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秀梅
(阜新市公安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临床研究
赖秀梅
(阜新市公安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通过对 35~55 岁中年男性冠心病(CHD)患者与男性健康体检者血清胆红素(BI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年男性血清 BIL 和 LDL-C 水平与 CHD 发生的关系及血清 BIL 和 LDL-C 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 CHD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 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到阜新市第二医院就诊并确诊为 CHD 的 72 例 35-55 岁中年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72 例相同年龄段的男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 BIL 和 LDL-C 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 患者组血清 TBIL、DBIL、IBIL 浓度均低于对照组,LDL-C 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TBIL、DBIL、IBIL 水平与 LDL-C 浓度均成负相关关系(-1 < r < 0),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HD 患者血清 BIL 呈低浓度水平、LDL-C 呈高浓度水平,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浓度 LDL-C 和低浓度 BIL 均可能是中年男性患 CHD 的危险因素,LDL-C与 BIL 水平检测对 CHD 的辅助诊断和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本质上是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导致的大中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性过程,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所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占CHD的绝大多数。AS的形成与脂蛋白代谢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1],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胆红素(BIL)是人体内一种天然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它能抑制LDL的氧化修饰防止AS病变的形成。己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低血清BIL浓度可能是CHD发病新的危险因素之一[2-3]。
本文将讨论CHD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BIL和LDL-C水平之间的差异及两参考指标之间的关系,为CH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1.1 一般资料
实验(CHD)组:72例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到阜新市第二医院就诊住院的35~55岁中年男性患者,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72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到本院体检的35~55岁男性健康人群,无心血管、糖尿病、肝肾疾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两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并排除肝胆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代谢系统疾病,其它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使用磺胺药、脂肪酸等影响BIL和LDL-C代谢的药物者。
1.2 方法及仪器
方法: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取血清进行BIL和LDL-C的测定;试剂:北京中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试剂盒;仪器:东芝200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χ—±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CHD患者血清BIL与LDL-C的关系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资料t检验比较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人群血清BIL和LDL-C水平(平均数±标准差,单位BIL:μmol/L; LDL-C:mmol/L)
2.2 血清BIL与LDL-C的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
结果见表2。
表2 血清BIL和LDL-C水平相关性(r)
3.1 LDL-C浓度升高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LDL-C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是发生AS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4]报道,氧化的LDL-C在AS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当被氧化成Ox-LDL后易与清道夫受体结合,被巨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从而沉积了大量的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酯导致粥样硬化是致AS的关键因素。另外,氧化修饰的LDL-C的高细胞毒性可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脂质斑块的形成,引起血管堵塞。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35~55岁中年男性 CHD 组血清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这使得氧化修饰的LDL-C浓度显著增加,继而造成沉积在血管内皮细胞的Ox-LDL含量增加,引起CHD的发生。据此认为,血清LDL-C水平升高是CHD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血清LDL-C水平,减少LDL-C的氧化作用可有效防止CHD的发生和发展。
3.2 BIL浓度降低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BIL是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BIL的这一代谢过程被认为是体内清除衰老红细胞的途径,而BIL也成了仅需排除体外的毒性废物。近年研究发现,健康人群血清BIL水平比CHD患者相对较高[5-6],其原因很多学者认为BIL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还原剂,具有抑制LDL-C的过氧化作用。BIL与清蛋白结合复合物进入血管壁,在血管壁上阻止由巨噬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引起的损伤和血管壁上脂质和LDL-C的氧化,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血清胆红素可增加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活性,增加新生HDL-C向成熟球形HDL-C的转化,升高血浆中HDL-C水平,减少组织胆固醇的沉积,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同时BIL还可增加胆固醇的溶解性,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35~55岁中年男性 CHD 组血清 TBIL、DBIL、IBI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即体内生理性抗氧化能力减低,脂质氧化增多而引起CHD的发病概率增加。显示血清中不同形式的BIL降低是CHD的危险因素。
3.3 低浓度BIL和高浓度LDL-C共同加速CHD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结果表2显示血清 TBIL、DBIL、IBIL 水平与LDL-C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1<r<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可能为血清BIL水平降低,LDL-C水平相对较高,机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使得脂质和LDL-C的过氧化物大量增多而沉积在血管壁,引发一系列的血管损伤反应,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发生CHD。相反,健康人群血清BIL水平高,机体内抗氧化活性强,而血清LDL-C水平相对较低,有效减少脂质和LDL-C的过氧化,粥样斑块不易形成,动脉硬化形成减缓。由此可认为低浓度BIL和高浓度LDL-C共同加速CHD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证实,35~55岁CHD患者CHD患者血清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BI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BIL的抗氧化作用影响血脂代谢,两者的综合作用使得CHD的发生概率增加。提示在CHD的防治中除降低 LDL 水平之外,设法提高血清BIL水平可以达到防治CHD的效果,即用血清BIL水平预测CHD的发生,或增加其浓度来预防和治疗CHD具有一定临床价值。高浓度血清LDL-C和低浓度BIL是中年男性患CHD的危险因素,因此,LDL-C与BIL水平检测对CH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Kapitulnik J.Bilirubin:An Endogenous Product of heme degradation with both Cytotoxic and Cytoprotective Propertes [J].Mol Pharmacol,2004,66(4):773-779.
[2]丁小东,张海峰,沈彩华.冠心病患者血脂蛋白(a)、胆红素和尿酸水平的变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3):327-328.
[3]张 文 明 .血 清 胆 红 素 与 冠 心 病 的 相 关 性 研 究 [J].中 国 医 药 指南,2011,9(7):26-27.
[4]Troughton JA,Woodside JV ,Young IS,et al.Bilirubi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 PRIME)[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7,14(1):79-84.
[5]薛邦录,刘彤,刘毅,等.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1):778-779.
[6]王锡 伦,王 进.冠 心 病患 者血清 胆 红 素水平与血 脂变化 的 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2012,19(100):108-109.
[7]黄 维 义,曹 林 生,贺 立 群.冠 心 病患 者 胆 红 素 浓 度 变化 及 其 对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修饰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23-24.
Clinical Study of Serum Bilirubi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LAI Xiu-mei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Fuxin Municipal Hospital, Fuxin 123000, China)
Objectives35-55 year-old middle-aged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patients and male healthy subjects, serum bilirubin (BI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leve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middle-aged menserum BIL and LDL-C levels and CHD.MethodsFuxin Second Hospital in January 2012 to November 2012 and confirmed 72 cases of CHD 35-55 year-old middle-aged male pati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2 cases of the same age male healthy subjects served as controls group. Using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to detect various groups of subjects serum BIL and LDL-C leve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CHD patients serum TBIL and, DBIL IBIL concent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LDL-C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Serum TBIL, the DBIL and, IBIL level of LDL-C concentration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1<r<0),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t test, P<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High concentrations of LDL-C may be middle-aged men suffering from CHD risk factors; low concentration of serum BIL may be middle-aged men suffering from CHD risk factors, serum BIL level of LDL-C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to LDL-C and BIL level of detection of CHD aided diagnosis of 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ilirub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541.4
:B
:1671-8194(2013)10-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