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

2013-06-28 16:55岳超荆延德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4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研究

岳超,荆延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

岳超,荆延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经历了10余年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10余年来(2002-2012)国内夜间旅游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夜间旅游的概念、特征、动因、功能以及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对夜间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作为研究路径,提出今后夜间旅游研究目标应趋于综合性,关注夜间旅游7个开发环节、六大要素与3个地域层面;研究手段趋于多元性,关注夜间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游客和民众对夜间旅游的感知和态度;强调文化的核心地位,重视夜间旅游与日间旅游的关系。

夜间旅游;综述;评析;趋势

随着旅游业不断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夜间旅游日益成为夜经济和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地位上,夜间旅游不再只是日间旅游的补充和延伸。随着夜间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夜间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一些成功的夜游项目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上海黄浦江夜游、南京夫子庙夜游、台北士林夜市等已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是,国内很多地区的夜间旅游仍处于无序发展或初步发展的状态,这是一个不足,但也是一个契机。因此,有关夜间旅游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我国夜间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夜间旅游研究现状

(一)资料来源及年谱分析

国外对夜间旅游少有提及。笔者通过输入“nighttime tour”、“night tourism”等关键词在EBSCO外文数据库、Socolar公共平台和谷歌学术进行检索,仅见中国台湾和大陆学者在外文期刊发表的少量相关研究成果[2-3](并入下列国内研究综述),除此之外,鲜见与夜间旅游相关的专题研究。

笔者又输入“夜间旅游”等含义相关的中文关键词,在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成果80余篇。然后运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归纳分析法,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汇总,对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剔除内容重复的文献)。具体时间分布见图1。

图1 国内夜间旅游研究年谱分析

(二)文献研究方法及数量分布

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定量定性又可细分为描述性、概念性、构造模型和统计分析等[4]。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本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描述性研究方法占很大比例,为48.81%;相比之下,概念性研究较少;定量研究仅有6篇,占总量的7.14%(表1)。

表1 国内夜间旅游文献研究方法和数量分布

二、夜间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夜间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国内对夜间旅游的研究从21世纪初起步。有关夜间旅游的概念至今仍未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夜间”的范围没有界定。曹新向和梅林认为,夜间旅游是相对于日间旅游而言的,因此夜间旅游一般指游客在晚上19点到24点的旅游活动[5-6]。这一概念对时间的规定略显主观,因为各地的昼夜长短都有不同且不断变化,从没有说夜晚就是从19点开始,而旅游者在24点之后的旅游活动就不属于夜间旅游吗?显然是有些偏颇的。黄玉梅、卢冬梅和邓勇勇考虑到该问题,因此认为夜间旅游是日落到深夜这一时段,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7-9]。但该定义又试图使时间模糊化,也并未脱离依托时间界定日夜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夜间旅游不能仅仅以时间角度来与日间旅游简单划分,之所以将夜间旅游作为专题研究,正是因为与日间旅游相比,夜间旅游的内容、产品和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时间角度来定义夜间旅游只能理解为一个狭义的概念,否则就可能破坏夜间旅游内容的完整性。因此,我们不妨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以旅游者某种标志性活动作为夜间旅游的起点和终点。在人们的普遍生活意识当中,晚餐意味着晚间活动的开始,就寝则标志着晚间活动的结束,旅游者也不例外。因此,笔者给夜间旅游做如下界定:夜间旅游是游客从开始晚餐到就寝之间的时段内,所进行的各类旅游和休闲活动。

(二)夜间旅游的特征研究

纵观学者们的研究文献,对夜间旅游的特征在下列内容中有较一致的看法。

1.时空性

夜间旅游首先给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时空活动范围较日间旅游小。受旅游效率的直接要求,夜间旅游活动时间短而集中,空间具有聚集性的特点[10];受时空性的限制,游客往往选择单个进行旅游活动,活动范围围绕在住宿点附近,活动时间受严格控制,一般不会延长[11]。于萍还强调夜间旅游的时间性不仅表现在区别于白天的夜间性上,其还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2.休闲性

出于作息限制和人的生理结构,夜间旅游更倾向休闲化和娱乐化[12],这种休闲性不仅针对旅游者,同时也针对当地居民[13]。需要注意的是,游客和当地居民是出于不同原因提出了休闲性要求,因此夜间旅游在体现休闲型的同时还要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

