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芳 (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山东济南 250353)
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等特点。设计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设计师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灵感产生的来源非常广泛,它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也往往产生于想象。灵感的降临会带来设计创作中的好创意,而且是可以培养的,但当我们在“茅塞顿开”“创意突现”时,还要对闪现的灵感进行留存与选择。
设计创作中灵感的重要作用:好创意哪里来?
灵感除了是一种心理现象之外,它最重要的是广告创意思维中的其中一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一个人的思维分为三种,即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其中灵感思维是人们在设计构思和不停的思考探索过程中依靠直觉和主观能动性形成的顿悟性思维。
世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文中指出:“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外在的机缘而创造出来的”,就连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曾经说道:“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探索常常是依赖灵感的”,可见我们的“灵感爆发”“妙思泉涌”对设计创意思维起着神奇的作用。灵感在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不仅仅是设计创意中不可或缺的创意来源,它还使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学识块面、新旧积淀贯通相连,通则熟已,熟则精已”。 好创意哪里来?好创意可以从灵感中来。
这里将灵感在设计创意中的作用主要归纳为两项,即事半功倍与低本成效作用。首先,灵感在设计创意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灵感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仿佛是神助我也。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当我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毫无头绪的时候,如果灵感突然而至将会是多大的喜悦与不可思议?这时我们会有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灵感的降临也会在设计创意中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灵感在设计创意中还具有低本高效的作用。灵感在来临之前,我们无需准备什么,但它所产生的价值却比我们刻意准备而为之的还要高。灵感的出现往往会带来设计创作中的好想法,好创意,为此,我们要不断寻求灵感。
设计创作中灵感的培养:好灵感哪里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间的获得必须是经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苦过程。只有经过了艰苦的磨练,才会有那“蓦然”间的收获与喜悦。因此,好灵感哪里来?好灵感是不断培养出来的。
这里主要从两种状态谈设计创作灵感如何培养。一是多想,敢于为自己制造紧张的思维状态,因为灵感的由来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曾说道:“毫无疑问,甚至是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有时也会被缺乏灵感所苦恼的。它是一个客人,不是一请就到的。在这当中,就必须工作,一个城市的艺术家绝不能交叉手坐在那里,说他还没兴致。如果等待兴致来,而不是跑上去迎接它,那就很容易流于懒惰和无所用心。必须抓得紧,有信心,那么灵感一定会来的。” 如果在设计创作时经常能让自己保持在紧张状态下,会增加大脑的信息存储量,也会增加大脑的思维敏捷度,也就更容易产生灵感。
二是天马行空,让想象自由飞翔,让思维处于放松状态。《礼记》中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样说来,当我们的大脑处在紧张,无绪的状态时,我们不妨变紧张为放松,让想象自由飞翔。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得好:“好的点子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想出来的,艺术如此,广告也是如此。必须让自己的潜意识获得足够的情报,否则想出的点子就会风马牛不相及。大胆放松理智的过程,你可散步、洗澡或喝杯红葡萄酒,潜意识就会给你打通一个电话,产生一个灵感。”因此,苦寻无果,“没有出路时”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无论是否符合常理,只要能想得到的都可以记录下来,也许好创意就在里面。
不管是紧张的思维还是放松的状态,灵感的降临也许是突然而至的,但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灵感,非一日之寒成就的三尺世冰。它只有在不断地思考与创新中,你的创意神经才慢慢发展起来。”在设计创作中,灵感的到来会带来莫大的惊喜,但灵感却不是好作品的代名词。
设计创作中灵感的选择与留存:好作品哪里来?
灵感是知识的长期积累,突然的迸发,像昙花一现似得会转瞬即逝。因此灵感来时若不及时记录留存,就会很容易溜走。正如苏东坡所说“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摩”。再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特劳斯特在公园里散步时,灵感突然出现,当时没有纸,他在情急之下脱下衬衣,在衣袖上谱成一曲,成就举世闻名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因此,灵感出现时要随时记录保存,以免追悔莫及。
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必定包含设计师的灵感闪现,但是,反过来讲,单凭灵感闪现不一定就会造就出成功的设计作品来。因此,对迸发的“灵感”要进行评判与选择。
当我们与灵感不期而遇,大量的想法出现时,要把握住最佳灵感创意。把握的方法绝对不是将所有出现的点子生抓硬卧,而是要分出优劣。这里以巴拉巴拉儿童服装的一则影视广告为例,来说明灵感选择的重要性。整篇广告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孩子在家弹琴给爸妈听的场景。爸爸听完女儿的弹琴后说“好,小美再弹一遍”,女儿撇着嘴,哭着问“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再弹一遍?”。从孩子的角度看,我又没有弹错为什么要再弹一遍呢?广告的创新点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从大人的角度考虑儿童的观念,而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台词。当这则广告的设计师在进行创意组合筛选时,一定也会想到从父母的角度设计广告,先说服父母再考虑儿童,然而设计师没有这么做,他让迸发的灵感创意更进一步,从常人不常想的角度出发,从而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创意。这样制作出来的广告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灵感爆发而突然涌现的点子具有共性与个性之分,这里的“共性”指的是大家都能想到的,“个性”指的是别人想不到的,独有的点子最有可能成为最佳创意。有灵感时,我们要做的是抛却“共性”,挖掘“个性”。好的作品从哪里来?好的作品就是在有灵感,有想法时仍然不断深究,不断推敲而得来的。
灵感在设计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来无兆,去无踪,好像很神秘。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神乎其神的东西,它同人的所有心理现象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灵感不是神赐,也不是天降的而是可以培养的。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累积,都会为灵感的到来做准备。对于闪现的灵感要留存但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要有选择的继续深入推敲,在反复的推敲比较中才会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
[1]舒永平著《广告创意思维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柳沙著.许平.李新主编《设计心理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朱秋著,《美学.艺术.灵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