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旭,李悦铮,1b,田东娜,2
(1.辽宁师范大学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2.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50)
1996—2011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江海旭1a,李悦铮1a,1b,田东娜1a,2
(1.辽宁师范大学a.城市与环境学院;b.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2.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650)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旅游业发展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增加值已位居海洋产业体系第一位。选取26个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滨海地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存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得分最高,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广西和海南得分居最后两位,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低。希冀各滨海地区认清自身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实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既定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滨海旅游;区域差异;主成分分析;中国东部
滨海旅游业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要的支柱产业,是现代旅游经济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是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从世界旅游经济发展来看,加快推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是大趋势之一[1]。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滨海旅游业的大轮廓,每年盛夏季节几乎占据国内游客数量的半壁江山;2011年中国滨海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7 472.11万人次,占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13 542.36万人次)的55.2%。由此可以看出,滨海旅游业发展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是中国旅游业影响世界旅游业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能够极大地促进“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目标的实现。
国外滨海旅游业开发较早,对滨海旅游业研究亦较早,有诸多学者对滨海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2]。Williams等选择自然、生物、人类利用与影响3类共50个因子,构建滨海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多达265个的滨海旅游地的评价[3]。June等人研究位于加勒比海西部地区的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该区非常倚重其滨海和海洋资源,但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使用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基于此,提出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资源管理规划的规划方法[4]。Jacqueline以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为例,研究防波堤的类型和当地住宿价格的辩证关系,发现在特定地区的人工海堤越长,该地区住宿设施的平均价格越低;反之,海岸线若是开放的,则住宿设施的平均价格越高[5]。Preston-Whyte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非德班海滨旅游地空间的社会认同、空间竞争和空间变迁等进行研究,发现信仰在空间分割中的作用最明显[6]。Agarwal曾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撰文,以英国滨海旅游地为例,对旅游地衰退机制和重新定位作深入研究,认为外部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旅游地自身竞争力下降是导致旅游地衰退的主要原因;要想摆脱旅游地的衰退,获得复苏,必须对旅游地重新定位,提出海滨旅游地产品重组和产品创新战略,而这种重组必须建立在当地特色产品的基础之上[7-8]。Meaurio和Murray认为小岛屿旅游业的发展导致3个方面的问题:社区传统文化弱化;利益分配不公平和贫富分化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岛屿城市化使得环境受到破坏,构建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监测体系[9]。
与国外相比,虽然国内对滨海旅游业研究较晚,但是截至目前有诸多学者对滨海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李悦铮等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沿海主要旅游景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框架思路;从年际和月份等时空上和地域空间结构上及消费结构上对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对策;论述海洋旅游的重要性,分析大连市海洋旅游资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洋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以大连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规划为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提出海岛旅游规划建设的任务;分析巴利阿里群岛和马尔代夫群岛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参照世界经验,提出长山群岛的吉美旅游开发模式[10-14]。刘佳等基于集群的区域协作、融合发展、投入引导及竞争优势的视角,探讨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发展路径[15]。单德朋、朱沁夫认为影响我国滨海旅游地引力的因素主要有客源地GDP、旅游地旅游从业人数、旅游地GDP、旅游地宣传促销努力程度、客源地与旅游地间的距离、文化认同感以及签证政策[16]。刘明、徐磊得出我国滨海旅游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旅游动机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的特征,进而对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17]。李瑞、黄慧玲指出未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将会表现出初步发展阶段与成熟市场的矛盾、打造滨海品牌产品、特种旅游方兴未艾、文化与旅游结合更加突出等多个特征和趋势,提出我国滨海旅游研究努力的方向与创新领域[18]。此外,翁毅和朱竑[19]、谷明[20]、张毓等[21]、武传表和王辉[22]、岳川江等[23]、张广海和刘佳[24]、曲凌雁[25]等亦从不同的视角对滨海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对滨海旅游业发展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理论和方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诸多专家、学者借鉴国内外滨海旅游业研究成果,从不同视角对滨海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实证分析,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尽管如此,还存在不足之处:从研究对象上看,大多是针对某些滨海地区、某些滨海城市旅游业进行比较分析,鲜有对中国各滨海地区间旅游业以及中国滨海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体系中地位进行比较分析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较多运用层次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定量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1个滨海地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存在差异进行研究,旨在使各滨海地区认清自身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制定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对实现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既定目标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根据《2011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 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6 508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 062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 3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 8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 408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和47.0%。
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8 760亿元,比上年增长9.3%;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7 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1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
通过表1可以看出:滨海旅游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3.4%,居第一位;海洋交通运输业占21.1%,居第二位;海洋渔业占17.5%,居第三位;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合计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72%,是我国海洋产业中的三大支柱产业。
通过表2和表3可以看出:滨海旅游业总产值从1996年的419.7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 706亿元,所占比例从1996年的14.7%增加到2006年的25.6%,位次从1996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一位;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3 24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 258亿元,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31.08%增加到2011年的33.4%,位次从2007年的第二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一位。
