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奋琦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限于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善于用旧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老师: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疑置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中有疑问,才能思考;脑中有思考,才能探索、创新。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首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善思、深思。要使学生有疑而问,就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要求教师有自觉的思维行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非智力创造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因此,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咏雪》一文,学生就对用“空中撒盐”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展开讨论,有说“柳絮因风起”比“空中撒盐”更有神韵,有说“空中撒盐”比“柳絮因风起”更容易想象和理解,很多人见不到“柳絮因风起”,无法想象也享受不到这种美,还不如“空中撒盐”来得实在。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创设情景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喜、怒、哀、乐,举止言谈对学生的思维有重要影响。在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探究意识的养成有赖于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而学生主体性需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充分地发挥。教师亲切和谐的面容、自然生动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更能促进他们积极思维,达到新颖、独特的思维效果,而严肃、冷峻的面孔、生硬指责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紧张、惧怕。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自主、和谐、高效、简约、真实的。学生的学习是感知、领悟、积累、运用、形成的过程,其中,主要环节是感知、认知、内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尽情的释放,洒脱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与教师、文本的探究形式对话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创新品质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努力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机会,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自己,寻求发展的可能。学生的差异是创新教育关注的个性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特殊个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关怀,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需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许多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正是摆脱习惯性思维束缚的结果。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的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样做,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的思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向纵向发展。例如我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题目:(1) 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说说这篇散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3)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一连串的问题无不扣题而来,既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脑之事。问题一提出,顿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群情振奋,学生发言踊跃,老师适当点拨,很快明确了答案:(1) 写作内容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2) 写作顺序是空间顺序; (3)写作方法是对比。我们的分析和课文实际一样吗?一句问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有序而紧凑。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思维得到有力的训练。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
当今学校教育必须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注重科技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教学中,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二十一世纪在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在创新教育中与学生共同成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陶行知先生所追求的境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参考文献:
[1] 宗敏娜;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途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10期
[2] 贾正银;新课改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