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研究

2013-06-27 05:54:01成聪聪
四川体育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问卷职业

成聪聪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研究

成聪聪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专业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顺利补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多元认知使得其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呈多元化倾向和功利化趋势;15%左右的学生“后悔”自己所选专业,尤其是大2学生,“有些后悔”、“非常后悔”的学生分别占14.63%、6.71%;仅有37.3%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其职业; 75.2%的学生表示:在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职业认同

1 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29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那么,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培养人才的职业,更是保障国家人才的基础。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师教育一体化、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在多次课程改革浪潮中,在我国大力推行实施素质教育的历程中,体育教师能否抗拒多方面诱惑,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否适应社会和学生的不断变化;能否满足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关键在于他们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两大问题:(1)在研究方法方面,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1];(2)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针对在职教师进行研究,缺乏对准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准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我国大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后备力量,他们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他们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影响我国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及稳定发展。鉴于此,论文拟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专业态度、择业倾向,从而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路线,提高他们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确定人才规格、提高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硕博论文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百余篇,仔细研读其中59篇,了解国内外关于职业认同的研究动态,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设计:根据对职业认同的理解,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情况、专业选择原因、专业态度及求职意向几个维度,共计40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检验主要是采用专家评价法。在征询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最后邀请15位专家进行问卷效度检验,专家一致认为问卷内容和结构符合科研要求;效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第1次问卷回收15天后,随机抽取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同一批被试班级学生100人,进行第2次问卷发放。除去问卷中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多项选择题及开放性问题,其余问题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8,表明问卷信度符合科研要求。调查对象的选取:按照东西南北中方向随机抽取9所高校进行调查,分别是: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除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专业性体育院校——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发放200份问卷外,其余8所学校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计1000份,回收964份,剔除因填写矛盾或不完整的39份,有效问卷共计9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95%。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和Spss 16.0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专业选择原因现状及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师范类专业,依据我国高考政策,属提前录取批次。所以,学生一旦填报该专业并被录取,便意味着自己一生的职业方向基本确定。因此,他们选择专业的原因反映了职业认同的核心:职业价值观。

对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选择该专业原因的调查显示(见图1):

图1 不同性别学生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男=539,女=386)

3.1.1 因“喜欢体育”而选择“体育教育”专业 这种 “对体育的喜欢”将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收到较好的专业学习效果。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教师职业一向被视为“女性的职业”。因为男性的兴趣是追求成功、独立的,教师职业相比其他职业并不能给予男性很多的权利、资源满足他们的期望[2]。所以,即便体育教师职业比其他学科教师职业对个体身体素质要求更高,且多在室外进行, “因为喜欢体育”而选择该专业的女生较多,占女生总数的59.6%(男生为52.9%)。

3.1.2 教师工作稳定,可以带薪休假 48.19%的女生、

33.21%的男生因为此原因而选择体育教育专业。这反映了不同社会角色和传统教育观念对女性的影响,认为“女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庭,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即可,男性则不必拘泥于一个稳定的工作状况,须多在社会中闯荡和磨炼”。

3.1.3 录取分数低 41.56%的男生和43.52%的女生是因为此原因而选择该专业。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的“降分录取”政策确实吸引了不少致力于体育教育发展的有志之士,但也为人才质量不高埋下隐患。这部分学生集中为两大群体:(1)文化课、体育成绩均一般。这群学生在高考前半年左右开始进行突击训练,顺利考上大学;(2)文化课成绩中等以下,体育成绩相对不错,他们会选择搏一搏,结果运气不错的学生也顺利完成“鲤鱼跃龙门”的使命。然而,他们要么运动技能基础薄弱,要么文化素质低下,“体育”只是他们通往大学之路的敲门砖,他们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如何?他们在择业时会做何种选择?他们若进入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稳定性又如何?不得不让人为之担心。

3.1.4 受“考研热”影响,把“体育教育”专业作为考研的跳板 31.61%的女生和26.72%的男生因为此原因而选择该专业,那么他们在报考研究生过程中会跨学科学习。这将浪费他们四年的专业学习资源和精力,也影响体育教师职业未来的生态平衡。

3.1.5 凭感觉 表明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及前景缺乏认知,这种盲目选择也造成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后悔”自己所选专业,最终也造成人才流失。

3.2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态度及原因分析

3.2.1 专业态度现状 不同群体学生的专业态度、再次择业选择现状及各群体之间的差异如表2、表3所示:

表2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态度及再次择业选择现状一览表(N=925)

由表2、表3可知:

(1)23.2%的学生对所选专业持“一般”态度, 12.5%的学生表示“有些后悔”所选专业;再次选择专业时,38.9%的学生表示“不好说”,17.7%的学生则非常坚决的表示“不会再选择体育教育专业”;

