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功玲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 453003)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质量安全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食品中的有益成分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烹调对各营养素的影响,了解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及相关的营养政策,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食品营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知识点多且碎,内容也抽象,单纯依靠老师说教的方法,难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上课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多数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在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不少老师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提出问题教学法、增加与学生互动等手段,但教学效果并没有根本改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1],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在项目教学中,有老师首先提出若干相关的项目,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并完成项目计划。在项目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学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可体验创新的艰辛及完成项目乐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2],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老师只是舵手,起到引领和帮助的作用。但项目的提出对老师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将课程划分成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课程中的哪项内容应非常清楚,几个模块几乎包括了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认为可以以年龄的不同为主线将营养学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正常成年人的营养与膳食,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特殊职业人员的营养与膳食。老师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每个模块分别提出3-5个可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项目题目要清晰好理解、大小适宜,难度适中,能与本门课程相对应的理论紧密结合,尤其是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学生乐于接受,可操作性强,能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例如,针对婴幼儿的营养与膳食模块,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帮助婴儿出牙的营养食品研究,1-3岁全营养食品的研发等,婴幼儿饮食及健康状况调查,母乳中的抗菌成分在幼儿食品中的应用等。
针对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模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题:老年补钙食品的研发,心血管病老年食品的开发,糖尿病人综合食品的研制,老年人健康及膳食调查分析,老年减肥食品的研发等。
学生自由结合,最多六人一组,一个班分为5组,从老师给出的题目中选题,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选题,但老师要把关。组与组之间的项目可以相同。
老师强调试验方案确定的重要性,引导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广泛收集、整理相关理论知识,让每位学生首先写出自己的试验方案,然后由小组共同商讨、调研、论证,包括实验场地、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等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最终由小组制订一个详细的设计方案。
通过开通报告答辩的形式,最终确定实施方案。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在班级答辩会上讲解项目的立项意义、研究内容、创新性、技术路线、现有理论及物质条件、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办法、成果展示的形式等,然后对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要求其他组同学一定有问题提出。项目讲解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情况、其他组成员提出问题的多少等都作为各组最终项目答辩成绩的依据。各小组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后,就可以开始实施项目。首先进行组员分工,例如张三准备材料,从选料到购买都由他负责;李四准备仪器设备;王五负责试剂的配制与成分的测定等。分工一定要责任到人,同时要注意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教师要随时检查督促学生的试验进度,最终学生按时完成项目试验,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每位学生写出总结,组员之间交流,每组汇总一份项目总结报告,以PPT的形式展示。
每组提交一份项目总结报告及PPT,有产品的项目,提交制作产品。在该项目中每个同学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3-5]。
(1)项目设计分(开题报告分)
占该项目总成绩的30%。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老师根据交上来的项目设计报告给各组打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是开题答辩分,由其他组的成员根据这个组的讲解及答辩情况给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第三部分是由老师根据其他组成员对答辩组提问题情况打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
(2)行为分
占该项目总成绩的40%。由老师和小组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合理的分数。行为包括:学习态度及收集资料情况、出勤率、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试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等。
(3)项目完成分
占该项目总成绩的30%。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项目总结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二是项目答辩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20%。
项目总结分。老师根据交上来的项目总结报告,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可靠性及数据分析、结论等方面,综合评价打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
项目答辩分。项目完毕后,进行结项答辩。同样,提问题的组员和项目讲解组员的情况都列入考核内容。由其他组的成员根据这个组的讲解及答辩情况给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由老师根据其他组成员对答辩组提出问题的多少及质量打分,占该项目总成绩的10%。
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确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础理论知识笔试分数,二是项目总分数。
(1)基础理论知识笔试分
占课程总成绩的50%。所有项目实施完毕之后,应进行理论知识能力的笔试。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学期末进行理论考试是必须的。由于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好坏,所以应增大其在成绩评定过程中的比重。考试题量和考试成绩和常规教学一样,可以设为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基础理论知识笔试分为卷面分的50%,记作F理论。
(2)项目总分
占课程总成绩的50%。将学生每个模块即项目的得分汇总,然后除以模块总数,再乘以50%,即为该学生的项目总分数,记作F项目。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F项目表示学生的项目总分数
ni表示每个模块得分
n表示模块总数
(3)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
基础理论知识笔试分与项目总分之和即为学生该门课的总成绩。用公式表示如下:
学生的该课程总成绩=F理论+F项目
其中,F理论表示基础理论知识笔试分
F项目表示学生的项目总分数
第一,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是项目的制定与学生的配合,所以老师在制定项目的数量、大小、难易程度时要同时考虑学生的能力,该课程的学时总数以及本学期其他课程的压力等情况,确保学生感兴趣,有能力有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二,如果由于课时及时间的原因,整个课程不能全部实施项目教学,也可以挑选部分内容进行项目教学,但要注意全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即传统教学及项目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两部分教学内容既不要有不必要的重复,也不要有重要内容的疏漏。
第三,通过项目教学前的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任课老师告诉学生整个课程的安排及考核办法,讲清楚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及设施办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积极主动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老师在考核学生项目完成情况时,应该不能要求过高,要以能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并灵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同时兼顾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考察。
第五,项目教学法增加了教学经费的投入,又对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提出了挑战。所以,实施项目教学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确保项目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如果条件许可,可以采用学校和企业结合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既可减轻学校经费压力,同时为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触也提供了良好机会[5,6]。
项目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及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对老师又有极大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多深入社会、企业,了解食品的很多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同学期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才能为学生提供好的、合适的教学项目。另一方面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倍。所以实施项目教学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在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关键是,老师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制定的项目数量、难易程度和项目内容要合适,学生有能力有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
[1]陈瑜,安和生.项目式教学法之我见[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32-34.
[2]陈琳,杨绍斌,来健.项目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77-178.
[3]杨晓波.项目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3):37-38.
[4]宋志华.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课程评价[J].考试(科研版),2010(1):39-40.
[5]王红.关于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2):146-147.
[6]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