3.文化性

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各地的夜间旅游具有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夜间旅游产品都是在以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依托,人为策划开发和文化特色明显是文化性的两重含义。夜间旅游的形成包含了人们追求晚间生活的一种文化心理,旅游活动的参与也是文化的渗透,夜间旅游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三)夜间旅游的动因研究

有关夜间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随着旅游者的日益成熟,他们越来越关注旅游产品的时间含量和体验质量。“猎奇”和“体验文化习俗”成为激发游客夜间外出的主要动机,因此具有地方特色、强调文化性和休闲型的夜间旅游活动倍受推崇;第二,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日间工作也使当地居民产生了利用夜间闲暇时间进行休闲活动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夜生活的发展;第三,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水平,是城市个性的体现,也是城市生活质量的晴雨表,城市为了竞争和自身形象,需要努力推动夜间旅游发展;第四,发展夜间旅游可以增加旅游收入,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还能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这些因素成为夜间旅游兴起的“推力”和“拉力”。基于以上几点,曹新向总结出了夜间旅游产生的动力机制,并为多数学者所认可(图2)。

图2 夜间旅游产生的动力机制

(四)夜间旅游的功能研究

总结学者们有关夜间旅游功能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夜间旅游增加了旅游资源的时间含量,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还弥补了某些地区旅游发展的季节性不足[14]。于萍认为夜间旅游填补了游客夜间旅游需求的空白,完善了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同时,夜间旅游项目本身已成为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丰富城市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

2.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宋雪茜指出,增加旅游资源的时间含量,意味着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因为发展夜间旅游可以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继而拉动生产、消费与就业。同时,夜间旅游实现了与白天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缩小了产品竞争群体,有可能成为城市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有学者测算,夜间旅游收入往往能占到旅游总收入的1/3。

3.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夜间民风民俗活动不仅是夜间旅游产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发展夜间旅游和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15]。常利萍也指出,夜间旅游可以体现城市的生活风貌、人文情怀,能够带动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改良和提升,让城市文化得以传播和推广。

4.满足当地居民休闲需要

宋雪茜认为,夜间旅游使城市居民逃离了由现代音乐影视为主体的封闭式脆弱个人文化圈,它将市民重新引入自然、引入历史。这说明了夜间旅游在发展同时兼顾了当地人的休闲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广阔的夜生活空间和场所,有利于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班远冲也指出,积极发展夜间旅游是增强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16]。

(五)夜间旅游产品研究

在对文献的归纳整理中我们发现,由于夜间旅游强调产品的重要性,不少学者在论述中将夜间旅游等同于夜间旅游产品,尤其在特点、功能、存在问题等阐述中与夜间旅游多相雷同,因此不再赘述。我们仅就夜间旅游产品的界定、类型及开发模式做出总结。

1.夜间旅游产品的界定

夜间旅游产品同夜间旅游一样强调时间的界定。文彤指出,夜间旅游产品是从傍晚到深夜大约5个小时的时间段内,针对人们的活动特点和时间规律而设计和开发的旅游产品。邓勇勇认为夜间旅游产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仅在夜间,即天黑(日落)到次日凌晨,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满足其游娱需求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总和;广义上的夜间旅游产品则包括从白天延伸到夜间的旅游产品。

2.夜间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开发模式

文彤在2007年首先提出将夜间旅游产品划分为表演型、参与型、景观型三大类型。曹新向后来在论述开发模式时给予了补充,增加了综合型开发模式,形成了四大类旅游产品类型及开发模式(见表2),并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和引用。此外,邓勇勇在总结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夜间旅游产品和旅游地的关系,划分为城市夜间旅游产品、乡村夜间旅游产品和古镇夜间旅游产品。

(六)夜间旅游存在问题研究

虽然我国夜间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们传统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导致居民的参与意识不足,影响了当地夜间旅游的发展[17];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普遍对夜间旅游缺乏重视,宣传少、支持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组织协调能力也有待提高[18-19];第三,受到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夜间旅游还面临旅游载体少、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可达性差、治安难度大等问题,夜间游的环境和条件有待改善[20-22];第四,在旅游产品和开发模式方面,还存在着产品缺乏特色,同质性严重、产品质量和品位低,缺少文化内涵、开发模式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夜间旅游的发展。

