的起点是延续和发展。

(二)阿德拉与阿齐兹之间的“联结”

阿德拉与阿齐兹之间的交往“联结”关系经历了“联结的可能——联结的断裂——联结的希望”的过程。阿德拉在菲尔丁家的茶会上初次与阿齐兹相遇时就对他出生了很好的印象,阿德拉“很喜欢阿齐兹,她相信认识他之后,他一定会为她打开这个神秘国家的大门。他的邀请使她格外高兴,接着她问了阿齐兹的住址。”而阿齐兹为了表示阿德拉和穆尔太太的友好,极力邀请她们去游览马拉巴山洞。这预示着阿德拉与阿齐兹之间的“联结”将向深层次发展。然而,阿德拉在马拉巴山洞内因精神幻觉而产生了被阿齐兹强奸的幻象,进而指控阿齐兹企图对她实施强暴,导致了阿齐兹遭受牢狱之灾。尽管阿德拉在审判阿齐兹的法庭上当众撤诉,但阿德拉与阿齐兹之间业已建立的“联结”依然被隔断。两年后阿德拉资助拉尔夫来印度找到阿齐兹,表达她对阿齐兹的歉意。阿齐兹最终也理解了阿德拉,并写信赞扬她行为“高尚”“坦荡光明”——“因为你的真诚,我才逃脱了监狱之苦,和我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这儿,对此我坚信不疑。我要教育孩子怀着最深厚的感情和最崇高的敬意来谈论你。”可见,阿德拉与阿齐兹之间的心理“联结”不仅呈现出新的希望,而且成为了理性的思想“联结”。

(三)菲尔丁与阿齐兹之间的友谊“联结”

菲尔丁与阿齐兹之间的友谊“联结”也是福斯特在《印度之行》探讨“联结”主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菲尔丁与阿齐兹初次见面双方都表现得非常的友好与热情,当阿齐兹到访菲尔丁家时,菲尔丁说道:“请随便,不要拘束。”而阿齐兹也毫不拘谨的说:“我特别喜欢无拘无束!”“实际上我很久以前就想见见你。”菲尔丁与阿齐兹简短的对话流露出他们与对方沟通“联结”的渴望。菲尔丁叫阿齐兹在自己的客房和卧室随意参观,以及当阿齐兹得知菲尔丁衬衫的纽扣坏掉时,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衬衫的金纽扣给予菲尔丁。这些行为举止表现出菲尔丁与阿齐兹交往的诚意。随后,菲尔丁不顾同胞的非议毅然去看望生病的阿齐兹,令阿齐兹感动不已,同时阿齐兹也不拘泥于印度习俗,将自己亡妻的照片给菲尔丁观看,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兄弟般的情谊。小说这样描述到:“阿齐兹和菲尔丁成了朋友,成了兄弟。他们相互取得了信任,感情上也间或流露出他们获得胜利的喜悦。”马拉巴山洞事件,给阿齐兹造成重大的心理伤害,从此他对英国殖民者抱有一种仇视与憎恨,他与菲尔丁之间深厚的“联结”情谊也濒临消亡的境地。尽管在后来菲尔丁重返印度与阿齐兹恢复了友谊,但此时的阿齐兹已经了一个具有强烈民族—国家意识的民族主义者,他坚信个人之间的情谊“联结”只能在印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时才具有可能性,认为他和菲尔丁一定会成为朋友,但“不是现在”也“不是在这儿”。这寓意着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们之间深层“联结”只能是建立在国家的独立和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之上。

[1]E.M.福斯特.印度之行[M].杨自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阿齐兹穆尔殖民者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12
得到满足的童心
英媒:阿富汗难民勇斗白人枪手
环球时报(2019-03-18)2019-03-18 04:16:47
少年未染风与雪
青春美文(2017年6期)2017-09-12 03:24:31
超越的原因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萨勒曼·阿齐兹79岁的沙特新国王
家人(2015年3期)2015-07-06 05:56:03
母亲的抉择
英国殖民者曾食人“求生”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