(2)不同性别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较之男生“后悔”程度更深,但若“再次选择”,46.6%的女生依然更倾向于选择“体育教育”专业,这可能与“教师工作的相对稳定性”有密切关系;

(3)不同年级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及再次选择专业的态度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大2年级学生“后悔”比例及“不会再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比例均居四个年级之首。 大2在大学生4年的学生生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他们通过大1的适应,逐渐形成自己对所学专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的认知和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开始为大3、大4的专业学习制定计划和目标,这将直接影响4年的学习效果及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在大2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

(4)不同地区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再次择业态度则无差异;各地区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由深入浅依次为:北部、南部、西部、中部、东部,这可能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对“体育教师”的看法不尽相同所致,也可能与抽样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历史相关;

表3 不同群体学生对所选专业的态度、再次选择专业态度差异

(5)不同性质学校的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各类学校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由深入浅依次为:专业类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表明:专业性体育院校更注重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但其文化底蕴相对较差,难以满足85后、90后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师范类院校非常注重学生成为“灵魂工程师”、“园丁”、“天底下最光辉职业”的情感教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类院校更能满足学生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需求,可帮助学生利用其它学科发展本学科,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

(6)不同家庭出身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后悔程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于“教师家庭出身”的学生,“非教师家庭出身”的学生“后悔”程度更深,可能因教师家庭中教师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职业认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2.2 再次选择持“犹豫”或“不会”态度的原因探析 进一步对将“不会”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150名学生和持犹豫态度的36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体育教师工作单一、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不喜欢、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具体见图2。

(1)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之一,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据麦可思公司撰写的《就业蓝皮书》数据库中的数据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在2010年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排第7位。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除考虑个体的兴趣爱好外,还会理性地分析所选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就业力,从而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良性运转是首要任务。

(2)体育教师工作单一。相对其他职业而言,体育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无外乎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外加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运动会,工作环境以教研室和操场为主,再加上面对着一群调皮、淘气的学生。这样的工作在激情澎湃、活泼好动的85后、90后眼中,就显得单一、单调、缺乏挑战性,无法满足他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3)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受我国当前教育体制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仅仅围绕“升学率”工作,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学校体育基本处于“小三门”弱势地位,在领导心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有领导认为:体育教师就是“孩子王”、“保姆”,任何人都能承担,由此也造成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同劳不同酬、评优评先机会不均等现象。这些现象也让原本想投身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图2 不会再次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

3.3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倾向研究

图3 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N=911)

表4 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换职业情况一览表(N=907)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说:教学就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是定格在生命历程中的一份职业。如果没有教学,他的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职业决定着他的人生旅程[3]。在他心中,教学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份高尚的职业,一个伴随他终身的灵魂朋友。然而,统计数据表明: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仅把体育教学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远没有发现体育教师职业的魅力。所以,仅有37.3%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其职业进行发展,另有33.3%的学生则会从事“教师职业以外的职业”(见图3)。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倾向,已从体育教育系统拓展至教育系统及其他系统,这种看似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他们的就业压力,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造成其在就业过程中,难以取得理想成绩,影响其成功就业;另外,75.2%的学生表示:在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更换职业(见表4),这种只看到职业外在的利益,而无法真正体会到其职业价值的做法,完全浪费学校多年培养的心血和资源,使得体育教师新生力量无法得到有益补充,又影响了学校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成为体育理论工作者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河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状况不太乐观,多数同学的专业选择倾向于功利化;同时,因受“就业趋向不好”、“教师工作单一”及“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后悔”自己所学专业,75.2%的学生在择业时不愿意从事体育教师工作,一方面浪费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另一方面,使得体育教师资源无法得到有益补充。由此可见,端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择态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迫在眉睫。

4.2 建 议

(1)继续扩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学校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体育的社会地位;

(2)入学之初,即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讲座,增强他们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采取让学生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理解,激发学生做好一名体育教师、做一名好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4)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的报栏、广播等宣传手段,向学生传递国家相关政策信息;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通过角色体验,增加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

(5)任课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以感染、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6)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为增强准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奠定基础。

[1] 魏淑华、山显光.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3): 15~17.

[2] 封子奇.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2(7):69~75.

[3] 弗兰克·M·弗拉纳根著,卢立涛、安传达译.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The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Who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He Nan Province

Cheng Cong-co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students who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will influence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and effect directly. And it also influences the supplement of the resour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Applying documentary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udents who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He 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n’t optimistic; their multiple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ads to their multiple choices ; 15% students regret their specialty, Especially sophomore students ;37.3% students will be a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But 75.2% students will replace their profession because of kinds of reasons in the process of P.E teaching.

He Nan Province; P.E.major; Professional identity

A

1007―6891(2013)01―0118―05

2012-04-24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P.E.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Zhengzhou, 450044, China.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问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