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C电压稳定控制和抑制低频振荡交互影响研究

2013-07-03 07:06王云洁
电力工程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阻尼比线电压阻尼

王云洁,胡 弢

(1.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96;2.盐城供电公司,江苏 盐城,224005)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联和全国联网的战略实施,为提高输电的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我国输电系统引进了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分别装设在广东江门、湖南云田、湖北凤凰山(2套)、河南小刘以及辽宁沙岭的500kV变电站和鞍山红一变中,这些示范工程投运对电网运行产生明显的效果,对系统的稳定运行产生积极作用[1]。传统的电力电子控制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控制目标通常只有一个,如潮流控制、电压控制或增强系统稳定性等。而在SVC电压环加入附加信号可以同时提供电压支持和阻尼控制,其特点是电压和阻尼控制的双重功能。近几年来,多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间的交互影响问题正在研究中。文献[2]指出了PSS与SVC的交互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多目标协调设计,但是对于单FACTS器件的不同控制目标间的交互影响很少有深入研究;文献[3]分析了静止同步补偿器多目标协调控制。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SVC 2种功能间的交互影响,建立了装有SVC的二区域四机系统的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以上分析研究的有效性。

1 SVC控制作用

1.1 SVC的电压控制作用

SVC的电压控制可用1个简化的SVC和电力系统的框图来表示(见图1)。其中系统等效阻抗对应于SVC母线端的短路容量,关系式为:

图1 简化电力系统框图

式中:XS为系统等效阻抗;SC为SVC母线三相短路容量;Vb为线电压基准值;SB为系统基准容量。如果SVC吸入无功电流ISVC,无SVC电压调节时,SVC母线的电压为:

可见SVC电流导致了与系统电压同相位的电压降。SVC母线电压随着SVC感性电流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容性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式(2)反映了系统特性和系统负荷线的关系,意味着在一个弱的交流系统中(高值)SVC电压控制作用比在一个强的交流系统中 (低值)更为有效[3]。

1.2 SVC附加阻尼控制抑制低频振荡作用

SVC具有电压控制功能,在纯粹进行电压控制时基本没有提高系统阻尼的作用,应增加附加控制器来实现阻尼控制[4]。附加阻尼控制器可用相角补偿原理,降低区域间振荡能量从而实现阻尼控制,设计的具体步骤为:(1)对系统进行小干扰分析,分析系统低频振荡特征根,进而分析系统的振荡模式;(2)在相应的振荡频率下,计算滞后角α;(3)计算附加控制器的超前滞后角φ,确定超前滞后控制参数。

SVC及其附加阻尼控制作用原理[5]。单机无穷大系统如图2所示,SVC将中点电压调节到Vm。假设送端的电压保持恒定,即ΔV1=0,则发电机的经典二阶模型为:

图2 装有SVC的单机无穷大系统

式中:Tj为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D为系统的自然阻尼功率系数;δ为发电机功角;ω0为发电机同步速;Pe为发电机电磁功率。式(3)描述了系统的小信号动态行为。如果SVC严格按照保持中点电压Vm恒定的控制方式运行,则ΔVm=0,发电机的经典二阶模型为:

D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故式(4)对应特征根方程式的根实部为0,导致转子角作不衰减振荡。由式(4)可以看出,按恒定电压控制方式运行时不能提供任何系统阻尼[6]。然而,如果允许对中点电压进行调制,即可以对系统阻尼做出贡献。若中点电压,K为常数,则:

引入附加控制器对电压进行适当调制后,SVC将系统转化为一个具有正阻尼的系统。从式(5)可以看到,新特征根实部为负,转子角的任何振荡都会随时间而衰减。这种控制特性被称为附加阻尼控制。

2 SVC电压控制与阻尼作用间的交互影响分析

SVC附加阻尼控制后能有效抑制低频振荡[7,8]。图2所示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中,SVC的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母线处并联了一个可变电纳,改变了整条线路的等效阻抗。

未安装SVC时,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为:

装设SVC后,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为(利用Y-Δ变换):

调节SVC的输出,使SVC的并联电纳变化ΔBSVC,则有功功率的增量ΔP为:

式中:V1_0,V2_0,BSVC_0分别为 V1,V2,BSVC的初始值。SVC安装处的母线电压为:

解得:

调节SVC的输出,使之变化ΔBSVC,则SVC母线电压的增量ΔVm为:

由式(8)可得,SVC附加控制产生的发电机电磁转矩为:

由文献[9]可知,ΔTe由2个分量组成:

式中:TS为系统的同步转矩系数;TD为阻尼转矩系数。将其代入式(5)并简要写出其特征根方程:

所以TS主要影响振荡频率,而TD主要影响系统机电振荡的稳定性。为保证阻尼控制的效果,要产生大的阻尼转矩,ΔBSVC需增加较大。而ΔBSVC的增加会使ΔVm变大,从而母线电压发生较大的振荡,影响电压控制效果。因此,SVC的阻尼控制与电压控制存在矛盾,增强系统阻尼振荡的能力会降低电压的控制水平。

