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虞振贤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
——一名援青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上)
文/虞振贤
我是浙江省首批9位援青干部之一,来自金华浦江。经过培训,2010年7月31日到达青海省西宁市,8月5日到达受援地海西州,我第二天就赶到了高原小镇——冷湖。
人生就像一场修炼,两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浙江援青指挥部的领导下,我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在不断完成任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成长,并逐渐有了一些人生感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师修行几十年,炼就了一身法术。徒弟说:“师父,我们听说您会很多法术,能不能让我们见识一下?”大师说:“好吧,我就给你们露一手‘移山大法’。我要把对面的那座山移过来。”说着,大师开始打坐。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对面的山仍在对面。徒弟们说:“师父,山怎么不过来呀?”大师不慌不忙地说:“既然山不过来,那么,我就过去。”说着站起来,走向对面的山。徒弟们大惑不解,大师捻着胡须微笑道:“事实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惟一的办法只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援青干部在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例如环境气候,我工作的冷湖地区就要面对五种恶劣气候和工作环境,一是高海拔带来的缺氧反应,经常有头痛、头晕、胸闷、失眠、流鼻血乏力、血压升高的情况;二是干燥,湿度较低,年降水量平均17毫米,年蒸发量3137.3毫米,是全国降水量最少地区;三是紫外线辐射强,是全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3倍;四是寒冷多风,年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34.3℃。每年刮风可达180天之长,最大风可达10级,最大风速达25米/秒,还有风沙和沙尘暴;五是乘车,由于出行路远,每次出差都要乘车几千公里。“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或者换一种方法去尝试。
如果你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喜欢,是因为自己还不理解或者不想去尝试享受风俗带来的愉悦和美味;如果你的分管工作或自己的建议意见得不到当地干部的支持和认可,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可能还不成熟,可能没有换位思考,也可能是你的想法与当地干部的想法不在同一频道上;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没有显示出效果和成效,是因为许多工作都有一个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因此,千万不要抱怨老天爷,抱怨他人,抱怨组织,认为只有自己是非常正确的或者有能力去改变面貌。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大山”无法移动,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改变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做出改变的计划,降低期望值,增加幸福感。我们无法改变高原气候,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克服困难环境中锤炼自己;我们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但可以改变适应环境的心态和处世的方式。愚公可以移山,我们也可以搬到山那边去。
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影响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影响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盐湖企业,每当站在盐湖盐田前看到盐花结晶时,对水产生过许许多多遐想。在高原我见过不同的水,有盐湖淡绿色的卤水,有高原的清蓝之水,有积雪融化而涌出的昆仑纯净的圣水,有山洪暴发冲开泥土石头桀骜不驯的水,有雨水、泉水、露水,在三江源看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之水,在海南州贵德县看到“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清澈之水……
我沉思在水的品质之中,所有的水好像都非常清楚自己要往低处流,而且不停地流动,没有困扰和烦恼。无论遇到任何不同质的水,它毫不犹豫地融进去,汇聚成一股更加强大的力量,继续向前流动。遇到障碍时,它想都不想自然而然地绕过去,不用多久就会发现自己再次又回到了大方向。当水不能向前流动时,它还会选择向上或向下,它可以渗入地下,也可以跟随炙热的空气升到空中,变成云朵,再化成雨滴,变回水的状态。我想一个人能炼就水的品质有多好……
援青干部要炼就水一样咬定方向不变的品质。每一个援青干部在高原工作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党性教育。把援青3年作为自己接受党性教育的机会,去深层次挖掘良心和道德的潜在力量。许多浙江援青干部坚守着“缺氧不缺精神、缺条件不缺斗志”的信念,提出“海拔高工作要求更高,风沙硬工作作风更硬”的标准,牢记在解放青海、保卫青海、建设青海伟大实践中甘愿牺牲奉献的老一代青海人,用青春热血铸成“热爱高原、扎根高原、建功高原”的老高原精神。用实际行动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援青干部除了自身接受锻炼外,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两地交流,并努力在两地架起桥梁,不断地为援助地提供帮助。两年时间里,我先后为冷湖争取了7个援建项目,为冷湖学校、医院等单位捐款捐物十多次;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12年在青洽谈会上本人牵头签约了一家企业,于10月26日举行开工仪式,年产2000吨水晶工艺制品正式落户冷湖,实现了冷湖历史上引进加工企业零的突破。
我们援青干部不同于援藏援疆干部,在做好援建和对口支援工作外,与当地班子成员一样还有分管工作,有的分管部门多,且在位时间长,要做出成效,必须炼就水一样包容的品质。援青干部都分布在藏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要与不同的民族干部群众共事打成一片,就要具备水的品质。要学会包容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他们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特有的处事方式,无论我们是否习惯、认同,我们都要尊重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习俗,工作生活中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和维护民族大团结。许多援青干部有着比较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一定要考虑两地的匹配性。我们工作的前提应该是融洽,要学会与当地班子成员团结和谐共事。首先要清楚我们是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要讲原则、顾大局。与当地班子成员共事应该“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点轻蔑和猜忌;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少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剔与苛求;多一份坦诚和关心,少一点掩饰与冷漠”。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干部、当地汉族干部的领导风格。
(作者系浦江县委常委,援青干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