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民国二十八年,张爱玲第一次参加征文。那时的张爱玲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满腹才情呼之欲出。因为看到了《西风》杂志的征稿启事,她便跃跃欲试地写了一篇《我的天才梦》去应征。虽然迫于字数所限,文章被删删减减压缩到了五百字,可是依然字字珠玑,词句之间游走着璀璨烟霞。
后来《西风》杂志通知张爱玲说她获了首奖,这让张爱玲无比欣喜,“就好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可是等到正式的获奖名单公布时,第一名却另有其人,而张爱玲的名字,被排在了名单的末尾。获得第一名的那篇文章,明显地超出了规定的字数,但是仍然被破格录取了。对此,《西风》杂志没有做出只言片语的解释,并且征文结集出版时就是用的张爱玲的题目——《天才梦》。
在这个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那时的张爱玲只不过是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没有社会地位,对文坛内幕也毫不熟悉,即便是有什么暗箱操作,张爱玲也无能为力,所以张爱玲选择了默不作声。
可是不做声并不代表不在乎。毕竟那是张爱玲在文坛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凝聚了她无尽的期待,遇见这样的事情,不能说不是对她创作热情和自尊心的一个打击。所以,三十六年后,张爱玲在名满文坛的时候,特意把《我的天才梦》一文编入了自己的文集,另外加了一段附录。在附录中,张爱玲旧事重提,虽然她并没有正面指责《西风》杂志,但是弦外之音却很明确:自己对征文的结果是不满的。
五十多年后,张爱玲获得了台北一家知名报刊所授予的文学成就奖。在获奖感言中,她重新提及《西风》杂志的征文事件,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张爱玲说,这件事“成了一只神经死了的蛀牙”,隔了半个世纪还剥夺了她第二次获奖时应有的喜悦。这时候的张爱玲早已是文坛上载誉累累的女作家,她所讲的话,自然也变得有重量。这些话,被无数“张迷”记住了,也被文学史记住了。
试想张爱玲如果在征文结果公布时就讲这些话,结果会怎样呢?那么它们很可能毫无作用:那时的张爱玲只是文坛上的无名小卒,而《西风》已然是一家极具名气的刊物,谁会听信一个少女的一面之辞?恐怕这样的声音还没有完全发出来就被周围的嘈杂之声淹没了,而张爱玲,只会被视为一只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酸的小狐狸。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大师都不会计较旧事。对于那些在多年之前带给自己屈辱的人与事,他们也会耿耿于怀,铭记于心,并用它们时时鞭策自己努力向前。可是大师们在具备充足的能力之前,绝不会轻易地开口抗议。他们会耐心等待,等待自己积蓄了足够的能量才缓缓开口,不多语,却一鸣足以惊世人。
(作者自荐)