表2 中国滨海旅游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年际变化
表3 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构成(%)
(一)研究步骤
第一步:指标的选取。根据汪德根、陈田建构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26],结合本文研究需要,最终选取中国滨海地区26个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指标(2010年):VAR00001入境旅游者(万人次)、VAR00002国内旅游者(万人次)、VAR00003旅游外汇收入(百万美元)、VAR0000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VAR00005旅游企业营业收入(千元)、VAR00006旅游企业从业人数(人)、VAR00007旅游企业营业税金(千元)、VAR00008 A级旅游景区数(家)、VAR00009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人次)、VAR00010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千元)、VAR00011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千元)、VAR00012旅行社数(家)、VAR00013星级饭店数(家)、VAR00014星级饭店客房数(间)、VAR00015高等旅游院校数(所)、VAR00016旅游院校学生数(人)、VAR00017 GDP(亿元)、VAR00018人均GDP(元)、VAR00019第三产业占GDP(%)、VAR0002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VAR00021铁路路网密度(km/万km2)、VAR00022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km/万km2)、VAR00023旅客周转量(亿人次)、VAR000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VAR00025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VAR000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第二步:将中国滨海地区26个指标总计286个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最后得到前5个因子的方差解释(表4)、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表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6)。
表4 前5个因子的方差解释
表5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5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在VAR0002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VAR00017 GDP(亿元)、VAR00002国内旅游者(万人次)、VAR00013星级饭店数(家)、VAR00006旅游企业从业人数(人)上具有很大的载荷,这说明第一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旅游贡献率大小。
第二主成分在VAR00019第三产业占GDP (%)、VAR00022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km/万km2)、VAR00018人均GDP(元)、VAR00021铁路路网密度(km/万km2)上具有很大的载荷,这说明第二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第三主成分在VAR00025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VAR0002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VAR00008 A级旅游景区数(家)、VAR00018人均GDP(元)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旅游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主成分在VAR00011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千元)、VAR00025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座)、VAR000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旅游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五主成分在VAR00010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千元)、VAR00002国内旅游者(万人次)、VAR00004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这说明第五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旅游市场竞争力强弱。
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第三步:根据前5个因子的方差解释(表4)和因子得分(表7),计算中国各滨海地区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F=0.516 8 F1+0.192 97 F2+ 0.112 7 F3+0.062 32 F4+0.046 29 F5,根据结果绘制中国各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综合得分图(图1)。
表7 因子得分
图1 中国各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综合得分
(二)结果分析
1.从表7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广东、江苏和山东,排在后三位的是海南、天津和广西。
第二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天津和广东,排在后三位的是河北、山东和广西。
第三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江苏、天津和浙江,排在后三位的是广东、海南和广西。
第四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河北、上海和辽宁,排在后三位的是广西、天津和山东。
第五主成分得分排在前三位的是辽宁、浙江和广东,排在后三位的是河北、江苏和福建。
2.从图1可以看出
综合主成分得分为正的有广东(0.813 079)、江苏(0.629 769)、浙江(0.481 907)、山东(0.395 557)、上海(0.360 809)、辽宁(0.023 224),它们是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中广东、江苏、浙江这3个地区的得分最高,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综合主成分得分为负的有河北(-0.284 42)、天津(-0.438 81)、福建(-0.465 05)、广西(-0.673 15)、海南(-0.842 92),它们是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其中广西和海南得分居最后两位,均在-0.5以下,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低。
2011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6 258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33.4%,居第一位。尽管1996—2006年统计指标为滨海旅游业总产值, 2007—2011年统计指标为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但是总体上呈现增加或上升的趋势,凸显滨海旅游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在我国旅游业中的龙头地位。
选取中国滨海地区入境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企业营业税金、A级旅游景区数、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等26个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指标(2010年),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0.813 079)、江苏(0.629 769)和浙江(0.481 907)3个地区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广西(-0.673 15)和海南(-0.842 92)综合主成分得分居最后两位,其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最低。广东、江苏和浙江应加强联合开发,增大旅游吸引力,提高旅游形象是发展重点;山东、上海和辽宁旅游业发展较快,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河北、天津和福建应联合周边地区共同开发经营,共同加强宣传促销,提高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广西和海南要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扩大国际影响力,争取旅游业的更大发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广西和海南旅游业发展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潜力巨大。根据《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北部湾将成为我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桥头堡和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引擎。到2020年,将成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广西的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四市处于核心发展区,将优先启动;广西的崇左和玉林等处于环北部湾旅游圈,将积极拓展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届时,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海南将着力培育度假旅游、海洋旅游、运动休闲、疗养休闲、商务会展、民族风情和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热带森林等特色旅游和自助旅游等十大旅游产品。同时还将推出六大精品旅游线路。
由于仅采用2010年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关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采用至少5年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和针对环渤海旅游区(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长三角旅游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泛珠三角旅游区(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中的某一旅游区或者针对某一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做更深入的研究,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1] 郭先登.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12-02-01 (11).