(七)夜间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1.市场培育论

市场方面,首要工作是转变传统观念。曹新向指出,要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激发人们的夜游消费激情,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提高居民和旅游者的夜游意识[23]。政府各级领导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夜间旅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一些特色活动、节会造势、低价策略和消费层次多样化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2.规划引导论

发展夜间旅游,有必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杨蓁认为,以规划为本,引导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是行之有效的长期发展模式,夜间旅游规划有必要纳入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当中。规划还要兼顾旅游市场和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在规划过程中,应以整合旅游资源、设计线路为根本。梅林具体地指出,夜间旅游规划要抓“重点”、抓“街线”、抓“片区”,推动“点、线、面”3个层次全面发展。

3.产品建设论

张倩等人认为,每个城市都各有特色,所以每个城市的夜间旅游都要有自己不同的定位,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独特的风格,打造夜间旅游产品。卢冬梅指出,夜间旅游产品要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厦门丰富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元素,并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对特色和文化的挖掘,才能使夜间旅游产品实现向高质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4.环境保障论

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和微观环境(安全环境、亮化环境、配套设施等)。宏观环境方面要求政府努力扶持、培育夜间旅游开发的市场环境,并提供政策支持。丛佳琦提出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夜间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统筹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能。微观环境方面,学者们多强调要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亮化工程、治安管理等方面增加投入,共同营造舒适和谐的夜游气氛[24]。

表2 夜间旅游产品分类及开发模式

三、夜间旅游研究评述与趋势

(一)时间维度分析

夜间旅游在国外并没有独立的研究地位,主要依附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学研究当中[25]。有关夜间旅游的专题研究,也鲜见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相比而言,国内对于夜间旅游的研究发展较快,这也体现了国内外不同的旅游发展思路和旅游者心理需求。在我国, 2002年夜间旅游研究发端,至2006年以前经历了低水平发展阶段。自2007年开始,夜间旅游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加,仅2012年文献数量就超过了前五年之和。不难看出,夜间旅游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全天候旅游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夜间旅游的研究价值越来越为学者重视,未来有关研究还将不断增多。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为夜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使旅游资源的效能得到更大的利用。

(二)研究内容分析

我国夜间旅游研究内容总体上范围较广,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文献不少内容是将不同时空环境研究的夜间旅游“知识碎片”拼凑成的空想性认知,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就现状论对策、就现象推结论的情况较多,缺乏理论支撑和普遍意义;其次,有关夜间旅游“资源与开发”、“影响和对策”等方面的描述性文章比重较大,研究内容和范围缺乏深度和广度,对实际问题研究较少;第三,研究的区域层面多以城市为主体,国家大层面和微观层面(如村镇、街区,景区等)涉足较少,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第四,在个案研究当中,夜间旅游更多被强调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对社会和文化功能的挖掘。谈及影响,多强调其积极意义,大多回避对居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总之,由于夜间旅游研究发展时间较短,总体成果不够丰富,在专业旅游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较少,也没有关于夜间旅游的专著问世。现有的文献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层次上缺乏深度,对夜间旅游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会大大束缚我们的视野(图3)。

图3 夜间旅游研究内容与篇数

(三)研究方法分析

研究方法体现了学者们对夜间旅游的理解和利用程度,在此方面,文献多集中于描述性、概念性研究和实证分析,定性研究占相当大比例。定量研究比较少,缺乏细致的调研和运用模型与数理统计方法。从国内外对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对夜间旅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更加多元化。在定性研究当中,注重理性探讨的概念性研究也较少,应当结合多学科知识,进一步从个案中提炼和总结夜间旅游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指导性,为夜间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四)研究趋势展望

夜间旅游是一个具有多维价值的旅游产业类型,它不仅是夜经济的前锋,扩大了经济发展时间含量,更用“夜”的独特魅力诠释了旅游地白天所无法表达的内涵,有助于丰富旅游者的旅游观感和对当地文化的深入领悟。同时,它的包容性鼓励当地居民改变传统观念,和旅游者一同走进夜旅游、体验夜生活。这种全天候发展、注重表现文化、追求和谐共享的内涵符合当今“大旅游”的发展理念。但是,夜间旅游研究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地积累个案经验,更需要多考虑在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和旅游者等多边关系中的深度探索。因此,在重视当前研究内容存在问题的同时,用前瞻性思维对夜间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尤为重要,并以之作为今后夜间旅游研究的路径依赖。

