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县第三中学 李娟
有些时候,技巧与修辞都还原不了生活的真实。
——题记
时至今日,我还是忘不了那一次“上课下乡”的经历。人的记忆就是这样的奇怪,最后留下的总是沙里的黄金和让你能够感到温暖的印记。
我去讲课的是所乡级中学,干净整洁,师生的状貌特别地好。尤其是大课间,分成好几个环节,内容都是本校教师自己编排的。同学们做得很有美感和力量。特别是师生互动,更是张显了默契。
那节课我讲的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是一节实验课,所以我去的时候带了一些仪器和药品。在正式讲课之前,我本来设计了好几个导入方案。但是面对一张张坦诚的笑脸,我感到一切华美的词藻都是多余的,还是用热情回报热忱,更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带着微笑深深地吸一口校园清新的空气,好不好?”看到很多同学都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呼吸,很陶醉的样子。(这个环节的设置,既消除了同学们因为接触新的教师产生的紧张的感受,同时,也缓解了因为刚刚上过大课间剧烈运动造成的整个身体处于的亢奋状态。)然后,我问同学们是什么样的感受时,一个女孩子很快地举起了手,并愉快地说:“轻松”。我马上接到:“那我们就接着‘轻松’来说,我们之所以呼吸轻松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氧气供给了我们呼吸。那么氧气还有什么作用呢?氧气又是怎么样制取的呢?”同学们当然说“想知道”。“那么好,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其实让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恰如夏日的静美,知识就像一幅幅水乡一样的画卷渐渐地铺展开来。既使在这一过程中有过停顿和踌躇,那一定也包含了很多因为美好而追求的理由。那么,教师就是让这些理由得到答案的先知。
当讲到装置的连接时,先是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这之前是要验证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时的催化作用。我先将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木条没有复燃。这时我请一位男孩同我配合,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我握了他的手,面带微笑地说:“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接着,告诉他如何完成下面的实验,(即连接了一个干燥管的制氧气的装置)并开玩笑似地对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松手啊!”学生们是很聪明的,他们当然知道老师是课堂上最有力的护卫者。这时,下面的同学传来一阵愉快的笑声。检验进行得很顺利,接下来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当然也是由学生来完成。这回是两位漂亮的女孩子:她们小心翼翼地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容器的另一端,看到水中有气泡产生后,便松开了手,在导管处上升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良好。两位小女孩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实验的成功需要好多环节,但是最主要的是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这些孩子们做到了。而学生的积极性绝对是老师上课激情的酵母。还有一种检验方式,我用的是手式表演,然后请学生来“翻译”,大家也都猜到了。
灵活多样的上课方式,一直是我所追求的;希望不与学生产生代沟,也是我一直向往的;能够拥有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也是我一直努力的。
对于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完全像是徘徊于一所新的房舍里,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摆设出不曾预料到的家具,而他们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了解;更多的疑问空间;更多的关爱。这节课最重要的部分是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在收集氧气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无外乎就是7个字:检、装、夹、点、收、移、熄。但是,每一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却是需要大篇幅地去讲解。为此,我用了多媒体进行分解式的讲述。学生们听很认真,因为太过于专注了,所以这节课大家都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在结语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但正因为这样,才值得我们去回味……”
就像分子与分子不能无距离地紧挨着一样,我与这些学生只有一课之缘。但是彼此留下的印象却是留在记忆中的黄金。也许在经过了多年的生命跋涉之后,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忽然想起:那流逝的时光中,曾拥有那么一节课,阳光透过窗棂,窗棂外鲜花次地开放,开放在灿烂如华的人生行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