[2] 张广海,田纪鹏.国内外滨海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
[3] Williams A T,Leathermas S P,Simmons S L.Beach aesthetic values: the SW Peninsula[R].UK:Proc.Int.Coastal Congress,1992:251-262.
[4] June Marie Mow,Elizabeth Taylor,Marion Howard,Mark Baine,Ernesto Connolly,Maio Chiquillo.Collaborativ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San Andres Archipelago's coastal and marine resources:A short communic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eaflower marine protected area[J].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7,50(3-4):209-222.
[5] Jacqueline M.Hamilton.Coastal landscape and the hedonic price of accommoda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2(3-4):594-602.
[6] Preston-Whyte R.Constructed leisure space-the seaside at Durba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3):581-596.
[7] Agarwal S.Restructuring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implications for seaside resort regeneration in Southwest Britain[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4):511-522.
[8] Agarwal S.Restructuring seaside tourism:the resort lifecyc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25-55.
[9] Meaurio A,Murray I.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ourism: The case of the Balearic Islands[R].Spain:CITTIB,2001.
[10] 李悦铮.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 (1):46-50.
[11] 李悦铮,管立刚,周跃.辽宁沿海地区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经济地理,2000,20(5):94-97.
[12] 李悦铮.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 2001,16(5):93-96.
[13] 李悦铮,李欢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海岛旅游规划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7):108-112.
[14] 李悦铮,杨新宇,黄丹.群岛旅游开发的吉美模式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28(7):100-103.
[15] 刘佳,赵金金,张广海.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及集群效应定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2):66-75.
[16] 单德朋,朱沁夫.中国滨海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流量及潜力:基于旅游地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 29-34.
[17] 刘明,徐磊.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317-321.
[18] 李瑞,黄慧玲.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现状特征与趋势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6):88-93,128.
[19] 翁毅,朱竑.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启示[J].经济地理, 2011,31(12):2132-2137.
[20] 谷明.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23(11):87-94.
[21] 张毓,孙根年,薛佳.东部沿海国内旅游发展的动态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0,3(6):782-788.
[22] 武传表,王辉.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4):13-18,30.
[23] 岳川江,吴章文,郑天翔,等.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5):795-801.
[24] 张广海,刘佳.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资源科学,2010,32 (5):899-906.
[25] 曲凌雁.世界滨海海岛地区旅游开发经验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5, 14(3):80-85.
[26] 汪德根,陈田.基于竞争力评价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249-256.
Research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oast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1996-2011)
Jiang Haixu1a,Li Yuezheng1a,1b,Tian Dongna1a,2
(1a.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1b.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Universities-Centerfor Studies of Marin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116650,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tourism has continued to rise,and the added amount has ranked first in marine industry system.The paper has selected 26 relevant indexes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and research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howing that Guangdong,Jiangsu and Zhejiang get the highest score and their level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highest;Guangxi and Hainan are listed as the last two and their level of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lowest.Hoping that the coastal areas recognize their own tourism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and formulat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continuously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the paper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realize the desired targets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coastal tourism;regional difference;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eastern China
F592.7
A
1674-3784(2013)04-0030-06
[责任编辑:连云凯]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L11BJY017)
2013-03-13
江海旭(1986- ),男,辽宁康平人,辽宁师范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滨海旅游;李悦铮(1954-),男(满族),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侧重于沿海地区旅游开发研究;田东娜(1975- ),女,辽宁绥中人,大连民族学院讲师,辽宁师范大学201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