1.基于旅游开发视角

夜间旅游异于日间旅游的特征要求其开发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作,包括夜间旅游规划、资源调查、市场定位与营销、产品项目开发、形象设计、品牌培育、经营管理,以及体现在夜间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此为路径,未来的研究目标应趋于综合性,从而对夜间旅游的整体发展起推动作用;要更加注重夜间旅游宏观尺度(国家)、中观尺度(区域或城市)、微观尺度(街区或景区等)三层面研究全面发展,分别强调战略、对策与措施。同时对夜间照明、夜景规划、安全管理等技术层面加以关照。

2.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夜间旅游较日间旅游而言,可以更有效地惠及当地民众。旅游目的地需要处理好政府、民众、游客以及相关产业的四者关系,避免政府“与民争利”、游客“与民争地”、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夜间旅游将更加注重游客与民众的共享性、产品本身的公益性,经济红利主要来自夜间旅游的“溢出效应”。基于本视角的研究要努力通过量化等多元手段,研究夜间旅游在相关产业带动方面的作用,关注游客对夜间旅游产品的感知,以及民众对于夜间旅游发展的态度。

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

植根于本地的文化是夜间旅游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今后的研究要强调夜间旅游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将本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开发对策等研究相结合,注意对人文环境的保护,重视夜间旅游可能给文化、生态和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注重夜间旅游和日间旅游的差异和联系,要保持与日间旅游文化的一脉相承,同时挖掘夜间旅游的独特个性,建立协作而非竞争的时间关系。

参考文献:

[1] 于萍.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改革与战略,2010, 26(10):32-33.

[2] An-Tien Hsieh,Janet Chang.Shopping and tourist night markets in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1):138-145.

[3] Ping Yin.Nighttime tourism activities of domestic tourists in Beijing: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System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2011,1(1):37-46.

[4]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16(2):105-111.

[5] 曹新向.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以开封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8 (11):213-216.

[6] 梅林.开发夜间旅游拓宽长春消夏旅游发展空间[J].中国商界,2010 (12):121-122.

[7] 黄玉梅.城市夜间旅游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8] 卢冬梅.厦门城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9] 邓勇勇,郭文.国内夜间旅游产品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 (20):150-152.

[10] 常利萍.RMIP模式下的兰州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11] 文彤.城市夜间旅游产品研究[J].城市问题,2007(8):42-45.

[12] 刘卉妍,孙厚琴.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J].经济师,2009(6):255-256.

[13] 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 (8):125-128.

[14] 宋雪茜,赵陈.夜间旅游:城市休闲旅游发展之路[J].天府新论,2005 (6):188-189.

[15] 杨蓁.关于成都城市夜间旅游的初步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3):78-82.

[16] 班远冲,骆高远,井波,等.基于5R理念的我国城市夜间旅游开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91-94.

[17] 于萍.基于SWOT分析的南京夜间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 2010(5):113-114.

[18] 张玉红.重庆夜间休闲游的开发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 (12):79-80.

[19] 高霞飞,王琳琳,曹蕾.南京夜间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企业导报, 2010(12):56-57.

[20] 张倩,李玉洁.关于河南休闲夜间游的探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135-137.

[21] 朱源.杭州夜间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9):42-43.

[22] 张利华.江苏夜间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商贸,2011(8):170-171.

[23] 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N].中国旅游报,2007-11-14(13).

[24] 从佳琦.城市夜间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 (12):13-16.

[25] Marion Roberts.Good practice in managing the evening and late night economy:A literature review from an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R].London: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2004:6-44.

Literature Review of Nighttim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Yue Chao,Jing Yande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26,China)

The nighttim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reached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By handling domestic tourism literature from 2002-2012,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motivation,capabiliti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products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nighttime tourism.Finally,this paper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ight tourism,and proposes that th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multiple goals,including six elements,seven sections and three geographical levels;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s of night tourism related industries,tourists’perception and residents'attitude for nighttime travel;The core position of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time tourism should also be emphasized.

nighttime tourism;literature review;commentary;trend

F592

A

1674-3784(2013)04-0071-06

[责任编辑:连云凯]

2013-03-01

岳超(1987- ),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荆延德(1970- ),男,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旅游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新产品
产品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