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 朱锦伟 曹艺菲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研究和改变,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案例教学法在国外教育领域中应用相对较成熟,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进行对比,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例探究将案例对比的方法运用于地理案例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对比来研究某一地理事物的意义,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也掌握一种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
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地理事物、现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有限的精选过的地理知识实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概念,进行解决新问题的活动[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地理教学不只是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地理,同时向学生传授地理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2]。
在本文中,通过对案例的对比,能更加突出区际联系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意义,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本文以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例,探究基于对比的地理案例教学,突出围绕教学内容的案例对比,强化案例的思考性、讨论性和启发性。
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可以分为三部分:课前案例素材的搜集,课堂案例的实施,课后学生迁移应用。
这一阶段主要是搜集、处理和设计材料,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课堂实施的效果,在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图2 课前案例选编步骤
图3 课堂实施步骤
(1)案例呈现—阅读感知阶段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视频;④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等等。以上几种方式也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在本节对比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中可以先放三个短小的视频和图片,分别介绍韩国和朝鲜的社会面貌;浦东新区开发前和开发后的照片对比;3.11大地震后,地震地区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先对这几个案例有一个感知。
(2)个人分析—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置问题,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否则学生会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①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控制。②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组内讨论—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小组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可以达成共识,也可以不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小组展示—相互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任务是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对问题讨论的结果和本小组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另一个任务是全班讨论各个组提出的问题和想法,并且可以对其它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质疑。这样做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好处:①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②学生通过听取其它小组的发言,能够获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发散思维,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确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
(5)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首先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然后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②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乡和生活实际,以自己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使用课堂学习的分析思路来分析家乡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分析自己家乡的变化,自己小时候和现在做一个对比,找出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结合当地的实际,分析今后发展的方向,把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可以找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选一个课题,在做的过程中由老师进行指导,在学期结束时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参与到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
在讲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时,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案例对比,从而突出区际联系,便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区际联系的作用。
1.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由于区际联系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一部分以朝鲜和韩国的对比来说明。朝鲜和韩国的位置相似,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很大,从区际联系程度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材料一:朝鲜和韩国的位置相似,都是临海国家。韩国有人口4856万,面积99600平方公里。朝鲜有人口约2400万,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96人每平方公里。
材料二:朝鲜半岛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都分布在朝鲜境内。朝鲜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朝鲜人均矿产资源比韩国多10倍以上,有些会更多一些。
材料三:从能源上看,朝鲜的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000万千瓦以上,而韩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比较匮乏。朝鲜人均森林面积几乎是韩国的3倍,朝鲜人均耕地面积几乎是韩国的2倍。
材料四:经济方面:2011年朝鲜对外贸易总额为80.1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6.3亿美元,占朝鲜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的70.1%;而2011年韩国全年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占韩国全年贸易总额的19.77%。收入方面,朝鲜人均一个月的工资折合人民币40块钱,韩国人均一个月的薪水折合人民币8555元,两国人民的工资相差200多倍。韩国2010年GDP是1200多亿美元。朝鲜2010年GDP只是韩国的6%~12%,两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相差10倍还要多。
基于上述材料,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从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朝鲜和韩国发展的条件,并进行对比。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哪个国家应该发展的好一些?提出观点,说明理由。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前两问,说说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以上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了解朝鲜和韩国的位置、人口和资源概况,如果仅从这些方面看朝鲜应该比韩国的发展条件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材料四从对外贸易这个方面显示出了两个国家对外的区际联系程度的不同,以及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通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对比,突出区际联系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而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由于区际联系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一部分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1990年国家实行浦东新区开发,通过浦东开发前和开发后的对比来说明。
材料一:在20年前,在上海人中流传着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材料二: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当时浦东地区GDP为60亿元。2011年浦东新区GDP为5400亿元,是1990年的90倍;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2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上海市的52%,增速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材料三:截止到2011年,落户浦东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达到150家,占上海市的50%。
基于浦东新区的材料,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浦东新区在1990年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哪些因素促使浦东新区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后浦东地区对外区际联系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产生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这种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区际联系程度不同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区际联系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 突发事件对区际联系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事件发生前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比来分析。这一方面以日本3.11大地震为例,通过对地震前后当地经济状况的对比来理解区际联系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2011年3月11号,日本发生里氏9级的大地震,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受地震影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宣布,3月14日起全面停产,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厂商在地震后一段时间内共有22家工厂关闭,中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大幅减产,4月中旬,全球汽车产量可能骤减30%。从3月11日到24日,受特大地震影响日本汽车产量两周时间内缩水33.8万辆。
材料二:随着日本核污染范围的持续扩大,日本已下令禁止福岛、茨城、栃木和群马4县生产的菠菜和牛奶等食品上市。目前,至少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进口日本农产品和加工食品采取了限制措施。另外,1~3月中日贸易数据可发现,1~3月中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幅为27.1%,低于1~2月中日贸易28.8%的增幅。由于受到核辐射的影响,2011年3、4月,入境游人数同比减少45.59%,而出境游人数也相继减少22.3%。
材料三:2011年4月中国从日本的进口额为159.887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4.6%,而前几个月均呈两位数增长。大地震发生后,短时期内对中国对日的进出口贸易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问题设计:
(1)结合材料一、二,谈谈3.11大地震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2)结合材料三,谈谈3.11大地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3)说说区际联系对中日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突发事件会对一个地区区际联系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日本3.11大地震前后案例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通过在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对比,既实现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作用,又能让学生通过案例对比去发现某一地理要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地理要素。
[1] 杨爱玲. 地理教学中地理案例的分类与编写[J].地理教学, 2004 (12): 8-12.
[2] 万柏林.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的应用 [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