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芬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文化站 浙江乐清 325608)
摄影技术是19世纪上半叶由法国人达盖尔和尼普斯发明的,当时叫做银版摄影法,因此1839年8月19日被称为摄影技术的诞生日,而到了19世纪的下半叶胶卷的出现才使得摄影真正的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标志着摄影技术迎来了大众普及化的新时期。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其历史虽然仅有一百多年,但摄影的发展与其所确立的艺术地位都和摄影科技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如今社会大众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层次不断的提高,摄影者也已经开始在摄影题材上追求多样性的发展,摄影者要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对社会进行审视。摄影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充分表达出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与思想。
摄影技术是将每一个瞬间记录下来,是把人们的美好回忆与瞩望变为永恒而不再是凭空的遐想。而这种技术逐渐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行为。因此摄影技术成为了现代造型艺术。
不论何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摄影艺术是靠构图、光线和色彩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摄影艺术同样是借助这些造型语言来构筑自己独特的摄影艺术美。
构图是指在摄影创作中,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与美感效果,而在一定的空间里,安排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位置,并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的整体。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摄影构图具有“均衡与对比” 的原则。所谓“均衡”是指作品中的各部分物象在比例安排上要相对均匀 平衡;而“对比”是指照片上各部分物象的相互比较,突出其中较主要的部分。例如,在摄影画面中,把体积大的物体与体积小的物体进行对比,通过大的衬托小的,或者用小的来突显大的,按照这种规律延伸的话,摄影作品中的高低、远近、疏密、明暗、动静、善恶等等,都可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均衡与对比只有互相结合,就是在对比的变化中就得作品的构图与内容的效果做到完美统一。
摄影艺术所具有的多样艺术性形式,能使摄影作品产生不同的艺术感觉。例如:平衡式构图法,能给人以画面的满足感;垂直式构图法,能够充分突显物体的高度与深度;对角线构图法,使画面富于动感,突显活泼,而且更加吸引眼球;水平线式构图法具有着平静、安宁、舒适等特点;交叉线式构图法,具有着舒展含蓄,轻松活泼等特点。
所谓“色彩”,又称为“色调”或“影调”。“影调”又指黑白照片上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则指彩色照片上色彩的对比与和谐。通过对影调与色调的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影调层次、影调对比、影调变化与色彩反差、色彩变化,色彩和谐等艺术效果。因此,色彩的运用,是决定摄影作品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色彩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被赋予了感情,成为代表某种事物和思想情绪的象征来源。如,红色代表热情、温暖;绿色代表生机、凉爽;蓝色代表广阔、清新;黄色代表庄重、光明;紫色代表深沉、神密;白色代表神圣、纯洁;黑色代表稳重、死亡;灰色代表浑厚、温存;褐色代表淳厚、严密,等等。而不同色彩的组合,也同样会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摄影的光线运用简称“用光”,是指在拍摄过程中运用各种光源对被拍摄的物象进行照明,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光线被称为摄影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因此,摄影对光线的依赖就如同人类对空气与水的依赖。
摄影通过光线的运用可以加强照片的空间感、立体感,又可以营造氛围、渲染环境、突出主题、烘托形象,以达到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光线一般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指太阳光及月亮的反射光,而人造光指电子闪光灯、白炽灯、霓虹灯与聚光灯等。无论任何的光源都必须根据正面光、侧面光、逆光、顶光、脚光等几种方向来对景物进行拍摄。
摄影艺术的普及带动着审美角度的普及。照片不仅是摄影艺术的最直接产物,也是群众自身兴趣爱好所作用的结构。在摄影艺术作用下的照片不仅可以激发欣赏受众的创作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深化照片的内涵。而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设备也随之逐步的普及,照片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思想与无限意境。我们把照片中所表现出来的事物与人物,通过大众的欣赏、评价以及想象,而充分表达出来。而这个审美的过程,没有审美角度的限定,也没有过高的艺术要求,因此,会使得摄影艺术变得通俗化、群众化。
当今数码产品逐渐普及,而且常见的一些智能手机上也具备摄像功能,这样就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群对摄影的需求。作为奢侈品的摄影设备也逐渐的转变为大众的必需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伙伴,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纪念日、聚会等的大小日常事情都必不可少的设备。
如今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技艺中的自动曝光、自动聚焦、自动白平衡、数字包围式等自动功能、数字化功能的不断完善,摄影技术的神秘面纱逐渐被解开,这样使得大众更容易的成为“摄影高手”,也使得摄影传统的过程状态被改变,同时也简化了以往比较花时花力技术,简化后的技术更便于把握与应用。
传统照片冲洗的方式过于繁琐,且对于冲洗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阻碍、延缓了摄影的社会化普及进程。而在计算机软件的充分利用后,无论是从图像照片的效果上,还是加工处理上,都可以实现几乎完美的效果。因此这一技术不仅给摄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拓宽了大众对摄影的视角,还吸引了大众的参与热情,更加推进了摄影艺术的普及推广。
强大的网络技术,可以把我们的摄影图片进行整编、集成,从而比传统方式更加深刻了强化受众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推动摄影走下精英文化的“艺术圣坛”、披上了大众文化的盛装。网络让摄影瞬间性与文学历时性相互补,大众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去寻觅生活中的点滴瞬间,使摄影图像信息的传播更准确,更具亲和力,使大众获得更多对单纯摄影图片的深刻理解与感触,让观众既能获得视觉的、感性的信息,又能获得情感的、理性的信息。
总之,任何的艺术都源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摄影艺术也是如此,摄影艺术的日常生活性决定了摄影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摄影就像生活的镜子,是生活的记录,是生活的眼睛,是生活的感官。通过摄影对日常生活的真实表现,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并将生活记忆宝贵珍藏,通过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披露生活中的假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