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波
【摘 要】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引起职中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大胆的探索实践,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成功的运用YL—135型亚龙模拟数字实验箱,极大的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亚龙模拟数字实验箱
【中图分类号】TM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12-01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学好电子技术是职中生的当务之急,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非常强,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感到课程的枯燥无味,抽象难懂,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真正掌握这门重要的专业课,我通过对YL—135型亚龙实验箱的研究,积极大胆的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经验:
一、建立健全学生“自信心”体系,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中职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感觉自卑,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较差,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教师要扭转学生这种思想,就应在教学中多讲解、多演示,使学生能够一看就懂、一想就通、一做就会,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恰到好处的讲解电子技术,建立健全学生的自信心。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改进电子技术课只重理论的旧的教学模式,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二、改进教学方法,善用多媒体讲解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YL—135型亚龙实验箱进行实验验证,从直观上和实践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电子技术。首先用多媒体通过PPT、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基本知识点,然后重点通过YL—135型亚龙实验箱的反复接线、实操、验证、总结,从实践中理解电路的原理和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实际教学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突出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实用电路,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甲类、乙类、甲乙类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YL—135型亚龙实验箱接线,使学生从理论升华到实际操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并提交课程设计,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对于复杂而难理解的电路,在详细讲解理论的同时,增加演示实验,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电路的精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74LS138译码电路时,不但要采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还要增加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认真观看教师对YL—135型亚龙实验箱的演示实验,达到初步理解,再通过自己的认真实践和老师的精心指导,达到完全理解电路的目的。
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并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最终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74LS194循环灯闪烁电路时,教师可以将YL—135型亚龙实验箱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都市霓虹灯的左右循环灯是如何实现的,进而把74LS194的芯片资料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所学知识和研究芯片资料,自己设计电路,完成循环灯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成功的成就感。
六、用multisim电子仿真软件,对学生学过做过的电路进行电路仿真,提高学生对电路的更深入理解。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multisim软件的诞生极大的减少了电子产品的设计周期,每当学生学完或制作完一个电路后,我都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学生的电子作品进行电路仿真,同学们通过观察模拟示波器的波形和模拟数字万用表的数值,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本质,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
七、认真总结归纳。在学习电子技术一个阶段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温故知新,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拆卸家用电子产品实物,并在拆卸的过程中认真讲解实际电路,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拆卸一台旧的功放,并在拆卸过程中讲解整流电路、放大电路及各元件的作用,通过讲解提高学生对系统电路的整体理解,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不但喜欢上了电子技术,更重要的是摆脱了自卑感,重塑 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可以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参考文献:
[1]吕淑华.浅谈实习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育与职业,2005,(33).
[2]吴岳军.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化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7).
[3]施养智,周小方.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