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地下空间环境较地面空间环境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人作为地下空间中的行为主体,与周边环境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当人们处于地下空间时,人们会产生不安全感,容易迷路。本文通过分析地铁空间的基本组织构成和地下空间环境因素的特点,阐述了视觉导向系统在地铁空间中的作用,为城市地铁导向系统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铁;地铁空间;导视系统
课题来源: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城市地铁导视系统人性化设计研究、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13g550。
地铁导视系统是为乘客在乘车时提供易识别,易记忆的一种引导设施,在地铁空间环境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地铁空间的基本组织构成
地铁车站是构成地铁空间的最基本形式。根据其所处的地面位置可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三种。城市为了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并节省地面面积,多会采取建设地下车站这一形式。地铁车站的模式,根据功能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中途站和换乘站两种。中途站通常在单一线路中使用,多采用侧式或岛式站台,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模式,换乘车站是由多条地铁线路交汇所形成的较为复杂的一种特定站点,可谓地下交通枢纽,它把复杂的人流与车流,以并列的或分层的方式组织在一个立体布置的空间中。换乘站常采用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相结合的混合形式,构成相同标高的多条地铁线路;或是多层立体交叉的方法,构成不同标高的地铁线路交汇。
2 地铁地下空间环境的特点
地铁地下空间环境的特点会直接影响地铁乘客的行为和心理,。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自然光线
由于地下空间处于的封闭状态,自然光线严重不足,因此采光大部分需依赖人工光源照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身处地下空间环境中的人造成生理上的不适。
2.2 非正常噪音
在地下环境中,某些波长的声音容易被吸收,与外界噪声源完全隔绝,如果地下空间环境内有产生噪音的设备,由于噪声很难传出去,会产生令人烦躁的心理。
2.3 向外景观受到限制
地下空间由于没有窗户而缺少外部景观,会使人们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引起人们在心理层面上的压抑和不安感。这是地下空间不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3 地铁地下空间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
3.1 由于地铁空间缺乏对外界的可视性,使乘客不能对周边环境进行较为清楚的了解,行为会变得盲目;地下空间建筑中缺乏窗户,使得自然光线严重缺乏,这就使得人们在地下空间环境中的定位能力大大降低,行动反应变得迟缓。
3.2由于地下空间环境的封闭性,缺少外界参照物会使人们对地下建筑的整体布局不易了解,感知能力减小、空间方向感削弱,人们在地下空间中的定向较为困难。
3.3由于地下空间自身的物理环境所带给人的不良情绪的反映,使得乘客在处于此环境中时,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不能理性的安排自己的寻路行为。
3.4由于地铁的地下空间是一个交通中转空间,较大的人流量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使人产生烦躁不安和焦虑的情绪。从而就不再会客观、理性的分析事物,而会失去耐性,导致自身情绪容易失控,行为判断力下降。
4 导视系统在地铁空间环境中满足人对环境的把握与可识别性的要求
对环境信息的可知性和主要把握是人的基本生物性需要之一。如果失去这个先决条件,人们就无法与环境建立联系,进行交互作用。而辨别自身在环境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个信息不明、方向混乱的环境往往会使人感到很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情绪上的不安定感;相反则有利于人们形成清晰的感知形象和记忆,对于空间行为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当我们处于地铁环境中,会出现一个令人不解的矛盾:一方面要求环境是容易被发现它的模式和规律,便于理解;另一方面,知觉对环境的需要又希望是新奇、挑战和不确定的,这样才能激起人们对道路的探索欲望,以赢得新的知识。而处于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导视系统的设计正是解决了这一矛盾,它利用一些设计的手法和元素,创造出了使人感到易识别和易于记忆的导视系统。
5 导视系统在地铁空间环境中有助于人进行自身定向
除了对环境的关系、特征、名称等信息的认知需求外,人们对辨别自身所处环境中的位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认知需求。每个人都有生理性的本体定向的感觉,它是一种有关身体位置与空间方向的主观反应,这种感觉为我们传递着有关自身位置和运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除了依赖于人体自身内感受器官的影响外,还受到视觉环境的影响。当视觉线索与我们自身的感觉相同时,能加强人们对其所处位置与方向的判断和肯定,相反,两者不相符就可能导致定向判断的歪曲或矛盾,使人感到无所适从。
人的这种感觉在地下空间环境中显现的尤为明显,而此时导视系统设计在地下空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突显出来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一个不熟悉的空间环境中通过对视觉信息的获取,从而提取自己所需的有效信息,对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进行定位,并指引下一步的寻路行为。
6 导视系统在地铁空间环境中有助与人们对方向和位置关系进行判定
人的空间定位包括对垂直与水平的方向性判断、空间的方向性以及位置关系的判断,其中对空间的方向性及位置关系的判断最为重要。
这里的定向主要是指人们在了解在更大范围的环境中处于什么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对行走方向及所处环境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定向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建立、感知的可进入性、定向形状和认知方式、选择和分级、要素和含义、距离或障碍及象征方向的重要性等因素。处于地下空间环境中的导视系统设计的作用就是提供一系列系统完善的、可供人记忆并进行多次重复提取的信息,以此来帮助人们对自身当前的方向和位置关系进行正确的判断,指引自己的行进路程。
7 导视系统在地铁空间环境中起到抚慰人的心理的作用
处于地下空间环境中的人由于空间环境的特点会引起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例如,焦虑不安、心烦气躁等。而一个良好导视系统的出现则会缓和人们的不良清绪。这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导视系统获取到与自己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可以依照这种有效信息来理性有序的指导自己的行进,使本来复杂无序的过程变得有序和轻松起来。
8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在地下空间环境中,人的方向感会明显减弱,甚至会丧失,更有甚者,还会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耽误疏时机,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证明了地铁空间环境中的导视系统所起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地铁导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解决大的技术难题或是较高的财力投入,而是需要在设计时多一些人性化的思考。在满足人们社会需求的同时,使人们在使用中下意识地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在地铁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中可以考虑对地铁全线各空间内采用具有高统一性和规范性的色彩、文字、图案,以便于乘客观看、识别和记忆。同时也可根据各个地下空间的特点,以客流进出的线路为考量,合理安排导视系统所设立的位置,将其设置在乘客正常的视线范围以内,以便于上下车的乘客在地铁公共空间环境内任何一点都能迅速扑捉到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分流。
参考文献
[1] 薛磊.基于“认知地图”的地铁导视系统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2.
[2] 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作者简介
苏亚飞(1982-),女,汉 ,湖北 武汉,武昌工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