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霞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电视剧市场的不断发展,给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支持。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年来电视剧创作也遇到了瓶颈,最主要的则是体现在内容创作上。包括境内外知名影视剧的改编、知名编剧的原创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观众的对其的审美疲劳,很多内容情节也不断遭到观众的吐槽,观众的“不买账”给了电视剧内容创造的一个极大的挑战。相反的,表现亮眼的是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的电视剧。与名著改编、经典改编相比,热门网络小说的改编不同于职业编剧创作中的“闭门造车”,网络小说因为其开放性(网络连载的开放方式、网友参与互动)更能提前预测出市场;同时由于从未形成影像作品,对观众而言也较为新奇,以至于形成了近几年来电视剧市场上一枝独秀。
随着电视剧市场的发展,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上出现了瓶颈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的还是现在创作出的好剧本很少。但却要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又是所有电视人所奋斗的目标。于是寻求另一个途径为电视剧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了电视剧工作人员的共识。所以在中国电视剧目前绝少原创和好编剧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网络小说成为了一种新的尝试。第二,观众对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满足只是“小打小闹”。观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理解感悟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着,那么要满足观众们越来越挑剔的“口味”也成为了电视剧创作者们的考虑因素。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网络小说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从电脑屏幕上的那一个个平面的字体,转化成电视中那一个个鲜明立体的图像,可以说网络小说给了自己一个“冒险”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电视剧市场给予的提供的。因此它至少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那些电视剧编剧们度过瓶颈期的“救星”,因为有他们,编剧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视剧经验对其进行专业加工,将它们搬上银幕。
电视剧与网络小说的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一次“联姻”对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电视剧选择网络小说的改编,既是对自身的一种新挑战新突破,同时也为自己开拓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可能性,因为网络小说往往不受一些专业的限制,在想象力、情节的矛盾性上都是电视剧所没有接触过的,这次联姻可以说很好得满足了电视剧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网络小说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文字的魅力是最直接的吸引因素,而与电视剧的联姻可以说将小说的魅力值提升了好几个倍数,从平面到立体画面的展现,从读者的想象到直接的情节发展,让小说的形象能够更加饱满丰富。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还展现了作者的一种对生活对大众文化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度,能在观众群中直接形成好感,促进网络小说的受众的不断壮大,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商业运营手段。
观众喜欢看电视剧,很大程度上是愿意看到电视剧故事中的那一种生活,特别是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沟通渠道越来越多,交流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企图在电视剧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引起自己的共鸣。我们常常说电视剧里的故事都是假的,但是又何尝不是恰恰证明我们希望它是真的。看电视剧有时候就像一场仪式,我们通过对电视剧中故事的一种情感对应,来逃避我们此刻的现实生活,电视剧也可以理解成是观众追求现实的一种非现实载体。
现在的电视剧问题最大的,或许不是技术上的,而是故事内容上,即使我们看到的影像画面越来越精美,但是也难以掩盖故事的越来越虚弱,价值传达的越来越苍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开始怀念起电视剧的文学性了。网络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在叙事艺术上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时空连续的真实幻觉,使读者能够从中体验一种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可能性。它相对成熟的叙事形态,为电视剧的故事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不仅是叙事形态上的一个大突破、大尝试,也是电视剧能否较好地传达小说中的文学性的一种检验,可以说也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革新。
当文化成为商品时代下的一种产品时,电视剧发生一系列的商业行为时,电视剧市场会出现一种新的艺术规范。我们在阅读网络小说时,是很容易带入自己的私人生活性质的,我们进入小说中的世界,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将小说当成现实,往往也会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形成脱节。而在电视剧的观赏中,文字、符号、影像这些都是电视剧构成本身,它的复制和生产都超越了现实的界限,因此,想象与现实并不像网络小说中那般的难以区分。电视剧是在新的文化与社会语境下对小说的一种“再创造”,一定程度上市可以创造出小说的一种新的时尚性。
电视剧的发展变化往往折射着大众的审美变化趋势。红色年代怀旧系、枪战碟片系、生活情感系、社会话题系等都是每一阶段大众心里的某种映射。喜欢一种电视剧类型,那是因为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心中乐于看到的一种生活,传达的是我们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因此,能够走进观众的心中,形成某一电视剧类型的“大热”。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观众是不够“忠实”的,或者说他们的“忠实”度是有时间限制的。没有一个观众是只看一种电视剧类型的,只看一类电视故事的,随着他们的阅历、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他们总是希望看到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故事呈现。因此,不要寄希望于电视剧的某一群忠实观众,他们总是流动的。
每一种流动,都可以被电视剧制作者看做是一种可能性和不可能性。某一段时间观众很喜欢枪战片,那么这一段时间枪战片的数量就呈现了几何增长形式。但是生活情感系列的电视剧出现时,观众们毅然放弃了对枪战片的热枕,奔向后者。观众的审美是会出现疲劳的,不要觉得可以让他们看到“很饱足,将一种电视剧呈现给观众时,就要做好被观众最终“遗弃”的心理准备。
电视剧的审美趣味引导着大众的审美趣味,大众的审美趣味又直接影响着电视剧的发展脉络,可以说这两者是相互的指标。让观众在电视剧中形成新的一种审美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电视剧呈现出来的那一层表象,电视剧对网络小说的一种“再创造”赋予小说另一种生命张力,也形成了观众的新审美时尚。这种审美时尚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不再拘泥于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面的文字影像呈现的理解,而是在小说和电视剧共同营造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电视剧的想象不只是小说作者,而是与观众一起的一种集体想象,是一种文化符码的创作及解码过程。观众与电视剧制作者、小说与读者形成了守护着相互的文化秘密空间。在观众与电视剧制作者、小说作者都能相应地掌握文化话语权的时代,我想这也是电视剧的转折点、小说作者的黄金时代,观众的理性时代。
电视剧作为观众审美过程中的一个消费品,要想获得更多的消费人群,不仅要从大的背景下进行不断地突破,还要追求自身的不断创新,从新的大众文化需求中找寻到自己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拿来消化吸收,运用各种手段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呈现出来,这是新的时代下对它的要求也是期望。
胡梦霞,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