3 仿真分析

3.1 仿真模型

文中采用2区域4机系统进行仿真,(如图3所示),SVC装置安装于节点8。

图3 2区域4机系统接线

3.2 SVC电压控制仿真

在仿真系统中加入SVC,验证其对电压稳定控制的作用。仿真方案:节点8处1.0 s发生瞬时三相短路故障,1.1 s故障解除。仿真时间为30 s,安装SVC前后节点8电压幅值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的电压曲线可以看出,未安装SVC的情况下,故障消失后系统电压的波动比较大;而加装SVC后,系统电压波动有所减弱,并能较快达到稳定。

3.3 SVC附加阻尼控制抑制低频振荡仿真

对系统进行小干扰稳定分析,发电机1、2和3、4区域间低频振荡模式特征根为-0.053194+j3.401198,其阻尼比小于2%,需要利用SVC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进行抑制该低频振荡模式。在附加控制信号输入处输入一个区域振荡频率的正弦量,其频率与低频振荡模式相同,ω为3.4016。分析由此信号引起的联络线上功率的振荡,通过对比得到滞后角α约为88°。由于两级滞后,附加控制器的超前滞后角φ=(180-α)/2=46°。 由此可得:t1为 0.12 s,t2为 0.73 s。

在系统中仿真验证SVC及其附加控制的阻尼效果。仿真方案: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的小扰动分析功能,对不同控制情况下的系统进行小扰动稳定分析,得到低频振荡特征根的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控制情况下的振荡阻尼比

由表1可知,无附加阻尼控制的SVC对系统低频振荡的阻尼比基本没有影响;加装附加阻尼控制之后,阻尼比有明显提高,从1.56%左右提高到了5.67%。可见SVC加装附加阻尼控制器能更好地增加系统阻尼比,抑制低频振荡。

3.4 SVC附加阻尼控制对电压稳定的影响仿真

仿真方案:节点8在1.0 s至1.1 s间发生瞬时三相短路故障,仿真时间为30 s,安装SVC前后节点8电压幅值曲线如图5所示。

对比可知,无SVC的情况下系统电压的波动比较大;在加装无附加控制的SVC后,系统电压波动有所减弱,特别在故障瞬间,电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过程;加装带有附加阻尼控制的SVC后,在故障消失开始一段时间,电压的波动比较大,甚至比未装SVC情况下的电压波动更大,这从前面的理论分析中也可看到,未装SVC时,三相短路发生后,电压瞬间降低到接近0,当故障切除后,电压振荡回复到稳态。而加了附加阻尼控制后,其作用使电压波动变得更大。

从以上的现象看,SVC的电压控制与阻尼控制之间存在负的相互作用。

4 结束语

研究了SVC电压控制与抑制低频振荡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影响问题。在研究SVC的电压控制功能及SVC附加阻尼控制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抑制的基础上,明确了SVC按恒定电压控制方式运行时不能提供系统阻尼,只有附加阻尼控制才能向系统提供正阻尼。而附加阻尼控制提高系统阻尼的同时,理论上对电压控制的稳定性又有不利影响,从而得出SVC的两种控制功能间存在负的交互作用的结论。并在PSASP中进行了时域仿真,证明了SVC电压控制与阻尼控制间存在负的交互影响。

[1]邹振宇,江全元,张鹏翔,等.PSS与SVC多目标协调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17(4):66-70.

[2]刘宪林,王 鑫.单机-SVC-无穷大系统机电模式阻尼特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8(3):89-90.

[3]栗 春,姜齐荣,王仲鸿,等.静止同步补偿器多目标协调控制器的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1999,14(2):21-59.

[4]严伟佳,蒋 平.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的FACTS阻尼控制[J].高电压技术,2007,33(1):189-192.

[5]张彦魁,张 焰.静止无功补偿器建模及其在电压稳定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3):488-496.

[6]李 林,康积涛,刘永江,等.电力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气技术,2010(6):6-8.

[7]ABIDO M A,ABDEL-MAGID Y L.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Stability Enhancement via Excitation and Facts-Based Stabilizers[J].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2004,32(1):75-91.

[8]LERCH E,POVH D,XU L.Advanced SVC Control for Damping Power System Oscill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1,6(2):524-535.

[9]倪以信,陈寿孙,张宝霖.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阻尼比线电压阻尼
N维不可压无阻尼Oldroyd-B模型的最优衰减
关于具有阻尼项的扩散方程
具有非线性阻尼的Navier-Stokes-Voigt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基于细观结构的原状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某110 kV变电站装设低压电抗器的可行性研究
阻尼连接塔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黏滞阻尼器在时程分析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研究
关于《三相交流电源》章节的教学探析
基于开关表的直流微电网控制及其仿真
风电汇集站无功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