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不久前去美国,有幸见到了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他对美国的家庭教育进行了介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启发最大的是对孩子财商的教育和培养。
夏保罗先生是位教育家,亲手培养出1000多名CEO,他说:“美国人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认识:要想孩子成才,必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智商、财商、情商,但在这‘三商中,财商的培养最为重要。”
在美国,曾经流行于世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早就被抛弃了,美国人认为,一个人进入社会后,综合素质比数理化要重要百倍。美国很多教育专家指出,孩子的综合素质首先体现为其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帮他们建立自信心。夏先生解释说:“美国人有一个共识,在诸多成功中,赚钱最能培养人的成就感,所以必须让孩子从小就对钱有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念,也就是财商。”
夏先生对孩子财商的培养是从教他们记账开始的。他在孩子有了数字的概念后就买来账本,耐心地教他们记账的基本知识,要求他们把每天每笔零花钱的收入和支出都清楚地记录下来,一分也不能错。他让孩子们每周对自己的花钱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钱花多了,哪些该花的钱没花。最后,他会对孩子们的账本和总结进行讲评和指导。
一次,夏先生在检查女儿的账本时,发现她买橡皮的支出比以往多了6美分,他便将7岁的女儿叫到身边,问是怎么回事,女儿笑嘻嘻地回答:“这次买的橡皮上有我喜欢的卡通画!”夏先生听后,和蔼地对女儿说:“橡皮是学习用品,改错是它的主要功能,卡通画与它的功能毫不相干,为此多支出6美分,我觉着不划算。”接着,夏先生耐心地给女儿讲花钱应该掌握的原则。夏先生说:“尽管我所说的话,女儿不一定能全部理解,但起码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从孩子们5岁起,夏先生就开始让他们尝试着买卖股票。他细致地教孩子们买卖股票的方法;教他们分析股市行情的基础知识;给他们灌输关于利率、行业、公司、供给等基本常识。夏先生说,很多美国家庭都在这样做,既让孩子们加深对财富的认识,还能让他们学会节约。孩子学习理财后,再逐渐学会在为人处世时不小气,同时也意识到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或许正是有了这种财商教育,夏先生的5个孩子综合能力都非常高,分别考入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并全部拿到了MBA学位。步入社会后,5个孩子都成为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并有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据夏先生介绍,美国家庭对孩子财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时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在购买时做出选择;
5岁时知道钱币的等价物,例如:25美分可以打一次投币电话等,并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时能够找出一定数目的钱;
7岁时能够看明白价格标签;
8岁时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学会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
9岁时能够简单地制订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懂得比较价格;
10岁时知道每周节省一点儿钱,等有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时能从电视广告中发现有关花钱的事实;
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现在夏保罗先生已被清华大学聘为EMBA班的主讲教授,经常来中国讲学。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夏先生谈子女教育问题时强调得最多的话题,作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教育专家,他甚至强调:“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小孩儿不会理财,富不过三代。”
目前,绝大部分中国家长仍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孩子智商的培养上。而财商的教育培养,恰恰是中国家长说得最少的话题。我们是否应该从美国人的做法中汲取点儿什么?
(雪茹摘自《现代青年·细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